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晚作为春节文化的一种“新民俗”,已经陪伴全球华人共同走过三十多个年头.而立之后的春晚,在哈文导演团队接棒之后,实现了平稳过渡,形成了新的风格.“让全国观众满意”,这是春晚一贯的使命和追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和追求,哈文导演团队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不断实现创作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4-15
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办了30多年,一直是举国瞩目的电视节目。今年换了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担纲总导演,使春晚系列又多了一个“冯氏春晚”。央视这一回的“开门办春晚”,“门”算开得够大了。连冯导都被请过来,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央视的预热宣传也算到位,原以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能够一举创下收视新高,结果却是10年来收视率最低,网络上的吐槽也创近几年之最。  相似文献   

3.
经过32年的发展,春晚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国家在场、人民联欢等成为了春晚仪式性质的主要表现主题。近些年,节目形式固定、内容雷同等渐渐被人们所诟病。卫视春晚崛起、其他媒体和观众角色的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春晚的仪式性质。2014年春晚升格为国家项目,采取了外聘导演的举措,开场短片体现了创造者们的思考和改变,这预示着央视春晚开始了自身的救赎,春晚的仪式性质将被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4.
鲁泽 《今传媒》2006,(2):34
一家晚报刊发报道评价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稿中写道,以前央视春晚都在追求“思想与艺术”高度统一,结果形成“端着架子娱乐”的状态饱受诟病,主办2006年春晚的编导终于“思变”,今年春晚的10个语言类节目已有8个可以归为“只讲笑声”的了,但由于央视春晚的缔造者思想矛盾,还坚持“让人笑了之后还能感觉到有深度”,运用这个第二条标准选择和修改节目,不少节目中“夹杂”着生硬的“思想台词”,致使今年“这台春晚还是老样子”。且不说这个评价是否公允,若稿中说的“夹杂”着生硬的“思想台词”是批评节目中思想性与艺术性没有做到水乳交融,无疑…  相似文献   

5.
双拥晚会、公安部春晚、文化部春晚和央视春晚并称为“春节四大晚会”,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国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央视春晚的大众化相比,前三台晚会更强调特色化,突出军民鱼水、警民一家、名家经典等主题定位,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向全国观众传递亲切祝愿,带来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9,(1):17-17
在北京一居民楼下,一辆贴着“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口号的面包车惹得市民驻足观看。这辆“牛车”的车主老孟说,要自办一场草根参加的山寨版春晚,时间与央视春晚同步,通过网络直播。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是中国老百姓在除夕夜享受的一顿年夜“文化大餐”。尽管有人把春晚称为“鸡肋”,但是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仍然忍不住习惯地坐在电视机旁,边吃饺子边欣赏春晚节目。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9日,5集纪录片《春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电国际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的主管领导,来自中国视协、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来自央视纪录片频道管理团队、龙年春晚导演团队、纪录片《春晚》创作团队等的管理和主刨人员一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上次说了央视春晚开门的事,这次想说说春晚“拒绝”问题。据年初媒体曝料说.牛群最终被春晚“甩了”,原因是“他的表演技巧没有得到剧组的肯定”,而且双碰上今年剧组拒绝“问题明星”参加,所以上春晚之事才彻底没戏。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央视春晚与往年春晚一样,播出后便引起诸多争议,植入式广告成为央视春晚重大的争议点,观众对节目中横行的植入广告产生了异议,众多网友戏称,央视以前是"在春晚中插播广告",而虎年春晚是"在广告中插播春晚",抱怨植入广告的数量过多,对央视来说是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11,(5):17-17
事由:央视网络春晚的筹备工作已于8月份启动,这比首届央视春晚的筹备时间提早了3个月。节目组强调,2012年央视网络春晚将彰显“网络精神,电视品质”。  相似文献   

12.
陶雪玉 《今传媒》2009,(7):79-80
在经历了地方台自办春晚的收视分流后,至2008年末开始,央视春晚迎来了新的挑战.用原创、网络和贴近生活"叫板央视春晚".不假唱、没有潜规则;民工当嘉宾、演员来自草根阶层……"CCSTV山寨春晚"一经推出,便引来了群众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2014央视春晚落下帷幕,主流媒体、网络声音褒贬不一,笔者试分析本届春晚的优劣。冯小刚曾任美工和编剧,也有多年的导演功底,但晚会导演与影视剧导演不同,晚会临场的调度、声光多媒体的运用等知识自成体系。冯氏想要打造一台融合影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春晚,可谓具有雄心壮志,这一点,仅从冯氏春晚摄像机多机位设置和快速的画面切换就可以看出。多机位和画面切换,是电影拍摄制作的必须,给予观众观看表演的多种角度和景别,并且有重要的叙事作用。但笔者要说的,却是这种方式带来的一大败笔。  相似文献   

14.
央视春晚自1983年开办以来,已走过26个春秋。每一届春晚都力求用新奇的舞台效果、新颖的表演形式、新鲜的节目内容来吸引全球华人甚至全世界观众的眼球。毋庸讳言,春晚年年办,创新年年难。虽然春晚作为除夕大餐,已代表中国最高层次的视听盛宴,但不知何时起:网络上“批春晚”悄然成为一种全民时尚。我们在“注册,灌水,批春晚”的同时,其实也应当怀着一颗理解的心情来看待春晚。  相似文献   

15.
张石玲 《视听界》2008,(2):62-63
春晚是年年挨骂年年办,人们是年年骂来年年看。事实上,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成为春节传统的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等等之外又一重要的年俗。 据收视报告显示,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达到96%,在某门户网站所做的“2008年春晚满意度”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55万网民中认为今年春晚“好和不错”者加起来接近80%,认为“有待进步者”占20%,这个评价超过近几年春晚调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网络春晚为何风景独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萌 《传媒观察》2006,(9):41-42
与央视春晚面临吃力不讨好的窘境形成对比,今年网络春晚“风景这边独好”。原因何在?本借鉴卡茨(E.Katz)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与施拉姆“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的观点,从受众心理需求予以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过大年看央视春晚已成了无数中国民众的习惯。随着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电视离年轻人越来越远;同时,随着卫视春晚、网络春晚的渐成气候,春晚也不再理所当然地被默认为央视春晚。春晚的战国时代正在到来,地方电视台该不该、敢不敢加入到这一战场的厮杀呢?福州电视台两届《十邑春晚》的实  相似文献   

18.
罗娜 《东南传播》2018,(4):132-135
作为重要的电视媒介仪式,央视春晚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国家责任,春晚公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也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功能,通过饱含中国元素的表达,春晚在全国观众以及全球华人群体之间形成重要的情感纽带.具体而言,春晚公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包括具象的中国元素和抽象的中国元素,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整合、文化认同以及情感凝聚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2,(4):25
关于央视春晚,本刊的调查显示,有近3成的人收看了央视春晚3/4左右的节目,对其取消植入广告表示赞赏。有一半多的人认为地方卫视春晚和网络春晚会对央视春晚构成威胁,参与调查者希望明年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