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工作的重要核心就是以新课标为前提,使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要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科学的理性思维进行思考.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联系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材使用实践来讨论小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实践是决定其发展特点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具体能力的关键途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时间水平和推理思维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创新时间。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强化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掌握解题思维和能力,培养新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娟 《成才之路》2013,(18):45-45
预习题的设计是小学数学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好的预习题不仅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能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等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活力氛围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在数学教学当中,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必须实现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一系列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活力。主要围绕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思考能力的提升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上,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意义. 一、提供思维材料——以"材"促思 思维的形成必须依附有效的客体,要想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载体.何为有效的思考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总是和自身的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是我们常说的形象性思维.因此,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形象思维所需的客体.对于不能用形象性材料展示的知识,教师也要善于通过语言、数据、表达式等,完善学生的思维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小学数学。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小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小学五、六年级是小学学习十分关键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事实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由问题构成的.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原生动力。在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改革中,我们也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思考,真正掌握数学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锤炼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鉴于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要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重视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数学思维的培养蕴含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做到学以致用。正如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思”与“学”是相辅相承的辩证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勤动脑子、善于思考、大胆地探索问题,积极、主动地调动思维去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握各种数学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郭萍 《考试周刊》2013,(3):76-76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让学生经历把数学思考的结果转化成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当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了数学知识,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并通过表达进一步促进数学思考时,才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到数学思维带来的挑战和愉悦,感受到理性思辨的力量。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不停留于"浅尝辄止",仅关注知识的表象,而着力于"寻根究底",追问知识背后的"为什么",注意思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让学生的学习深入知识的堂奥。由此得到几点思考: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研究"寻根究底";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习"触类旁通";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思考"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助力器和催化剂。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数理化思维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采取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文章将简要谈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以下呈现一则习题课教学片断,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提出创设情境,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运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四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情智教学"是指教育者用自己高尚的情感与独特的智慧营造出情智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得到培养,蕴藏的智慧得到唤醒和发展,从而培养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情智教学",彰显课堂活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通过解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应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过多过密盲目的解题,不仅不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反而易使学生疲劳,兴趣降低,窒息学生的智慧.如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呢?一题多解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启发。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注重师生关系;激发本能思考;训练多角度思考;掌握多变技巧;培养联想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