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转动主优势模型对小学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概括为3种模式,每种模式在其态度3维因素上均有不同表现:认知和情感、行为倾向和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认知模糊也可以有积极的情感、积极的行为倾向和行为;认知明确,情感积极,行为倾向积极也会出现不积极的行为;存在对学生错误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和行为均消极的教师.因此,教师对待学生数学错误的态度还没有达到课标所倡导的水平: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师组内形成研究错误的氛围,这种团体的力量也可以加速个体教师对待学生数学错误态度的转变;对教师的评价应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唤起教师自身生长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
钱锦云 《文教资料》2011,(22):160-161
课堂上教师的任何一种行为,在孩子的眼里,都可能认为是对他们的一种评价。一个词,一种声音是一种评价;对孩子来说,"姿态"也是一种评价;课堂不是教师的展示台,评价语要简约;评价语要能给学生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逐渐从以“诊断区分”为主要目的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构建和谐学习氛围转变。现阶段,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在课堂活动的反馈方式、评价工具的选择、评价步骤的遴选上,都呈现多样化发展。通过对中西部六所样本中学长期的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总结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特征及其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逐渐从以“诊断区分”为主要目的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构建和谐学习氛围转变。现阶段,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在课堂活动的反馈方式、评价工具的选择、评价步骤的遴选上,都呈现多样化发展。通过对中西部六所样本中学长期的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总结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特征及其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积极努力使同类行为继续转为高层次需要。教师的语言评价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语言评价,有利于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评价的促进和改进的功能;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身的状况,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行为中存在一些错误问题的警示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身上的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最终目的便是教育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一步帮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同样也属于教师的一种激励方法,老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纠正、限制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教师的批评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当然,教师的批评不是教师内心不良情绪的发泄,它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的批评更应该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真心的关怀,学生才会真正乐意地接受。  相似文献   

7.
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职业群体在特定的价值观念下所形成的一种职业文化特质。“所谓成就本位是根据某人实际所获成就(成绩、业绩、绩效等)决定所予评价及相应行动。”在现实的学校场域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判断标准以学生成就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特有的思考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教师职业群体的集体心性,即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而教师所关注的“学生成就”往往失去其本身应有的丰富内涵,被简化为单一的“认知成就”,并且“以完全量化的指标——学校成绩为依据的认知评价往往会在实际上成为学校对学生的成就评价的实质性部分或关键性部分”。  相似文献   

8.
师德约束的对象是教育行为,受益主体是与教育行为相关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评价一位教师讲不讲师德,学生应最具有发言权。他们与教师朝夕相处,天天受教师耳提面命,天天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学生给老师评价几句应是不难的。但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正确的道德是非感(后习俗水平)是要到一定年龄阶段才能形成(一般要到高中阶段)。易言之,让一个道德判断力还未成熟的孩子来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是较为偏颇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节有关代数教学录像课的量化分析及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类评价行为的统计分析表明,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占用时间接近课堂总时间的1/5,在课堂练习环节出现次数最多,所用时间也最长;在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评价形式多样,以肯定性评价行为居多;表扬性评价较为保守,形式单一,却不失公正;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少涉及学生情感、态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行为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活泼天性,本文从"创设新颖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改善教师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倾听要求"等方面,谈一谈一年级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四节有关代数教学录像课的量化分析及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类评价行为的统计分析表明,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占用时间接近课堂总时间的1/5,在课堂练习环节出现次数最多,所用时间也最长;在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评价形式多样,以肯定性评价行为居多;表扬性评价较为保守,形式单一,却不失公正;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少涉及学生情感、态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行为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1.建立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和道德成长的教学计划;2.不要让一个孩子代其他孩子受过;3.创立赏识的教学计划;4.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其对社区的贡献给予正式的、积极的评价,并告知他们成功的原因和需要改进之处;5.为你的课堂创立一套经学生和教师协商一致同意的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13.
陆玮 《学苑教育》2013,(1):21-21
教师评价学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激情高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如能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因人制宜、因境制宜,采用多元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彰显“合理赏识”的魅力。赞扬性评价语,让孩子的心底开满鲜花;鼓励性评价语,让孩子的努力找到方向;期待性评价语,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价值观的培养。为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能切实为其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应在评价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有效手段。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人格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进而对学生产生相应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及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密切与教师的关系。而对学生的消极期望.可能使学生产生能力低下的感觉.在学习上放弃努力。白暴自弃.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学生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从而形成愉悦的心境,推动其作出积极努力,使相关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即时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作出实时评估,通过调整、控制受评者的后续行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手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行为表现的闪光点,通过即时评价,真诚地给予肯定和引导,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它往往与教育活动过程融为一体,能够在任何情境下及时给予评价,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品行表现每时每刻都在教师眼前浮现,所以教师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人.当教师认为学生表现出现问题时,常会及时指出,以便学生明白问题行为背后的根源而作出改变,并渐渐养成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代表)所期望的行为习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作出任何发自内心的评价,都是基于合理期望、针对学生表现的教育行为. 教师对学生进行终结性综合评价往往十分谨慎,但对其日常行为的即时评价则随时发生并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所谓终结性综合评价,就是日常无数的针对学生行为细节评价的综合积累和概括,每位教师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学生都会有一个虽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但却清晰、恰当的的总体评价.从理论上讲,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时会当面说出,有时会事后再谈.因此,仅抓住教师某一句评语就来判断其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正确"并不合理.同样,试图把无限细碎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思维概括为数条指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做出定论,也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一、转变观念,客观地评价学生 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改革,从多方面、多渠道来综合地评价学生。要打破以往只注重知识记忆、背诵而忽视创新能力的教学评价方法,考试中实行动口、动手和动笔相结合的形式,在成绩评价上实行自评、互评与师生共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加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因此,教师要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随时随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另外采用“等级+特长+科任教师评语+班主任评语”的评价方式,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成长状况。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他们在小组中的优异表现与学习成绩综合评价,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的爱好与特长。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行为考核为主线,以教学项目为考核单元,关注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具体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通过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期望能对改革和创新中职教学评价现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的界定 一般认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业、行为时使用的语言称为评价语.关于课堂教学评价语,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对问题的回答等所进行的语言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