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胥中锐  朱奕文 《科技通报》2019,35(11):157-161
传统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斜拉桥数据关系模糊,导致分析准确度较差、数据集成度低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位移反分析法对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斜拉桥的建设环境,对斜拉桥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斜拉桥模型,以模型为工具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对斜拉桥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勾股定理搭建斜拉桥数据关系,以搭建的斜拉桥数据关系为依据,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斜拉桥滑坡稳定性系数,实现了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的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与传统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相比较,提出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极大的提升了分析准确度与数据集成度,充分说明提出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具备更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杂多县孤儿学校滑坡,通过滑坡概念、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坡的危害及潜在的隐患,对产生滑坡的成因及滑坡体进行了详细的机制分析,进而提出滑坡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孟国武 《青海科技》2007,14(2):60-62
本文对工程建设中山体滑坡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滑坡的措施及滑坡的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分析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三岔湖滑坡体的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三岔湖滑坡体滑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根据实验及计算结果,设计采用抗滑桩+重力式挡墙的防治方案,应对滑坡体对项目工程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公路滑坡是山区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本文通过对某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进行研究后,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并给出了对此公路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何叶  蔡颖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303-303,238
路基沉陷、滑坡、基体变形开裂、浸水、陷穴等现象作为常见路基病害,直接影响道路运营质量和行车安全,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现有道路填方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成因机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旬邑县三水河防洪工程二号橡胶坝一污水处理厂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滑坡特征、稳定分析及计算,有效的查明了滑坡的成因、稳定分析及稳定计算等有效的方法,定量的评价了滑坡稳定参数问题,为该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清淤工程中河岸滑坡的成因分析,提出清於工程建设中滑坡预防和治理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蒲丹  裴向军  刘维 《科技风》2013,(12):144
针对1920年海原大地震诱发的低角度高速远程滑坡,本文选取了一典型滑坡夏家大路滑坡。通过现场的勘察及室内试验,基于Geo-slope软件,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稳定性评价。最终分析得出在地震力作用下黄土发生液化,是形成此类滑坡的主要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1.
铜鼓县城郊林场滑坡是一个较典型的堆积体滑坡,滑坡位于陡坡上,公路切坡破坏了自然斜坡结构与力学平衡,在暴雨作用下诱发。滑坡前后缘变形活动特征明显,造成多栋房屋受损,且危及到下游县城安全,引起了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成为全省少有的几个专业监测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和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新县是一个滑坡灾害多发地区,通过分析滑坡的具体特点及其成因机制,提出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察,以查明工作区断裂构造的分布、基岩起伏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滑坡面,配合地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根据物探成果推断解释可知,各电法剖面的下伏基岩起伏不大,其埋深20m以内,上覆层为碎石土,下伏为砂岩、灰岩;勘测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带,仅有一些岩石破碎带、岩层小裂隙发育及土裂隙发育,以及产生的局部滑动,但其相对位移较小;勘探范围内没有发现明显的滑动面,只是在Ⅰ1线的300-450m段可能存在隐伏滑动面。  相似文献   

13.
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方面,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传递系数法和Janbu法、Bishop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2号滑坡及4号滑坡目前整体稳定系数处于1.05~1.15之间,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雨季)整体安全系数处于1.00~1.05之间,处于欠稳定状态,3号滑坡、5号滑坡产生滑动后,目前处于暂时稳定,在旱季可保持基本稳定,在暴雨状态时3号滑坡、5号滑坡主断面的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工程加固措施,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益军  王金昌  陶海冰  项颖 《科技通报》2012,28(9):58-61,102
大型复杂滑坡是山区公路边坡开挖颇为棘手的防护对象。杭金衢高速公路K103滑坡是一个典型的潜伏型岩质滑坡,体积约1.60×106m3,其成灾机制较为复杂,受公路运营条件限制,工程治理颇为棘手。通过GIS与钻孔分析,并结合定量评价,确定滑坡蠕动状态,为大型复杂滑坡制定了综合治理对策,颇值得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滑坡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是滑坡防治的重要依据,并对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FLAC3D模拟了云南某水电站厂房边坡在施工开挖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破坏的机理,通过模拟滑坡的位移变化特征以及分布规律,指出该水电站厂房边坡在施工开挖卸荷作用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滑坡现象,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崩塌现象,而是一个以滑为主,局部产生崩塌的松散崩滑体.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熵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锐  赵坤 《科学学研究》2008,26(2):339-343
 文章首先分析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在知识存量增加,系统演变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然后从熵变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熵变模型,试图说明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演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美国虽拒签《京都议定书》,但仍积极编制本国的温室气体清单。本文基于对IPCC和EPA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并通过对EPA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演变过程、流程和特点的系统分析,揭示其内在机制。以期借鉴较为成熟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完善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朱凡  王印琪 《情报科学》2021,39(7):83-90
【目的/意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信息进行聚类及预测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以航空公司客户信息为对 象构建出k-means,BP神经网络模型,对航空用户进行聚类及预测,实现用户的精准营销。【方法/过程】首先,对航 空公司的客户信息进行预处理,并根据信息聚类和信息预测理论,构建出k-means客户聚类模型与BP神经网络的 流失预测模型。【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在聚类模型上,k-means算法将客户聚为五类,实现了不同价值客户的 差异化识别;在客户预测模型上,BP神经网络的准确性更高。【创新/局限】本次研究将LRFMC模型引入到用户聚 类模型的实验中,使得模型泛化能力上存在了一定的局限,但也为该问题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知识、惯例和动态能力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探究知识和惯例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机理, 为组织动态能力的开发和更新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按照“知识—惯例—能力”的研究范 式,构建了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双重驱动下动态能力形成模型。通过剖析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的内在过程,进一 步揭示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结果/结论】在动态环境下,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共同驱动动态能力的形成。知 识创造为惯例变革提供关键知识资源;惯例变革是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创新/局限】本文剖析知识和惯例对 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基于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对动态能力形成的理论驱动模型,未来仍须对该理论 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和检验。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滑坡在两个典型区域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