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拉斐尔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父亲是宫廷画师,他从小就和父亲学习绘画,受到了浓厚的艺术的熏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兴趣与天分。为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平,父亲曾带着儿子多处拜师学习。11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给一位画家当助手。1504年,21岁的拉斐尔离开故乡来到佛罗伦萨。极具学习和模仿天才的他,在艺术氛围浓厚的佛罗伦萨简直是如鱼得水,他潜心研究各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之后他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具古典精神的典雅、和谐、秀美、明朗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多以圣母为题材。他笔下的圣母,往往就是温良母性的化身,体现了一种世俗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在红墙绿瓦的故宫或是气氛庄重的国家美术馆陶醉于民族艺术的不朽杰作之时,是否想到过在巴黎或是伦敦的那些金碧辉煌的艺术圣殿里,白皮肤蓝眼睛的人们也在为自己传统的艺术圣物而激动不已。当你胸怀五千年历史的荣耀走出国门,却突然发现西方拍卖行里中国古代大师的那些杰作常常不抵西方作家价格的零头,你内心情绪的反差会激起何等强烈的波涛!轻视,好奇,视如未见,客气,喜欢,几乎构成了西方人对中国画的各种反应。甚至那些表现出惊喜和赞叹的西方人,当你说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同样伟大时,他们往往就要收住笑容而摇头不已了。就…  相似文献   

3.
李跃娄·林贝·布昂加(LIYOOLIMBMPUANGA)是扎伊尔最负盛名的雕塑家,他不断探索用卓越的现代技法表现非洲的文化传统并取得可喜成就,在扎伊尔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由于他主要以金属,尤其是以铜为媒介在艺术世界驰骋,人们通常称他为铜雕大师。李跃娄1945年5月生于班顿杜省波洛波(BOLOBO)一个象牙雕刻匠人家庭,从小酷爱造型艺术。1958年过扎伊尔美术学院雕塑系,1963年考入奥地利格拉茨应用艺术学校,由于他超群的艺术天赋,旋即转入了维也纳美术学院,师从著名雕塑家贝尔多尼(BEILI…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向各有关单位发出了举办1996年全国声乐比赛的通知。举办这次全国性声乐比赛。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声乐专业的演唱水平,发现和奖掖优秀声乐人才,繁荣声乐作品的创作,促进我国产乐艺术的发展,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用建设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这次全国声乐比赛的时间定于7月18日至31日。地点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批赛份分美声和良族声乐两个专业组进行份预赛、复赛、决赛二轮。凡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全国声乐艺术人员(合港。澳、台地应)均可报名参抓与通知一道下发的还有比赛章程。文化部将聘请若干…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知名的艺术收藏家,路德维希的艺术收藏活动,不仅推动了其本国化艺术的发展,且对国际化交流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收藏活动的足迹遍布欧、亚、美各洲,以其名字命名的艺术博物馆在世界各国达13个。这对我们开展国际化交流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军 《世界文化》2007,(3):11-13
爱因斯坦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时常还会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当我信步于加州威尔逊山的时候,他会从曝晒漂白的岩石堆里走出来——在这里,埃德温-哈勃第一次实际观测到了宇宙膨胀的证据,从而使广义相对论真正成为解释字宙起源、发展的基础理论。当我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学会爱因斯坦档案馆的时候,他会从那泛白的影印文献中探出头来向我挥手,从他写给罗斯福、弗洛伊德、罗素,以及虔诚的孩子们,甚至那些想诋毁他的人的信里,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亲切、充满活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元朝时期(公元1279──1368),维吾尔族景教[注]徒拉班·扫马奉命出使欧洲,寻求交往。他曾谒见过罗马教皇,拜见英、法国王,顺利地完成了出使欧洲的使命。扫马此行尽管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实际上繁荣了元代中西交通,其直接效果当如法显和玄奖一样,辉映于世界宗教史和中西交通史中。扫马是维吾尔族人。“拉班”为叙利亚语,是“大师”或“长老”的意思,拉班·扫马即扫马大师。他于1225年生在汗八里,就是当时元朝大都,今天的北京。他的父亲昔班是一位巡察使,曾在北京景教教会中任职。扫马生在这样一个景教徒家庭中,从小就被家…  相似文献   

8.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或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人个风格的画家,然而他在逝世后的几百年里却鲜为人知,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被英国艺术团体“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发现。  相似文献   

9.
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一侧,矗立着一座朴素而庄重的宫殿建筑。戏剧大师曹禺、焦菊隐和老舍的半身座像昭示着人们:这里是戏剧艺术的殿堂。每天,当华灯初放之时,柔和的音乐般的钟声便会在剧场里缓缓敲响,随着那绛红色的丝绒大幕的开启闭合,这里,向人们展现了中外古今一出出动人心魄的人间悲喜剧。 这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41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一批中国最优秀的话剧艺术家汇聚在这里,为了建立新型的新中国剧场艺  相似文献   

10.
长城脚下,黄河岸边,活跃着一支深受兰州少年观众喜爱的少儿业余艺术表演队伍──甘肃黄河少儿艺术团。该团是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为弘扬民族民间艺术、培育艺术幼苗、丰富少儿文娱生活而于问%年初组建的。这是全省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少儿艺术团体。该团从兰州市的具有舞蹈、声乐和民族器乐特长的小学生里共选拔招收了100多名小演员,平均年龄为9岁。小演员由专业人员利用他们课余时间进行培训,并聘请本省艺术专家任教或为艺术指导,他们坚持基本功训练和排练节目相结合,一年来,共创作排练了20多个具有中国西部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利比息(1803—1873)是德国化学家,先后担任过基森、明兴两大学的教授,高等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就是他最先建立的。利比息从小热爱化学。有一次,当他所在学校的校长在大会上问每个学生的志愿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地回答:“我将来做一个化学家!”经过努力,利比息二十三岁就成了大学教授.一生写了三百一十八篇科学论文,在几乎所有化学领域里,他都作出了许多贡献。他一生是很勤奋的,经常从黎明工作  相似文献   

