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川与我     
昭和众棋星中,高川或许是最让人看不清的一个,也是最容易被误读的一个。吴清源、木谷实、藤泽朋斋、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都在枰上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天才,也展示着自己强烈的个性,以此得到了棋界的肯定,吸引了众多的支持者。惟独高川,却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毫无个性之人。可是,在天下豪强的觊觎之中连霸本因坊之位九届的,偏偏正是高川。  相似文献   

2.
五、秀哉或前田的妙手 秀哉名人纪念对局 白:名人.本因坊秀哉 黑:吴清源五段 (让先,1933.10.16~1934.1.29,共打卦十四次终局) 白胜两目 问题图 这一场年届六十的秀哉名人和二十弱冠之年的吴清源之间的纪念对局,具有二十世纪新旧围棋交替的划时代意义。这局棋又以“3·三、星、天元”布局著称,是新布局理念的代表吴清源向旧布局的堡垒秀哉名人发起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不争先     
李赫 《围棋天地》2013,(8):106-106
如果将日本昭和时代的大高手们按名气排列,不恭敬地讲,二十二世本因坊秀格恐怕会是最后一位。吴清源的傲世战绩,木谷实的桃李天下,坂田的霸气与锐利,秀行的不羁与华丽,高川格似乎都不具备。哪怕他那以七段之身开启了前无古人的本因坊九连霸,决赛击败的对手中既没有最大的苦手坂田荣男,同期对吴清源的特别番棋也是胜少负多。无论盘上的内容,还是盘外的逸事,都实在是“平淡的高川”。但是,高川格却是同辈棋手中最享荣耀的一位。如果说成为取消世袭制后,首位凭借实力进入本因坊谱系的棋手还在盛年之时,那么以53岁的高龄击败当时的新星林海峰夺取名人就是相当不易之事。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战     
李喆 《围棋天地》2014,(23):92-92
本因坊秀哉与吴清源之间举世瞩目的一战开始于1933年10月23日.当吴清源出手时.天下棋人都被震撼了——这种震撼足够穿越万世,传递到每一代棋人心中。它代表了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棋理无穷的概念。第一手,吴清源下在了右上角三三。秀哉应以小目。第三手。吴清源下在了左下角星位。秀哉应以小目。第五手.吴清源直接打在了天元。  相似文献   

5.
十番棋和生子向常胜将军吴清源发出挑战的坂田荣男取得了四胜一负一和的优异战绩,坂田荣男当时是八段棋手,能在吴清源身上获取如此骄人的战绩令棋界震惊不已,这无疑是棋界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壮举,由此坂田的人气急升。与坂田进行的十番棋坂田成为棋界顶尖级人物始自昭和二十六年他在第六届本因坊战中成为挑战者之时。那时,他便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当时,他在与本因坊桥本宇太郎的头四盘比赛中取得了三胜一负的佳绩,就在人们认为他行将把本因坊荣誉称号纳入囊中之时,他却在剩下的三盘棋中连续败北,让快到手的荣誉溜掉了。接下来的翌…  相似文献   

6.
黑方:曹薰铉九段 白方:赵治勋九段 曹薰铉与赵治勋可 以说是现代围棋史上的 两颗巨星。前者被韩国 人尊称为“围棋皇帝”, 曾经“统治”了韩国围棋 二十年,并亲手培养出 一个君临世界棋坛的得 意门生──李昌镐;而 后者则是日本围棋的王 者,不但曾连续三年包揽“大三冠”(棋圣、名人、本因坊),而且在本因坊战中更创下十连霸的惊人纪录。尽管近年来两人状态都有所下滑,但曹薰铉与赵治勋的碰撞,仍不愧是韩日两国最高水准的较量。 这样的对抗,两人此前已经进行过两次。一次是在二十年前,当时赵治勋刚刚在日本的“名人战”中夺冠,…  相似文献   

7.
吴清源 《围棋天地》2007,(21):78-80
第61届本因坊战的决赛,在挑战者山田规三生九段与高尾绅路本因坊之间展开。到第5局时,高尾以3比2领先。2006年7月的11日、12日,决赛第6局开战,结果,高尾获胜,卫冕成功。下面,请看吴清源先生对第6局的讲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积年恩怨     
王祥云 《围棋天地》2014,(18):92-92
吴清源一行于神户上岸后,经过五天的辗转,于1928年10月28日抵达东京日本棋院。日本方面名流毕集,五十四岁的本因坊秀哉率领门徒亲自迎接,四十岁的濑越老师也在队列之内。不过,在这一天,除了心思澄澈的吴清源之外,对这一光荣场景倍感荣耀而毫无二心者,恐怕只有山崎有民一人了。  相似文献   

