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评的是与不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19日,人民网发表网友征服新高山的文章《丑陋的中国时评圈》,引发了对时评及时评人的批判讨论,不少时评人也以自己的反省加入到这一大讨论中来。自前年《南方都市报》开辟时评专版揭开国内报业时评竞争的序幕以来,时评成为各报纷纷上马的时髦工程,可谓炙手可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时评及时评人竟然成为众人批评的对象,颇有些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艾君 《青年记者》2004,(9):21-22
因为时评的繁荣,也引发了人们(准确说也是一些时评人)对时评的各种议论,其中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对时评指责的多,褒扬的少,更有人对当前时评存在的问题拿了“放大镜”看,发出“不得了”的惊呼,忽略了近几年来时评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明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评的传播具有时效性强、言说空间较大、发表空间广阔等优势.这些优势也为网络时评传播的强大效果奠定了基础.但网络时评传播也具有公信力不足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需要网络舆论引导者和网络时评写作者两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文章指出,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文章指出,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  相似文献   

5.
批判思维是以质疑、审慎的心态,采取揭露和批评的视角,对现存事物和现象进行反思的思维方式。在时评写作中,时评人的重要社会职责之一,就是带着问题意识对发生在公共领域中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进而批评错误、鞭挞丑恶。本文从时评写作中批判思维的对象、特点、原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时评风吹遍中国新闻媒体。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新闻媒体对时评的文体特征认识并不是很明确,以至于报章网络的许多时评流于形式、盲目跟风。《南方周末》为此发表了叶匡政的文章《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网络和一些学术期刊上关于时评危机的说法也不绝于耳。那么,时评——这个中国新闻评论的第一文体真的只能是昙花一现吗?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评不同于网络意见有人曾给"网络时评"下过一个定义:"严格地说,那些先发表在其他媒体然后转载到互联网上的评论并不能叫网络评论。网络评论是指首先发表在网上的评论。相对传统媒体的评论,它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可能是张贴在论坛、个人主页、博客的文章,也可能仅仅是新闻或者文章后面的跟帖。字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带来了新闻评论的繁荣。因为在社会现状"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舆论需要引导,观点需要阐述,思想需要交流,这正是新闻评论所擅长的。况且,提供精辟的观点被传统媒体人认定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独门利器。于是,报纸纷纷开辟时评专版,电视台和电台也争相开设评论栏目。但在繁荣的背后,时评的弊病也日益凸显,比如观点偏激、题材雷同、写作程式化等等,引起了时评人的警觉和反思。本刊组织的这组文章,有人民日报"任仲平"政论成功之道的剖析,有钱江晚报时评运作的经验之谈,还有杭州主要媒体时评主创人员的思考,为的是推动交流,促进探讨,引导新闻评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下,时评人经常受到写作尺度的困扰,我认为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言说策略或可提供借鉴。塔西佗受到命运的眷顾登上过执政官的高位,他完全可以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或者像他那著名的亲戚小普尼林那样摆弄些花草颐养天年,但受到一种强烈使命感的驱使,他拿起了笔,顽强地书写一个时代。塔西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研究者,而是一个历史阐述者、一个用事实材料去调配政治哲学的写作者。这样的人放在当代,也就是一个时评人。他又是一个小心翼翼的时评人,既要冒一定的风险让他的文字对某些人有所教益,按当下时评人的话说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又必须谨慎地选择他所评述的对象和事件。  相似文献   

10.
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有良心的报纸,面对重大事件、热点新闻不应该沉默不语,或者过于“沉得住气”.  相似文献   

11.
作者佚名近日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发表文章说,独家评说是时评版的立版之本。而职业时评人的文章,往往是鼠标一点,发给几十家报社。他认为应对之策在于:一是建立专职的评论员队伍。在报社内部挑选善于思考、知识面较宽、且有强烈表达欲望的采编人员担任专职评论员。  相似文献   

12.
舒畅 《传媒》2015,(21):47-48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独家原创新闻越来越少见,而独到、深刻、丰富且具有指导价值的时评内容则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抢夺受众市场的利器.如此一来,网络时评栏目便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提升舆论价值的拳头产品.网络时评作为网络媒体工作者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最新观点、认知的论说栏目,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揭开事件表层面纱,呈现新闻的本质和内涵,为民众解惑答疑、引导舆论,让受众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认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因此,如何提升网络时评栏目的品牌价值和舆论价值,也成为了新闻媒体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时评的演进和发展 时评这一新闻评论品种,自上个世纪初由<时报>开创而横空出世.如刊载于<万国公报>的文章<中西时势论>、<强国利民略论>,<时事报>、<清议报>上发表的<变法通义>、<少年中国说>等,均属于时评范畴.这些时评多为政论文章,题目往往带有"论"或"说",视野宽广,格局宏大,关注国计国策,论述旁征博引,理据充分.类似的政论式时评体例,在中国报业史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①  相似文献   

14.
纸媒时评版块由来已久,网络时评兴起于1999年左右,这批作者最初活跃于当时的各大论坛。2001年后,各地重点新闻网站开始建设,以红网红辣椒评论为代表的地方网络时评平台开始名声鹊起。网站的海量空间、较低门槛、快速传播以及受众的日渐增长,让一批民间作者热情四溢,人们议政和发声的愿望迅速壮大,一定程度上有缓解社会焦虑的泄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时评是一种"个人化的公共写作",更简单地说,就是"公民写作",以公民身份写作,为公民社会写作.在网络日渐发达的今天,公民则有了更为顺畅的表达路径.但是,有价值的公民发言,有效率的时评写作,尤其是媒体上发表的正式言论,则有必要遵循基本原则,追求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席佳 《东南传播》2011,(6):160-161
在媒介市场化时代,提供观点信息的时评已成为各大网站竞争角逐的利器,"评论"频道蔚然成风.网络时评以其低门槛、平民化的特性吸引了广泛的创作群体,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专业性成为其"短板",亦使其陷入水准下降、品质不精的困境.本文从网络时评专业性缺失的种种表现出发,探究其根源,并强调专业性对于网络时评长足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阎兆伟 《记者摇篮》2007,(10):23-23
时评反应快捷,是应时、应事之作。它就事论事,观点清晰、鲜明、一目了然。时评能既满足了人们的愿意发表看法的欲望,又适合人们快  相似文献   

18.
陆高峰 《新闻三昧》2004,(10):33-33
引起时评人极大愤慨的“北京孔庙将立状元碑”的新闻,经北京市物局长梅宁华正式向媒体辟谣,证明是“无稽之谈”。同样在时评圈掀起巨大波澜的“南京高考之痛”,经过南京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真实情况之后,也证明是根本没有那回事。南京市的高考录取率不仅不是全省倒数第一,而且还超全省平均水平6个多百分点(均见9月15日《南京日报》)。  相似文献   

19.
今年第8期《青年记者》以集束炸弹的形式对近几年逐渐窜红的时评进行了“全盘否定”。看完全文后我有这样两种感受:时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被忽视了,起码没有遭到重点轰炸;这些文章观点不客观,因为它一是出自从不写时评、没有或不屑深入研究时评、对时评一知半解的所谓“专家”之手;二是出自不能写时评而强写时评、时评长期不能被采用而牢骚满腹的“怨妇”之手,而众多读者、时评作者、时评编辑、媒体老总们对其有啥看法,这里几乎不能找到。于是我有了发表一点看法的冲动。我这里只选择“时评公式化”这个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看了今年第8期《青年记》刊发的关于时评的一组稿件,不由得感慨系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名时评作,前两年也编过时评版面,我没有想到,时评、时评作、时评编辑现在在读中竟然成了这个模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