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世宏 《上海教育》2006,(6B):42-44
晏阳初接受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既有传统的儒家化,也有西方的基督化。而且这两种化在晏阳初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会贯通,传统儒家化确立了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教育思想,而基督化宣扬的“爱”和“布道”的精神则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另外一根”支柱”。 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弊端,就是“注重上层,没有看到基础方面。办教育,着重于高等、中等教育:讲政治,着重于国政、省政,眼光都放在上层,基础问题全不在意”。 在定县实验中,晏阳初逐步确立起了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家施教,注重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注重农村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化等方面发展的相互协调、促进,注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教育思想,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编按]  相似文献   

2.
一、晏阳初语文教育思想 晏阳初在他的《九十自述》中写道:“我常说,‘三C’影响了我的一生,就是孔子(Contucio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由此可知,民本思想、基督精神和民间疾苦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另外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杜威在中国11个省举行了多次关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演讲。晏阳初看到了中国大多数文盲中蕴藏的可开发的“脑矿”资源,开始办起了适合中国国情和为中国人民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和梁漱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思潮中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而视角取向、途径路向各异的教育实验家。晏阳初的思想基础是孔子、基督的博爱和西方的民主;梁漱溟则杂糅佛儒,秉承儒家出世思想。晏阳初从教育入手,为根治农民的愚贫弱私而实施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梁漱溟则为解决文化失调而以乡村教育改造社会的散漫消极,试图通过教育的力量实现平民政治。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一生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基督文明与先进文化的深刻影响,从事乡村平民教育七十年,“化农民”与“农民化”的教育思想一直是他进行农村实验的精髓,定县实验从乡村工作者的个人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些都为当代高校培育“村官”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和朱焕章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两大教育家,晏阳初率先在河北进行定县实验,朱焕章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实践。纵观两者,我们会发现两者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存在诸多共通点,突出体现在都怀有基督宗教的博爱情怀和对教育现实的深刻思考,坚持教育的普及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平教运动的师资培养,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本土性特征等等。比较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家办学以及当代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成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教育思想是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平民教育”思潮中颇具影响的思想之一。本文从其思想根基、思想主体和系统化的教育观等几个方面解析了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价值,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当今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和介绍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运动之父”的晏阳初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于今年三月二十日在我校成立。 现今侨居海外、九十余高龄的晏阳初先生,是我国平民教育的元老,国际著名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在我国和世界的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从1918年在法国战场教华工识字起,就一辈子不为官,不为财,矢志不渝地献身平民教育。二三十年代他在河北定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平民教育实践;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一起被选为“世界十大革命性贡献的伟人”,享有“活着的基督”的盛誉;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 (1890— 1990年 ) ,四川巴中人 ,中国及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实践家、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其教育思想与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伟大人格 ,享誉国内外。时至今日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仍散发着灼灼光辉 ,对我国农村教育与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晏阳初先生诞辰 110周年之际 ,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巴中市人民政府于今年 5月 2 7日在四川师大联合召开了“纪念晏阳初先生诞辰 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深切缅怀了晏先生的崇高人格…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农村成人教育的先驱,他一生着眼于中国农村的教育,成功地创造了“定县模式”,形成了他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创新性是晏阳初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体现在他对成人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他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创新对我们今天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x晏阳初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一个书香世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农民化”思想作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核心思想。它主张知识分子放下架子,视自己为农民。这一重要思想的萌发不仅溯源于晏阳初的民本主义、平等博爱思想,而且也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群众路线”和“实践观”。当前对“农民化”思想的研究,启示不仅在于尊重农民;再唤知识下乡;而且还在于尊重所有劳动者,与各行各业群众打成一片。同时,还应该办能培养具有真正社会生产实践本领的知识分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19日,“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09年年会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召开。重庆市委办公厅、北碚区委、北碚区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115人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中国60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特邀了晏阳初至今健在的7位重庆学生列席。现将研讨会学术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9日,“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09年年会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召开。重庆市委办公厅、北碚区委、北碚区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115人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中国60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特邀了晏阳初至今健在的7位重庆学生列席。现将研讨会学术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8):10-11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四川省巴中县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其主要著作被编成《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教育思想要点平民教育“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晏阳初作为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思想家,其平民教育之梦与“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平教思想推崇创新意识,关注教育公平,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将“中国梦”与晏阳初的平教思想相结合,有利于教育研究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从而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系统的社会观”、“辩证的教育功能观”、“以乡村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实践观”三方面评述了晏阳初的乡村系统教育思想,并分析了这一思想的局限性及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的教育历程与西方在华创办的近代基督教教会学校相联系,在此过程中,晏阳初逐渐成为一个融有"三C力量"(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苦力Coolies)的基督教信仰者。而正是这一独具内涵的信仰作为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才支撑着晏阳初为全球乡村平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18.
创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是中国教育史上平民教育的先驱。创新性是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体现在他的平民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他的平民教育思想的创新性对我们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四大教育”是其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它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成为社会改造的得要内容。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今天的农村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倡导者,分别为平民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随着平民教育思潮的推动,晏阳初和陶行知逐渐认识到国家危亡脱离不了国民素质,普及平民教育对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对普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他们在平民受教育这一关键上不断探索,促使平民教育这一理论逐渐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异同,同时提出对两者在平民教育普及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