12.
袁昌英(1894-1973)莎士比亚(1564-1616)100多年前,当世界剧坛瑰宝──—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被介绍到中国以后,他的作品就以夺目四射的光芒与华夏文明的光辉相交映,为众多的中国人所喜爱,并直接感染和影响了一批中国现代史上早期的文人学子。袁昌英(1894-1973)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女作家涌现了不少,但剧作家却寥寥无几,袁昌英堪称其中的凤毛麟角。她的成功,当归于“莎剧”魁力的吸引。今天,当我们翻开袁昌英的作品,发现她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剧作)与同时代的冰心、凌叔华等女性作家相比,…  相似文献   

13.
李斯特不仅是一位钢琴演奏大师,他还创作了许多令人百听不厌的乐曲,并且从不放过任何机会培育和扶持音乐界的后起之秀。李斯特在其最负盛名时曾为友人瓦格纳演奏了他的几首圣乐,后者当时只是说道,“您的上帝何其喧闹!”如果能正确领会这句评语的话,可使我们对李  相似文献   

14.
提起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在厄瓜多尔家喻户晓,他不仅是厄瓜多尔著名的绘画大师,而且在拉丁美洲和世界画坛享有盛誉。瓜亚萨明于1919年7月6日出生在厄瓜多尔基多市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兄弟姐妹10人,他为长子。他父亲是一位印欧混血种人,工作为出租汽车司机,母亲是印第安人,开设一家糖果小店。当瓜亚萨明降生时,他的母亲给他起了这个印第安名子,意思为“飞翔的白鸟”。不幸的是,由于繁重的家务,母亲过度劳累而早逝。瓜亚萨明对母亲充满了深情厚爱,母亲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这对他以后的绘画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母亲…  相似文献   

15.
萧伯纳和马克·吐温的书信集在1988年6月出版也同样非比寻常。萧伯纳四卷文集中的最后一部是他在长达76年间所写的书信集,这些信中显示了这位戏剧大师在进入暮年之际对现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电影艺术的缺陷到性关系的混乱的看法。马克·吐温在其20卷文集中的首卷书信集用的是他的真名塞缪尔·克莱门斯。他初学写作时期,从汉尼拔出走成为一名水手,接着又成为一名记者,在正处于淘金热的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边远地区采访。  相似文献   

16.
陈师韬 《世界文化》2009,(6):26-26,27
一个老头,一个惨淡的冬,一个孤单的背影,一段让人心酸的内心独自。他原以为自己对孩子们来说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他原以为轻轻的离开就是他一个平凡人的宿命。然而当他经过那个转角,拾起从天空中飘落的纸飞机,看到孩子们稚嫩的笔记,听见孩子们唱着那首他们曾经一起唱过的歌,感受到他们小手挥舞的温暖……马修老师的这辈子算是知足了,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他在这个最平凡的岗位撒下了最不平凡的种子。在这部影片的高潮,我们被一种最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感动了——那就是爱。  相似文献   

17.
国家日新之时,社会进化之机,自古皆然。处在山坳上的中国,积淀了一个世纪的伟力,崛然而起,经济在飞速进展。文化赋予我们的价值启蒙,无境不在。巨人之醒,原于文化之明辨。承载着深重的历史之任,带着横溢的朝气和深沉的美学心态,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作家高占祥,以其超然的艺术锐气,数年来,勤政又勤笔。因而,当他制定、实施文化战略时,可谓:事上千秋史,心中百万兵。积多年的文艺经验和艺术思辩,使他明晰地感到:“在翻新的世界里,人们不仅需要针砭时弊、宏论滔滔的政治演说家,更需要像把握经济机遇一样把握文化机遇的艺…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在台湾去世的张大千先生,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国画大师.他在艺苑里辛勤劳作了一生,以其精湛的画艺与艺术成果,为祖国赢得了世界声誉.张大千先生的大量遗作,是我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先生,早在30年代就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师生俩多年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一起.他们相敬相爱,感情至深.尤其在海峡两岸多年隔绝情况下,他们仍坚持交往与艺术上的交流.早在何海霞青少年时期,四川的张大千先生已是名震神州的大画家.酷爱艺术的何海霞对张大千这位名画家的作品及为人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19.
出了巴黎,离开赛纳河,穿过颠簸的乡间小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吉维尼,这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故居所在地。吉维尼位于巴黎和卢昂之间的赛纳河谷畔。画家莫奈从1883年在这里购屋,一直到1926年在此去世。莫奈故居中的花园、工作室和房舍,仍保留其生前亲自布置的模样,供大众参观。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欣喜;房子有着黄色墙面和贴了瓷砖的地板、莫奈亲自挑选的家具和日本绘画、百叶窗和花园涂上了大师所挑选的绿色。莫奈故居的门前有一汪池塘,在游客纷纭的脚步中,我似乎看到了画家的足迹,他每日漫步在这池塘周围,然后就坐在这一汪池塘之…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礼物     
我5岁时父亲在菲律宾隔离区当军需官,他留守在卡维特岛宿务市附近。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在那里建了一所医院,这所医院充当进入宿务市的外国船只的隔离站。当美国人在二战后离开菲律宾时,卡维特岛和再也不起作用的这家医院被抛弃了,置于独立的菲律宾的管理之下。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一批骨度如柴的劳动大军驻扎在那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