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刊讯章善玉报道:日前,武警江苏边防总队2006年党委扩大会上宣布:军报新闻函授学员、江苏镇江边防检查站士官报道员费伯俊被评为“优秀报道员”,这是他连续第四年被上级评为“优秀报道员”。费伯俊同志曾先后4次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学员”。去年,他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20多篇(幅),为其所在部队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作出了重要贡献。费伯俊获“四连冠”  相似文献   

2.
徐文良1976年1月入伍,1984年4月调解放军报社任记者,现为该报驻成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上校军衔。徐文良任军报记者14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边防;10次上云南、广西前线.在战场累计采访21个月,是军报在前线工作时间最长的记者;19次上西藏高原采访,跑遍全部边防一线连队;参加过拉萨戒严、云南边境大扫雷、西昌卫星发射和太平洋追踪卫星等重大军事新闻的采访。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军报评为“十佳先进工作者”。他的军事新闻作品连续两届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  相似文献   

3.
熟知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四级士官潘洪伟的人,喜欢用“啄木鸟”的雅号来形容他对新闻报道工作的不懈追求。他自1996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至今,正是靠着像“啄木鸟”一样的钻劲与韧劲先后在军内外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600余篇。所在单位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连年被集团军通报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3次。由他采制的《一张汇款单引出的爱兵真情》曾在第十二届全军优秀电视军事节目评比中被评为新闻类长消息一等奖。(一)在不少人看来,潘洪伟就是个搞新闻的料,要不然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稿件被…  相似文献   

4.
巴山  家元  杨侃 《军事记者》2001,(12):32-32
雁,一个土生土长的记。自1997年以来,他本人连续3年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荣获武警部队首届“十佳新闻工作”称号,连续5年被人民武警报社评为“优秀记”,并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相似文献   

5.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6.
《记者摇篮》2009,(11):16-18,15
栾俊学,1959年8月生。从198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1993年辽沈晚报创刊后一直做一线记者,采写了大量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社会反响强烈的新闻稿件。从1997年开始,栾俊学连续6年被评为"辽沈晚报名记者",被报社授予"明星记者"称号。这一殊荣是报社前无仅有的。2000年,他被评为“辽宁省十佳新闻记者”,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佳青年记者。为此,辽宁电视台国际部还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记者栾俊学》,将其作为优秀记者的典型向海外宣传。1997年起,栾俊学在要闻部任社会新闻战线记者,继任首席记者、要闻部主任、特别记者调查部主任、编委等职务。他连续6年被评为辽宁日报“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7.
给张军有“三栖新闻精兵”的称呼一点也不为过:文字、摄影、电视.三职一肩挑.样样都拿手。他自2006年担任省军区新闻干事以来,成绩斐然,连续两年被军区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质量奖特等奖,连续3年被《人民前线》报评为新闻报道质量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山东某预备役高炮团组建仅一年多时间 ,在被上级评为“先进团级党委”和“先进预备役部队”的同时 ,新闻报道工作也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 ,先后在军地各新闻媒体发稿100余篇 ,被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谈及此事 ,该团官兵自豪地说 :“我们有一位善于为新闻报道工作铺路搭桥的‘懂行’政委”。该预备役团政委于海江曾多年从事宣传工作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活中 ,他结合工作撰写了许多典型事迹材料和反映部队建设的稿件 ,新闻作品多次在各级报社组织的评选中获奖 ,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工作的亲身体验使他深知…  相似文献   

9.
“他姓牛,也真象一头牛”.凡是和正阳县委原通讯组长牛林同志接触过的人,大都这样说.不过,有的说他象“老黄牛”,也有的说他是头“老犟牛”。(一) 在牛林的工作成绩档案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连续六年被评为驻马店地区新闻工作模范,五次荣获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被河南日报授予模范通讯员称号。几年来,每年平均发表稿件145篇,其中有近20篇稿件荣获省、地级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0.
当年,焦裕禄为治理兰考栽下的第一棵泡桐,随着年轮的扩展已长成参天大树,被兰考人称为“焦桐”。我这篇文中的主人公“栗家五兄弟”就成长在这棵树下。他们致力于党的新闻事业,尝尽了辛酸苦辣终有收获:五年来,他们采写的新闻稿件被中央和省市报刊、电台采用1800多篇,并被县、市新闻单位连年评为先进、优秀通讯员。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多少年来,这句话激励着无数奋发有为的青年,同样也鼓舞着老大栗志启。他脱下“国防绿”回到家乡后被分配到县机械厂工作,厂领导得知他在部队是个“笔杆子”,就把采写新闻的任务交给了他。从此以  相似文献   

