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只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通过吸管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哧的一声,沿直线迅速竖直上升.这个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什么呢?反冲运动!注意,实验时选用的气球要稍大一些,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2.
今天,妈妈说要和我做一项小实验。我们先拿来了一个小空瓶、一个气球、一些小苏打和半瓶醋,然后把醋倒入了提前准备的空瓶中。接着,妈妈拉开气球的口,让我把小苏打倒进气球中。我非常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把小苏打倒进气球里呢?”  相似文献   

3.
学会泄恨     
你小的时候应该吹过气球吧?那你知道为什么气球会爆裂吗?一定有人说那还不是因为气太多了?!没错。其实人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地把不如意不舒服都埋在心里,总有一天也会像气球爆裂一样,做出不可设想的事情。人生在世,难免有一些不快乐、不如意的事情,但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吹足的气球如果突然撒开气球嘴,气球会迅速朝气流相反的方向冲击。这是火箭和喷气飞机运动的原理。现在我们利用这个原理做一个"喷气飞机"的游戏。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媒体报道,某中学为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在学校设立了心理宣泄室,其中提供小橡皮人、脸谱、沙袋、气球等宣泄工具。我最早看到“心理宣泄室”是在上学时,杂志上说有些外国企业为了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专门开辟一间屋子供大家宣泄不良情绪,员工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摔打、砸东西,还可以对橡皮人拳打脚踢,甚至可以在橡皮人身上贴上管理者的照片或写上名字再打。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装有神奇液体的瓶子,居然可以把倒扣在它上面的气球吹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一探究竟,我决定亲自动手试一试。我拿出一个锥形瓶子、一瓶白醋、一个小气球和一些小苏打,一切准备就绪,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首先,我把小苏打舀到气球里,  相似文献   

7.
我把气球吹大,你能把它变小吗?这个也太简单了吧,将气球的气放了不就行了吗?要那样,还用问你吗?开什么玩笑,吹起来的气球不放气怎么能缩小?我又不是孙悟空。我也不是孙悟空,但我就可以让气球变小。小cool龙取来一个气球,将气球吹大,然后用细线扎好。放进冰箱里,我们半个小时后再来看。半个小时后看清楚了吗?需不需要拿尺子来量一下?气球真的变小了!呀!今天又学了一招。小cool龙,这就是传说中的“热胀冷缩”的“冷缩”吧?遇冷空气后看来你还是挺聪明的嘛!空气受热就会膨胀,遇冷就会收缩。气球变小正是空气遇冷收缩造成的。把吹大了的气球放进…  相似文献   

8.
学会宣泄     
烦闷总是难免的这是晓丹写来的一封信: 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的重压和一些不顺心的事常使我觉得很烦闷,我想向别人诉说,却找不到合适的听众。首先因为大家都很忙,其次,我觉得即使再好的朋友,彼此之间也有隔阂。比如,尽管我和同桌关系很好,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截然不同。有时,我和父母说一些心里话,可他们总是不能理解我。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消除自己烦闷的心理。我经常会听到一些男生对着寝室的窗户狂吼,这可能是他们的宣泄方式吧,但我们这些女生,基本上没办法宣泄。我们该怎样宣泄压力?  相似文献   

9.
钱锋 《小学语文》2012,(9):10-11
红气球 这是一部童心盎然的杰作。一部只有三十二分钟的电影,却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的男孩在一个气球身上寄托的自由梦想。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红气球。帕斯卡在上学路上遇见了红气球,接连遭遇家庭、学校、教堂的驱逐,最红气球后在伙伴的争夺中破裂。自由与奔放,或许并不见容于这个固执的世界,但是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奇异的结局,帕斯卡随着气球飞向了天空。天空多高远,自由就有多高贵。姐妹篇《白鬃马》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10.
气球与汽车竞技气球会比汽车跑得更快,你会亲眼目睹!试一试在车里系一个氢气球,不要让它碰到车顶篷。当车加速前进时,你会感觉有某种力量把你压向座椅背;而气球却向前方飘去。只有拴气球的绳子、汽车的挡风玻璃或是恼火的司机才会令这只奇怪的气球停下。  相似文献   

11.
吹气球     
舒心 《作文大王》2014,(1):18-19
今天,沈老师让我们玩吹气球的游戏。 沈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气球,气球五颜六色的,在灯光下可好看了!我们拿到气球后纷纷都吹了起来。我把气球放在嘴边,鼓起腮帮子,用全身的力气吹。不一会儿,大部分人都把气球吹得又圆又大。这时,沈老师大声喊道:“放!”大家都把气球一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漫天飞舞,“呼呼呼”地乱窜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本的第7页图0.1-10配有这样的文字: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杯子"吸"住(如图1),这说明了什么?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要先了解一些关于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知识(同学们在九年级时会学到):在保持温度不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妈咪即时贴     
宝宝一举手一投足都牵动着妈妈的心。细心的妈妈,把宝宝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贴到我们的即时帖上来吧。宝宝的成长让大家共同分享!本栏目长期征稿。气球情结一上街,3岁的楚楚的目光就被小贩手里五颜六色的气球吸引住了:“我要买气球。”“不行。”我习惯性地拒绝。原因很多:昨天刚买过一个;我不喜欢她见啥要啥;气球的玩法缺少创造性;它很快就会没气……最重要的,她并不是很钟爱这种玩具。可是,只要一见到街上有气球在飞,她就会想要,偶而,还会偏执地与我们争吵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授上的课,令我难以忘怀。这位教授在给企业界的学员上课时,只带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和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上课时他问道:谁可以把这个气球塞进瓶子里?有个学员见气球的大小与瓶子口径差不多,气球又是有弹性的,于是就上前试着把气球硬塞进去,可是就是差一点点无法塞进去。这时教授把气球中的气放掉,把气球放进瓶子之后再把它吹胀。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变”字,并且说,有变化,才有企业的发展。接着教授又问学员:有谁能够把我手上的这个瓶子摆放五种不同的状态?又一位学员很自信地走上前来,把瓶子摆出了五种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让我们跟随男孩帕斯卡开始一段旅程。一天早晨,在一片灰暗破旧的街道边,一个鲜艳的红气球挂在路灯上。上学经过的帕斯卡勇敢地解下了它。有趣的是,他发现这是一个有灵性的红气球,会跟他一起上学、放学、游戏。帕斯卡在红气球身上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接下来的3天,他带着红气球在大人的世界里冒  相似文献   

16.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一些大学生把爆粗口当作个人情绪的宣泄方式和朋辈间的沟通方式.出现粗口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变化带来的心理不适应和大众传媒的误导.应通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采取正确的情感宣泄方式并在青年学生中倡导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来抵消爆粗口这一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9.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