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实上述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正视差异,具备层次性和多样性,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又要为数学英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那种"一刀切"的做法,只不过是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则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模式,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切合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们常说,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进行分层教学,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样的计算教学采说,更能体现出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是"有备而来"的,注重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问为什么,将课堂教学中学生闹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发挥到极致,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无趣.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1):69-70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于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构建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结合案例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三,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学生理解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最近,笔者有幸观摩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内容看似平淡,但教学过程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应该贯穿数学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主动地发展,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一种活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获得最大空间的提高,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微课程正是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实施这一理念在教学终究要着重使用弹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下面,我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弹性原则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差异”看作是“差距”,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个体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形成了全班“齐步走”、“一刀切”的局面,导致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吃不好”,学生成了规格统一的“产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差异教学是一种“在班集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更能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否得到数学上的不同发展,关键在课堂。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一、结合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想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有效备课是基础。教师只有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学生实际,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人为本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分层次测试卡》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现实。它不回避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让素质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均获得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留给学生具有人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和知识储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正《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或人格要比智力和能力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  相似文献   

17.
一、转变观念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强调,  相似文献   

18.
陈瑜 《考试周刊》2009,(5):76-77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学过程中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探索,是针对学生差异的实际实施同班教学,分层发展、分层达标的教学策略。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思考题作为一种弹性教学内容,在实现上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际教学时,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应该创建一种发展性的教学课堂,以此还原数学教学真实的生态面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数学教学从应试教学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