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正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学生家长及广大教师积极努力的成果。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实践,让我由衷地感叹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素材,新的教育方法的魅力之大。在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里,我们尝到了艰苦辛劳,同时也尝到了甘甜,艰苦辛劳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前景有那么多的困惑和茫然;甜的是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通过上下一致的努力,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学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殚精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教师中,有的出于对事业的追求,有的因遭到某种挫折,有的由于世俗的偏见或工作艰苦、生活清贫而难以选择到理想的生活伴侣,以致带来精神和生活上的苦恼.钟兰老师的建议很有道理.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朋友,本刊愿提供  相似文献   

4.
陈春 《师道》2011,(7):98-100
记录:假期里有时间写一点市井人物。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记录.也使自己的笔不离开清新的泥土.不离开那些艰苦生活的人们。我一直以为教师首先是一个生命的平和存在,我们可以用心灵和文字去感悟生活中的平实和自然。  相似文献   

5.
魏爱芬 《学周刊C版》2014,(7):104-104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学生家长及广大教师积极努力的成果。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实践.让我由衷地感叹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素材.新的教育方法的魅力之大。在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里.我们尝到了艰苦辛劳.同时也尝到了甘甜.艰苦辛劳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前景有那么多的困惑和茫然:甜的是我们看到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与实践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活力和勃勃生机.看到了教师与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改变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编辑: 我们是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一群教师,酷爱读书.但由于农村学校环境艰苦,比不上城市学校图书多,在为数不多的报刊中,<湖南教育>一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陪伴着我们幸福地成长.<湖南教育>2006年全新改版,我们语文教师从此有了自己的专业刊物--<湖南教育·语文教师>,这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振奋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可歌可泣、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没有大起大落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其实,在教师平凡的工作中蕴含着伟大;教育,实实在在是凡人的伟业。在北国边陲大兴安岭工作的教师,每时每刻都感受着环境的艰苦、生活的清苦、工作的辛苦。但是,山区教师在白云深处仍顽强地吟唱着支支教育战歌。尤其是师德建设工作的展开,新的希望便在这里开始升腾。这一举措映射出大兴安岭地区教委领导班子面向 21世纪,高瞻远瞩,求实…  相似文献   

8.
建议大家读读这封引人深思的教师来信。人们知道,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但他们识大体,顾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乐于承担为四化育人的重任,表现了很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党中央赞誉人民教师“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是完全当之无愧的。党和国家为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已经做了很大努力。但限于财力,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尽可能地注意帮助教师解决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要保证他们切实享受国家已有规定的各项待遇,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必须指出:我们对教师疾苦切不可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希望同志们重温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尊重教师的崇高而艰苦的劳动,提高教师地位的重要讲话,即使一时难于改善所有的物质待遇,也要在精神上给教师以慰勉,把党的温暖送到教师的心里,使他们能以更大的精力搞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选择创业并不是要体验成功,体验做一个领导者的感觉,我们是为了充实的生活,享受奋斗中的快乐,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生活理念,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这样在艰苦的创业路上我们才不会孤单。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自然条件差、收入微薄、工作艰苦、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等原因,久而久之,工作积极性渐被消磨,优秀教师流失逐年加剧.激励、调动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稳住这些农村小学优秀教师,使他们能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校工作中,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这才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黑河教育》2013,(11):11-11
在我市教师群体中,乡村教师占据着很大比例.他们在简陋的工作条件下,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谱写着教育的篇章,他们用坚守,诠释眷教师的职责,哺育着祖国的未来,让希望在田野上茁壮成长。他们贫穷却富有,他们孤独却充实。。为乡村教育撑起一片晴空,为孩子的明天插上一双翅膀,是乡村教师的希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最美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12.
近年,乡村与城市发展差距的明显扩大,以及教师工资改革等因素,对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自然、社会与精神三个生存维度看,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精神生存状态处于中等水平;年轻教师处在职业适应期,普通教师职业生存依然比较艰难.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师津补贴是对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的经济补偿。我国许多农村地处边远、条件艰苦,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对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给予津补贴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从已经实施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107个地区来看,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支出渠道、经费承担等有许多不同。我国应以国家名义设立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使同等条件的艰苦边远学校的教师同贴;科学区分农村学校及所在市县的艰苦边远程度,大幅度提高津补贴标准;各级政府分类按比例承担相应经费,确保农村教师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委派专门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政策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区域内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特别是选派优质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及薄弱学校交流任教,对实现教育均衡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制度.做好了这项工作,对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意义已是不言而喻.其实打开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我们早已发现这样的内容:“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写实的数字可谓让人忧虑,因此现今不少地方采取用“城乡交流”等有效方式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尽管这些属于被动和短期的行政行为,但无疑对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怎样使这些交流教师的心在一个时期内扎扎实实地留在所到学校,更是一篇亟待做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灵溪镇邵坞小学位于上饶市信州区最偏僻的一个山区,在这所处于半山腰上的山村小学里只有不到20名学生和3位教师,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每每有新教师到这里来都很难留得住.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官文钱1994年8月从上饶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一待就是18个春秋.  相似文献   

16.
一、流失原因教师的流失,其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造成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的大量流失,造成人心不稳,不利于教育的深化发展。综合分析教师流失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工资待遇低,生活、工作条件艰苦。当前,教师的工资与社会其它行业工资相比是较低的,尽管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将教师的工资上浮10%,但与其它行业名目繁多的各类补贴相比,大有不及。教师生活、工作条件艰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和政策性补贴问题严重。这对本来就清贫的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就医难。教师艰辛的脑力劳动与其低待遇以及现行的公费医疗制  相似文献   

17.
享受教育     
教师,似乎天生和别的职业不同.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教育占的比重很大,甚至有时候孩子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正是因为这样,我想我们更应该思考,教育的理想是什么,一个教师,应该过怎么样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东 《历史教学》2006,(10):23-27
红军长征途中,一边行军打仗,一边通过战争缴获、打土豪筹粮款、生产自救、艰苦自筹、购买借贷、群众支持等方式来解决物资供给问题,并反映出当时物资供应十分困难、红军物质生活极端艰苦和官兵同甘共苦、部队互相支援等物资保障工作的特点,也告诉我们当时能够做好长征后勤工作是与我们党和军队重视军民工作、注重发动全军积极性和发扬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辉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说它艰苦是因为"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坚强的毅力才有可能成为第一.除了坚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有上千万教师,其中数百万教师生活在农村。他们恪尽职守,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所处的条件极其艰苦,从事的义务教育事业责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我们理应关注广大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