11.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北空雷达某旅新闻报道工作在军区空军排名中连续名列前茅.日前又被空军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新闻干事、报道员也陆续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该旅政治部主任张健全关心新闻工作的一个个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13.
多少个春去秋来,多少个不眠之夜,岁月老了多少颗意志衰退者的心,但托起他的却是不断追求、拼搏、奋斗的事业之心。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金凤同志,1986年从野外调入陕西地质报后,开始了局报专职编辑工作。在短短七年间,陈金凤审阅、修改稿件近150万字,编辑、组版250多块,采写各类新闻稿件1000多篇,其中有16件新闻作品在省、部和有关新闻单位举办的新闻评比中获奖。1989年被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被地矿部评为全国地矿系统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又被陕西省记协评为陕西省优秀编辑。由于在新闻摄影方面的显著成绩,他被推选为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地质摄影家协会理事。他的摄影代表作品目录及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伍军入,何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呢?透过他的足迹不难寻觅到答案。 陈金凤同志,1971年从部队转业到地质队后,他怀着执著的追求,开始为地质事业“鼓与呼”,一干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我由文学研究转入新闻传播学领域,一个名字便屡屡响于耳畔。他历经生死却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他几遭诋毁却对党和人民始终如一信赖,他戎马半生却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情有独钟,他功成名就却从未停歇对自我的反思。他就是甘惜分。他为我国新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影响中国的新闻人”[1]。一、少年时代甘惜分祖籍四川邻水,乳名“在碧”,曾名“霞  相似文献   

15.
张樊 《军事记者》2001,(8):38-38
“现实生活的高天厚土,孕育了无数的雄鹰。新闻工作的职责,就是善于发现雄鹰,并让这些雄鹰飞进人们渴望的视线,让先进典型精神的火花,点燃无数人心头理想的火把!”——武警水电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处新闻干事方金勇如是说。1998年2月,方金勇由基层部队的一名副教导员调任驻京城的水电指挥部的新闻干事。短短3年时间,他便取得了骄人成绩:水电部队连续3年被武警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他个人30余次获奖,3次立功,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个人,2000年度还被评为武警部队第二届“十佳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命运对梁小高似乎过于苛刻,三岁时右腿残疾,过早地失去童年的欢乐;十五岁时被迫辍学,离开了心爱的学校。但他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新闻知识,付出了常人不能付出的努力,取得了不寻常的成绩。6年来,先后在中央及省市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500余篇,其中10余篇稿件获奖。连续六年被焦作军分区评为“优秀通讯员”,所在人武部连续四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今年初,他被河南省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1992年6月,他被县人武部聘为报道员。为了尽快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和提高理论水平,在虚心向同行请教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他干过水电工,当过司务长,却硬是凭一份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迷.在新闻路上“羽化成蝶”.干出了让“科班”出身的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入伍16、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与《中国军工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800余篇(幅),并连续9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单位也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叫顾建,是总装驻豫某基地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  相似文献   

18.
当他捧出厚厚的几卷新闻作品剪贴本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怎么也难以相信,这些文章竟然出自他──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金凯辉大校之手。作为全区军训部门的负责人之一,他的生活一年到头始终是个“忙”字。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余凯辉同志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业余报道以来共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1000余篇,连续匕年被新闻单位和宣传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新闻工作者。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他四次荣立三等功,并于1987年被解放军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同许多踏上新闻之路的同志一样,余凯辉由一名连五个“W”都弄不清的…  相似文献   

19.
少校滕天月——沈阳军区230医院政治协理员。他入伍18年来,始终对新闻写作热情不减,笔耕不辍,先后在军内外报刊见稿千余篇,有数十篇作品获奖和入选各种书籍。他十余次被《前进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4年被沈后某分部评为“最佳新闻干事”,3次荣立三等功。  “我写是因为我爱”,滕天月如是说。他从入伍第一天起就尝试给报刊写稿。经过“稿子不登天天写”的“考验”,他终于在《前进报》见了第一篇稿,这给了他极大的乐趣和信心。滕天月从此对新闻写作更加痴迷。从战士到指导员,从干事到协理员,从野战部队到后勤医院,他无论做…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人物·退而不休“新闻迷”□党金梅社旗县兴隆镇退休教师张成山退而不休,痴心于党的新闻事业,任劳任怨,乐此不疲,被众乡亲称为“新闻迷”。为了寻找新闻素材,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走遍了社旗城乡。只要一有新闻线索,他就会前去采访。由于年近古稀,他写字时手哆哆嗦嗦,但他仍坚持亲自“爬格子”。10多年来,他在众多媒体发表了近500篇新闻稿件,曾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他的身上仍保持着教师的美德。他甘做绿叶,扶持、培养新人。他是《新闻爱好者》的一位老代订员,多年来,他把征订《新闻爱好者》杂志与培养新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征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