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重榕 《出版参考》2014,(12):31-32
正何谓"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文化主要由符号构成,特别是语言中的词汇,以及各种各种的概念,形塑着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看法。"符号使文化成为可能。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内容的图书,记录和传承着人类的文明,被视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何谓趣味?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趣味是指"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著名学者布尔迪厄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流中最难消除的障碍之一,是人类无法共享一种通用的符号系统,而交流符号的“异质性”是跨文化沟通的天然屏障.所以,如何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除了强化对各自语言的认知与理解之外,必须采用具有最大通约性的文化符号,进行“同质性”的符号传播,进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理解偏差,以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3.
春节作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蕴含了人类深厚的情感,具有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符号形式,其中蕴含深厚的所指文化内涵,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本文以春节文化中可见的视觉符号为研究依据,在符号学的视域下,分析春节在视觉影像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运用理论研究法、文本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春节文化符号在视觉影像传播的形成过程及其意指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茜 《东南传播》2010,(2):104-105
媒介仪式是大众传媒和受众对特定情境的共享性活动,是对某种象征资源或象征符号的共同分享过程。电视通过传播某些象征性符号呈现媒介仪式的功能是建构"让社会保持一致"的中心,让人类在共享的信仰中和谐相处。CCTV直播中国国庆60周年庆典是电视对媒介仪式的呈现,直播以不同的方式对庆典活动中各种象征性符号的呈现,使观看电视直播的全球华人心中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得到确认,从而建构起一个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周文 《现代传播》2008,(2):86-88
本文从人类的各种古老仪式、民间仪式、日常生活仪式、节日仪式、庆典仪式等出发,提出"民族国家仪式"的概念,呼吁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指出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时代的象征、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结合仪式的有关特点,文章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研究,重点是对精神文化内核、具体表现模式、电视传播等的探讨.本文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仪式作了初步的探究,但愿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著名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曾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认为符号是人本性的提示。这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即发明符号、运用符号并依赖于符号传播思想及文化。其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服饰是非语言符号的典型代表。国际政治中的服饰具有其特殊性,不仅承载着复杂的政治文化信息,更是丰富政治外交语言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符号属性。在无形中承担起传播外交理念,助推经济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国际政治中的服饰符号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场合的跨文化传播功能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元素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标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象征和标签,出现在不同民族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文化符号不仅是源自艺术追求的需要,而且还因为其携带的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和所表达的民族审美观念,给民族影视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素材组合,它对于提升整个影视作品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9.
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St.Louis,Mo.:Telos Press,1981.鲍德里亚著,《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在鲍德里亚的前期思想建构中,象征交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象征交换体现了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另一种文明模式。怎样理解象征交换呢?鲍德里亚没有做出具体的界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及《生产之镜》中,他只是将象征交换与符号政治经济学对应起来,认为只有象征交换才能真正地走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符号统治,他甚至认为马克思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无法在象征交换的层面上进行生产。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他也没有对此进行一种专门性的界说,但在关于死亡的讨论中,我们  相似文献   

10.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传播最重要的工具.符号学家朗洛将人类使用的传播符号分为两部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常常把精力放在用语言符号来反映事物、表达意思方面,在许多传播学者看来,人们在传播活动中无意流露出的非语言提示,比有意发出的语言符号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已经生活着52亿多种肤色的人。这52亿人分属200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上亿的有7个民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民族有64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有224个。这295个民族人口之和约占全球人口的95%以上,大都是各国的主体民族和主要的少数民族。尽管各民族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但没有一个人、一个民族不要进行传通。诚然,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传通习惯会有所不同,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也大相径庭。但人类具有共同的人的本质,在人性方面有共同点,在传通方面同样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是所有人、所有民族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着,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共同遵守着的规则,我们称为“人类传通的通则”。如果谁违背了人类传通的通则,那么,只能得到“传”而“不通”的结果。 从目前各国学者研究的成果看,人类传通的通则,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红山文化玉器是红山先民文化精神的物化形式,是当时人们神话思维的精神载体,思想愿望的象征形式,巫术意志的意象符号.红山文化是女神文明和女神宗教的典型形式,因而,红山文化玉器就是女神文明和女神宗教的文化符号.红山文化玉器主要采取变形的艺术造型方式,也就是红山先民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通过文化符号的方式强加给现实,以此达到改变现实的目的的行为.红山文化玉器最典型地体现了红山人的神话意志.通过对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类型的总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红山先民的神话意志及其表现方式,也可以看到红山文化神话意象创造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有19世纪进化论思维框架内展开研究的古典进化论者所下的文化定义,有现代华人学者所下的文化定义,《中华文化史》更是给出了十种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复合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这一概念从人类学角度出发,其“文化”定义围绕人,从人类的行为活动到心理活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到人类创新学习的能力来把握文化,与以前的定义相比,更突出了综合的“人”.  相似文献   

15.
赵将 《青年记者》2017,(8):47-48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庆祝活动,它以一种显性而独特的方式承载、传递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多样性文化得以集中表现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①民族节日不仅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符号、仪式象征和集体记忆,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成功转变,也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注入了一股新动力.2015年,笔者曾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支教,现结合自己在支教期间的调研对新媒体时代凉山彝族火把节文化传播的机遇与困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盛不衰之谜的探讨,成为中外文化史学者的研讨热点,智仁相见,众说纷纭。遗憾的是,以往的研讨,往往忽视了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恰恰是档案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何为文化?《辞海》解释为:“从广义上说,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国爱得华·B·泰勒先生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①无论哪种解释,都…  相似文献   

17.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这种权威作用绝非仅仅是在单纯的职业便利中形成的,更不是编辑与学者之间的私交或利益关系缔结使然,而是更多的有赖于编辑尊重学术创造的职业良知与学者的独立思考之间所达成的心灵默契,也更多的有赖于编辑辨识学术含金量的眼光和敢于推出有学术震撼力、同时也可能引发争议的学术成果的胆识.于是,学术的创造和超越就不仅仅是学者单方面的努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编辑与学者的共构.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在其富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努力中与编辑之间的心灵默契是至为感人的.  相似文献   

18.
源于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宗旨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符号本质。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类整个文化系统是其符号功能活动的结果。人类在语言活动中对世界的把握实际是修辞性把握,修辞力量是语言符号内在运动的表征,人对世界的把握的过程也就是"修辞构型"过程。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是符号的动物也从而走向了人是修辞的动物。  相似文献   

19.
符号学是从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角度广泛研究各种符号系统的科学.像语言、文字那样,由社会约定俗成,具有长久生命力,内部自有编码规则的符号系统,即为人类专门创造的用以掌握世界并借以互相交流的文化表征.曾任国际符号学会刊<符号学>杂志主编的T·谢拜奥克认为:符号学所研究的是各种信息的交换,这种信息交换的五要素为:发信源、受信源、通道、信息代码和上下文.  相似文献   

20.
视觉符号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明  罗忆 《当代传播》2007,(6):22-24
符号是自然和文化联结的桥梁,在跨文化传播中,以视觉符号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感知具有直观形象化的特征,受众对所承载信息的视觉符号进行同构联想,对符号意义产生更为直接的解读,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视觉符号成为当今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表征,其物化的表现已经遍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强调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同一性.本文旨在研究视觉符号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