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马维军 《青年记者》2016,(23):61-62
3月12日,谷歌AlphaGo(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在五番棋赛中连胜前三局,在这场受到全世界关注的人机大战中取得胜利.阿尔法狗取胜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美国科幻片中的场景不只停留在娱乐世界中,机器智商超越人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
<正>当谷歌AlphaGo 4:1战胜棋王李世石的新闻刷爆你的朋友圈,当健步如飞的Atlas机器人颠覆你对机器人的认知时,你是否在思考:人机大战,谁将称王?人类的未来将没有工作?选择权,究竟在人还是机器?近日,湛庐文化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同邀请了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小燕、360云公司CTO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6,(19):40-42
6月优异策划 ☆《杨绛》,《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23期,6月6日 简介:《三联生活周刊》这一策划由《杨绛(1911 ~ 2016)我们仨的世间传奇》《家庭与学校:江南才女的成长》《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归国之后:现实与选择》《杨绛在“文革”:我的堂吉诃德》《用最艰难的学问忘却最深的痛苦》《凭理智来领会世界》等稿件组成,从多个叙事角度、多个历史阶段全方位追忆杨绛先生.这位钱锺书先生心目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形象,在文字的缓缓流淌中,鲜活地跃然于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4.
刘澍涛 《今传媒》2006,(2):30-3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争夺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的“资讯榜”使得人们不再缺乏信息,与此同时,对“梳理信息、深化报道”的需求让另一种媒介形式浮出水面——新闻周刊。1995年1月14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创刊。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共同追求的新锐,又有自身独特的人文色彩,成为了一份新锐与人文平衡的知名期刊。我是谁?——“三联”的性格定位“三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邹韬奋的《生活》周刊。20年代韬奋先生的创刊目…  相似文献   

5.
陈盼盼 《青年记者》2017,(20):97-98
人工智能已经走进各个领域 1.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势不可当.继去年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挑战阿尔法狗失败后,人们一直期待天才围棋少年柯洁与阿尔法狗的对决.而这场“人机大战”于今年5月份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结果是柯洁告负.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阿尔法狗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和深度学习,掌握了应对各种复杂棋局的大数据方案.它的这场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是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胜利.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到穿衣搭配,大到求医看病等,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毛慧 《青年记者》2008,(17):23-24
《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1月14日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创刊时为半月刊,2000年转为周刊.  相似文献   

7.
今年夏天整个地球又将绕着足球转,从5月31日至6月30日,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战火将在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燃起,全世界的球迷又可以享受四年一度的足坛盛事所带来的欢乐。国内的出版界自然不会坐等比赛开始,纷纷推出各自的“世界杯观战指南”书,早早地煽起了足球热潮。笔者购得《2002FIFA 世界杯足球赛观战指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02版”)一书,阅罢又找出《1990罗马大战——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专辑》(成都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90  相似文献   

8.
小古 《出版参考》2005,(8S):18-18
大致勾勒一下《三联生活周刊》的发展进程,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它的艰辛历程:1992年开始策划;1993年3月到1994年5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版“讨论本”5本,然后休刊;到1994年9月再度启动出版工作,1994年12月出版试刊号;1995年1月出版创刊号;1995年5月再次休刊;1995年12月续刊号出版,此后逐渐成为双周刊出版;到2001年进入周刊出版时期。这期间,有3年的准备期,2次休刊阶段,内容定位多次调整,  相似文献   

9.
叶艳芳 《青年记者》2016,(11):71-72
1995年,《三联生活周刊》续刊启动,时任主编朱伟提出,该刊的定位是“新闻性的文化周刊”,将新闻作为由头,通过文化、历史的角度对新闻的透视,达到提炼生活观念的目的.①20多年过去了,《三联生活周刊》已成为周刊中的佼佼者,独树一帜的内容生产风格逐渐形成品牌,也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本文以该刊1 ~ 800期(总第800期为2014年第34期)封面专题为切入点,探索其从“新闻性的文化周刊”向“综合性周刊”转型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最近,Alpha Go对阵李世石的人机围棋大战,引起世界瞩目。Alpha Go的连番获胜,也让人工智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Alpha Go:人工智能领域里程碑Alpha Go的技术细节在今年《自然》杂志上详细公布过,它的原理是利用"深度学习"学习人类棋谱,模拟人类来选择几个优势点,然后通过蒙特卡罗树搜索,穷举计算这几个点胜率,从中优选。此次,Alpha Go将GPU通用计算,分布式计算,深度学习等  相似文献   

11.
期刊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当他们希望了解社会生活时,《三联生活周刊》相对权威的一周资讯梳理,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曾焱 《新闻与写作》2023,(12):103-105
<正>先从“现场”的概念谈起。在日常生活、新闻报道和传播研究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都很高。那么,什么是“现场”?从2021年开始,《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周刊)每年会将记者们的季度好稿(包含好稿提名)结集成书,书名每年也都保持不变——《现场与在场》,英文译名则为The Sites and The Presences。这实则包含了对于“现场”的两层理解:1.(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这是符合日常和大众的认知的解读,和《现代汉语词典》对“现场”的释义也相似,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6,(7):42-42
《春晚2016》,《新民周刊》,2016年第7期,2月22日 简介:《新民周刊》这一策划由《做一道取悦7亿人的“大菜”》《春晚上的海派味道》《春晚歌舞,难忘今宵》《春晚唱红的歌》《春晚难忘的人》《拿什么拯救你,小品相声?》《魔术,春晚最神秘的节目》《回看春晚,回看时代风向标》《春晚红包大战谁胜一筹》《六小龄童,永远的美猴王》等十篇文章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春燕 《传媒》2006,(5):13-15
在竞争激烈的时事新闻类期刊市场中,《三联生活周刊》无疑是表现最良好的刊物之一.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实现的税后纯利润超过8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16日,《南方周末》报系下的第二份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印着张曼玉阳光灿烂的笑容,走上了大街小巷。这份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己任的新闻时政类杂志的诞生,预示着我国纸质媒体市场上此类周刊的进一步细分。《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新民周  相似文献   

16.
(一)放眼望,中国报刊大战于今尤烈。据新闻出版署数据,国内现有报纸已近2200种,期刊8000多种;仅广东省内就有报纸126种,期刊323种。几乎每年都会有报刊中的新锐出现,再加上广播、电视的不断“改版”、扩张,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入侵,激起一轮又一轮的争战。这是报刊业空前的“繁荣期”,亦是空前的“恐慌期”。作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产业结构中重要一环的新闻周刊,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加盟到了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去。在目前中国报刊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亦形成了由《瞭望·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深圳风采周刊》等周刊的竞争。为求生存和发展,《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一直在顽强地找寻和调整自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漫谈中国的新闻文化周刊傅岩山高档、精印、图文并茂的新闻文化周刊以其新颖的面孔在“’97羊城期刊文化周”上露面,立时引起各地办刊同行的极大兴趣。以《望周刊》、《深圳风采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北京青年周刊》等为代表的新闻文化周刊,全国...  相似文献   

19.
刘澍涛 《今传媒》2006,(2X):30-3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争夺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的“资讯榜”使得人们不再缺乏信息,与此同时,对“梳理信息、深化报道”的需求让另一种媒介形式浮出水面——新闻周刊。1995年1月14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创刊。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共同追求的新锐,又有自身独特的人色彩,成为了一份新锐与人平衡的知名期刊。  相似文献   

20.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