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虚拟特质,使新闻信息传播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下新闻传播伦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各种虚假新闻信息的泛滥、媒介审判现象、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对人们正常生活和价值导向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朱琳 《东南传播》2021,(2):149-152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大的话语权,而传播主体的泛化,在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言说、评论、转发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虚假新闻。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虚假新闻为例,认为社交媒体中的虚假新闻表现出传播数量多、速度快、内容广、影响大等巴赫金式的狂欢表征。虚假新闻的滋生主要受媒体工作者素养缺失、受众认知心理影响、社交媒体监管缺失、虚假新闻迷惑性、社交媒体开放性、政府信息管控不严等原因。为此,需要借鉴福柯的规训理论并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三个方面加以细化或延伸,以推动社交媒体信息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及移动智能手机等新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倍显方便、快捷、信息海量等优势的同时,也呈现出“滚动化、裂变式”传播等特点,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如虚假新闻、语言与选题的媚俗化等一系列失范现象.因此,在网络信息融合与驳斥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自由而负责任的网络信息平台,使信息高速、准确、真实的传播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较之传统媒体,网络上虚假新闻的传播更缺乏道德约束与法律制裁,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更广、更快,危害更深、更大.如何才能有效遏制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和对一些网站的跟踪调研,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遏制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作为信息制造、发布、交互的最大的平台,对于虚假新闻的传播无异有扩大乃至倍增的作用。较之传统媒体,网络上虚假新闻的传播更缺乏道德约束与法律制裁,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更广、更快,危害更深、更大。及时控制和预防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是一项迫切又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网络上一些虚假新闻也随之出现。网络虚假新闻的出现,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如何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是新闻从业者和网络文化研究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杰锋 《传媒》2015,(10):76-77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促进了新闻泛化传播,也致使虚假新闻、不实新闻不断出现.本文就网络媒体焦点新闻的真实度问题进行了辨析,呼吁新闻工作者应当在新闻传播中坚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剖析事情的真实面貌,同时按照真实性的要求考虑事情的各部分关联因素,避免“被动式”的新闻失实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众多自媒体平台纷纷发展起来。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平民化等特征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自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增加了信息获取的快捷性与方便性,然而,自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也存在虚假新闻信息、低俗信息泛滥、媒介审判现象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探究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找出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提出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建设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7,(10):41-41
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国有关虚假新闻的法规政策和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虚假新闻的悖德性却是广泛的共识。尽管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但拒绝虚假新闻几乎是所有发布新闻信息的网站的明确承诺。一旦被证实发布或传播了虚假新闻,相关的网站通常的做法是删除虚假新闻、向受众或受害人道歉。美国的网络新闻媒体是这样约束网络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可以说是其生命。但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完美的传播环境。虚假新闻凭借着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元等特点充斥着整个网络,不但对我国的网络环境造成了污染,其内容也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信息的健康、正常交流,为社会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正统的新闻媒体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虚假新闻的成因做出分析,并针对其发生条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净化我国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社会舆论的发布途径日益多样化,信息传播迅速,新闻舆论更加自由,然而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虚假的新闻信息会误导社会舆论,从而产生跟风效应,出现道德绑架现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网络新闻舆论。本文就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对策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牛新权 《传媒》2018,(11):90-93
网络媒体的普及式发展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产生频度、传播范围及其负面影响,使得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爆炸式增长,同时,AI等新技术被引入资讯分发环节也导致大量虚假新闻通过机器分发出现在读者眼前.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网络平台上虚假新闻泛滥的趋势,新媒体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新媒体编辑)需要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14.
陶喜红 《新闻窗》2008,(6):110-111
当今信息社会,网络传播势不可挡,网民的数量增长迅猛,其中,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多,在网络中表现也非常积极,经常充当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但很多时候,一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不注意或不能正确把握分寸,出现言论过于偏激现象,甚至出现传播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的现象。鉴于此,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把关判断能力十分必要。具体来讲,在网络素质教育中。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三种意识:即质疑意识、把关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易黎  路毅 《新闻知识》2015,(3):31-3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出现的娱乐色情化、暴力粗俗化、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等畸变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后认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堕落低下,受众对网络体育新闻的辨别能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畸变现象的出现。本文旨在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使其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腾飞。  相似文献   

16.
我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一旦在媒体上出现教育类不实新闻、虚假新闻,便会呈现几何倍级传播,波及千家万户。本文就如何避免传播虚假教育新闻,如何去伪存真传播真实有效教育类资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唐燕 《报刊之友》2012,(2):58-5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同时《规定》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唐燕 《今传媒》2012,(2):58-5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同时《规定》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茜 《青年记者》2020,(1):88-89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举中,除了让唐纳德·特朗普成为热门人物,另一件更令人讶异的媒介现象,则是主流媒体新闻生态环境的深度失调及虚假信息的泛滥。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社交媒体的新闻和消息中已经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政治宣传、虚假信息传播与各类政治广告,这是一种存在于私人化的公共领域内的虚假信息危机。不久之后,美国政府和网络技术平台试图通过借助新闻事实核查的力量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20.
田毗 《新闻世界》2013,(4):125-126
在Web2.0时代,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传播分散性等,都给予了传播链条上各信息传播主体以破坏信息真实性的机会。为吸引眼球,各种虚假新闻、失实新闻、谣言满天飞,直接导致网络媒体可信度的降低,伤害了传播链条上的各信息接受主体。本文欲从传播链条上各利益主体出发,分析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原因,寻找到直接有效的跨越新闻真实性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