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典性条件反射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探作性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两种类型.深刻理解并区分这两种条件反射,对我们了解人类某些行为的形成,塑造人的正确而适当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  相似文献   

3.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给儿童乐学带来的启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 ,人的行为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是通过人的条件反射建立的活动。一种行为的获得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 (或者说建立起一种暂时的神经联系 )。在行为心理学派中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就人的行为的获得给予了充分的解释。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要使儿童形成乐学行为 ,我们必须实施强化策略 ,遵循及时强化的原则。使儿童的乐学行为持续下去。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也给我们如何使儿童乐学以…  相似文献   

4.
周蓉  陶骥 《家教世界》2014,(3):56-56
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史丽 《成才之路》2011,(12):73-73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小学生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中的问题行为,即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幼教工作者面临着如何矫正问题行为并培养我们所期望的行为这一重大任务。 一、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行为矫正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早期的行为矫正主要依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两种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 :“教育是什么 ?简单地说 ,只须一句话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 ,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一接触相同的刺激 ,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习惯已经形成一种内在需要的心理机制 ,每当习惯的条件出现时 ,相应的习惯动作或反应就要随之出现 ,否则人就会感到难受和别扭 ,不需要别人督促和提醒 ,也不需…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的活动是非常普遍地存在的。这一过程是发生在大腦二半球的皮层細胞中,从外观上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但自从巴甫洛夫在整体上用客观唯物的方法創立研究条件反射后,使人們对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以及发生的机制,有了深入的認識,因而对这具有复杂机能的大腦活动情况也有了正确的理解。下面介绍我們平时看到的資料及初步摸索过的一些形成条件反射的实驗,这些实驗是最普通的也是最易了解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在任何場合中随时都可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习惯论     
习惯是人们在后天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从习惯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习惯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来看,习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习得性。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在后天多次重复的结果,不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难以形成,更难以巩固。习惯的稳固与否,跟重复练习的次数多少成正比。2、自然性。习惯一经形成,人的某些条件反射就会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发生,人的某些动作、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人的意志努力和注意控制会降到最低限度。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指的就是这种不经意的、自动化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教研究所副所长。他曾经被北京电台聘为教育顾问,并开设了专题节目《关教授教育漫谈》。没有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孙:关老师,您好!听说您曾经做过关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根据您多年的研究,您怎样给习惯下定义?关:从行为方式上划分,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习惯就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惟、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  相似文献   

11.
《辞海》对习惯一词解释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  相似文献   

12.
条件反射理论最早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对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一些不适当行为可以用强化手段来塑造。利用行为改变技术,通过操纵强化物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是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练习,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看了这几篇文章心里非常激动,几篇文章的作者如此重视养成教育,创造出这么多好方法,他们都是养成教育的有心人。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  相似文献   

15.
刘本全 《职教论坛》2002,(12):58-5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地应用奖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教师用其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家长用其来鼓励子女好好学习,老板用其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种促进人的进步和成长的方法就是工具性条件反射。本文拟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出发,讨论其在学校教育尤其在中等教育中的应用。一、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高。该反射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利用白鼠和鸽子等动物,运用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6.
麻秀侠 《考试周刊》2011,(55):136-136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系统。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7.
南拳动作刚猛灵巧、绵密迅疾、动作紧凑、步法稳健,对塑造行为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南拳文化对思维、行为、心理的熏陶作用有助于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条件反射,将南拳练习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利于在思维中形成稳固的积极惯性,并让其成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拳的刚烈之气,威猛之势对塑造积极行为具有心理暗示作用,探究南拳对塑造积极行为的影响,对推广南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1问题反射和本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印随属于反射还是本能?如果是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2讨论包春莹[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本能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印随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不属于本能。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首先这属于动物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当然是需要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脑对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刺激可分为三种,即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条件反射可分为三类,即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三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有机体受第一信号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一信号系统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它使人和动物得以适应客观环境、繁衍生息。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由第二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为人类所独有,它能使人类认识改造客观和自身,使人类智慧超越动物,成为生物链的最高端。第三信号系统是人脑以第三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它是在前两种信号系统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它悄悄改变人类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人类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思潮,一是以人的内在精神作为研究对象的深层心理学,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莱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等等.二是以人的外县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行为心理学,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巴甫洛夫的古典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等等.前者认为,人的行为产生于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过程,是内部精神活动的结果,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坚持的是行为内因说.后者则信奉行为外因说,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