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加剧。我国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都不断扩大。收入差距扩大通过不同途径阻碍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解为对外开放程度、教育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采用2005—2015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大,而对外开放、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采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形曲线,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发展、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越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以及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公平等现象越来越突出.采用熵权法从教育规模、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四个维度构建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对2004—2013年我国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维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虽然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所减小,但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明显,落后地区仍然占很大比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未能有效发挥空间辐射和带动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结构有待改善.国家应避免高等教育区域差距继续拉大,落后地区应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发达地区应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缩小高等教育的空间差距.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共同发展中也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贵州经济社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在1987年提前三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但与全国比还有差距,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差距拉大的程度就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更为突出,而贵州省作为经济不发达省份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虽然贵州省在近几年相应采取了一些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措施,但贵州在全国经济中的排列地位并无多大的变化,按人均GNP排序,基本上都处于后几位。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在众多原因中,有一点应引起决策部门的足够重视:即贵州与全国备地区的地理和经济关系——地缘经济关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应是相互制约、相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虽然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但缺乏内生动力的西部地区却并未陷入恶性循环,同样保持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由于市场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流失,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如企业家般直接干预经济,并依靠自身的企业家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大项目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经济发展策略由于政府可调配资源日益匮乏而逐渐失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区域内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大、中、小规模创新的协同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积极转变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出区域内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出的资本所得由城镇人口所有的假设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构建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模型,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倍数会逐渐缩小;经济中资本所得份额越大,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倍数就越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将减少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随着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无论是理论模型及其推论还是实证检验结果都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非扩大而是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信息熵和塞尔指数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3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西北张承地区与京津唐地区之间的差距。引起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效率等。  相似文献   

9.
池州市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虽然具备经济发展加速、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等有利条件,但经济总量、产业聚集度、城镇化水平、交通状况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有着较大差距.池州的东向发展战略必须瞄准建成较为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确立旅游业的支撑地位、切实增强工业的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采取完善交通网络,发展流量经济;依托骨干企业,培育支柱产业;创新土地流转方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运作国有资本,撬动旅游业;储备人力资源,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加强政府交流,优化发展环境等多措施并举,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得到了改善,但农村和城市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教育投资不足,若不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学生可能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而教育正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学校为出发点,阐述现阶段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对农村教育未来发展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因受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差距建国以来一直存在,近多年愈拉愈大。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间存在的差距,是事关改革和建设全局的重大课题。缩小差距,加速中西部发展,一要逐步加大遏制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二要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2.
休闲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我国大力倡导大众从事休闲体育,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和和谐发展,提高健康水平;有利于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了解与和睦相处;有利于为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搭建背景和舞台;有利于降低社会犯罪率,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有利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带动经济增长.因此,这无疑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金融业发展分解为规模产生阶段和利润产生阶段,建立考虑松弛变量的网络DEA模型(NSBM),采用我国2004-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地区金融业发展效率的演变趋势及其地区差异,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地区金融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效率大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区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金融业发展效率的基尼系数逐渐降低,地区差异收敛态势明显;受所处发展阶段及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多数地区金融业规模产生阶段效率不高但利润产生阶段效率较高;人均GDP、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与金融业综合效率和规模产生阶段效率显著正相关,但仅产业结构对利润产生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金融拥挤效应使金融资源丰裕度对金融业发展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实施适宜自生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策略,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提升转变,进而缩小金融业发展效率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也关系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差距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产生马太效应。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信息化差距比较明显,正日益成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巨大障碍。西部地区应从人文基础、人才结构、制度建设、投资规模、信息资源以及服务体系这六大根源着手,结合区域特点,缩小信息化差距,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兴增长区域.本文基于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 分析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时空演变过程, 并探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近20年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停滞和衰退阶段(1991-1995年)、复苏阶段(1996-2000年)和稳定增长阶段(2001年以后); 2)中亚地区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快增长, 但由于各国能源资源条件差异和产业、经济政策的不同, 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 3)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居高不下国际能源价格、区域市场经济改革、丰富的自然资源保障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武陵地区少数民族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陵地区少数民族居民2003年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水平、体育环境、体育人口以及受文化教育程度和地方习俗等.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体育消费的建议,逐步缩小我国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差距,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在贫困地区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应细化河北的区域发展政策;要强化滨海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冀中南的集中连片慢速增长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有可能引致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和经济波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创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扣防范我国经济波动,加快西部发展,缩小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实力和西部的客观实际,利用佩鲁的“发展极”理论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发达程度、体制障碍等多方面原因,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云南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收入增长也不均衡,各种支持政策的成本差异和效应不同导致增收空间缩小,增收的基础还不牢靠.因此,云南农民增收牵涉结构调整、产业化、城镇化、科技、劳务经济、政府扶贫等.在制度设计和模式选择方面,既要与整个市场化改革目标相协调,又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保持城乡之间经济机会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已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总水平的提高,只有实行“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才能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