9.
对于熟知围棋的人来说,本因坊秀哉名人(一八七四~一九四O)应该不会让人感到陌生吧!在此,我们简略介绍一下他的身世。秀哉本名田村保寿,一开始在村■秀甫(十八世本因坊)的方圆社学棋,其后人本因坊秀荣(十七世、十九世)门下学棋。在秀荣去世之后,就本因坊继承问题在围棋界一度产生纷争,其后秀哉成为第二十一世本因坊,以棋界第一人的身分出现,大正三年,秀哉就位名人。其后为大正十三年日本棋院的创立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其一生中好局无数,尤以与雁金准一七段进行的院社对抗战(大正十五年)、与吴清源五段进行的新旧布局对决…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日本棋坛几乎成了华人棋手的天下。6月,王立诚棋圣挑战小林光十段成功,成为“三冠王”;7月。王铭琬本因坊、张栩七段两位华人棋手决战于日本最古老的本因坊战;9月,59岁的林海峰九段挑战依田纪基名人;10月,王立诚王座又将接受昔日的“三大冠王”赵治勋九段的挑战,而在此之前,王立诚已先后三次在王座战决战中击败了赵治勋。从吴清源到林海峰到王立诚、王铭琬,再到张栩,薪火相传的华人棋手已牢牢地占据了日本棋界最高峰。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00,(9):26-29
日本第55期“本因坊”决战日前已经结束,旅日台湾棋手王铭琬九段,以4比2的比分击败旅日韩国棋手赵善津九段,获“本因坊”称号。这是今年继王立诚九段获“棋圣”名衔之后,旅日台湾棋手又一次登上日本大赛冠军的宝座。日本棋坛有一种现象,客籍棋手容易出成绩。先有吴清源大师,后有林海峰、赵治勋,现在又有赵善津、王立诚、王铭琬等人。几十年来,客籍棋手先后雄踞日本棋坛,风光无限。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日本棋坛确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另一方面也为日本本土棋手提出了一个问题。客籍棋手一个个拔地而起,一飞冲天,本土棋手该怎么办,难道他们仅仅愿意充当陪练的角色吗?  相似文献   

12.
本因坊战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职业围棋赛,现任本因坊王铭琬已连霸二届。此次前来挑战的加藤正夫九段以6胜1负的成绩在循环圈中脱颖而出,准备再度冲击三大冠。七番胜负的第一局比赛于5月13日在静冈落子,加藤九段执黑先行。棋局的进程很平稳,没有形成激烈的战斗。只是黑117欲寻求便宜时,白开始全力反击。白取得劫胜后获利巨大,终以1目半的优势拿下首局。日本第57届本因坊战  相似文献   

13.
发阳重光     
日前,接受日本《棋周刊》采访时,吴清源大师曾提到,职业生涯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与本因坊秀哉名人的三三、星、天元之局,还吐露了当时走天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4.
不死鸟     
和同时期的众多棋士相比,高川格的棋才似乎并不出众。力量、算路、对棋形的认识,在所有这些层面上高川都称不上强者。可是,他在全盛时期可以力克众多风格鲜明的强手,在本因坊宝座上连霸九届,年过五旬之后还能从如日中天的后辈林海峰手中夺走名人位,这伟业绝非凡人能够创造。那么,这位被誉为“不死鸟”的大棋士究竞强在何处?  相似文献   

15.
31、林海峰闪电。20世纪棋坛总有一些启示性的标志,本因坊战是秀哉名人留给棋界的遗产,名人战是点燃坂田时代的火种,而林海峰的振翼高翔则是继吴清源之后又一位华人棋手称雄日本棋坛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2,(11):19-24
二十世纪70年代初,是日本昭和围棋史上的林、石田死斗时期。作为吴清源、木谷实弟子一代的抗争,林海峰与石田芳夫五次名人、本因坊七番决斗殚精竭虑、惨淡凄绝。  相似文献   

17.
棋圣秀策     
本因坊秀策,日本江户时期划时代的大棋土,生于1829年6月6日,卒于1862年9月3日。本因坊秀和迹目,被后人推为“棋圣”。  相似文献   

18.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10):35-36
“本因坊”是江户时代四大围棋师家之一,世袭制的本因坊位从古至今延续了二十一世,历代本因坊在棋坛享誉很高。“名人”在古代即棋坛第一人者,日本历史上由争夺“名人棋所”而引发的争斗颇为惨烈。日本棋界推举的名人共10人:算砂、道硕、算知、道策、4世因硕、道知、察元、丈和、秀荣、秀哉。进入20世纪,“本因坊”、“名人”相继成为日本棋界的七番胜负头衔战,在它们不断缔造时代霸者的同时,两大头衔拥有者火星撞地球般的激战也应运而生。迄今,日本棋界已经出现了17次名人与本因坊七番胜负的决战。4月5日,日本第59期本因坊战循环圈加赛,依田纪基名人2目半战胜三村智保九段获得挑战权。这次依田名人VS张栩本因坊的七番胜负备受瞩目,这将是日本围棋史上的第18次名人与本因坊的对决。而且,戏剧性的是,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第29期名人战循环圈中,张栩本因坊以5胜1败遥遥领先,依田名人也可能面临本因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燃烧的胜负     
《围棋天地》2014,(24):41-60
名人胜负棋 吴清源五段(先) 本因坊秀哉 1933.10.16—1934.1.29 谨以此局纪念昊清源先生。20世纪的来临,将人类社会带进飞速发展的时代.风靡欧洲的爵士乐和席卷亚非大陆的革命浪潮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现代文明肇始的讯息。  相似文献   

20.
记得2000年底第四届应氏杯决赛第一阶段期间,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向世人阐释了他的21世纪围棋理论,说:“20世纪的围棋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其中主要的便是定式。21世纪的围棋就不要定式。”“日本就是因为定式太多,大斜定式从百变研究到干变。定式越来越复杂,棋却越来越差。”他举例说:他的大弟子林海峰,年纪轻轻到日本便得了名人、本因坊等头衔。但此后30年没有进步,在老的下法中转圈。他认为:“一定要把老的下法忘掉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