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王小帅的电影作品<北京单车>中,我们可以看到"第六代"导演在电影题材上不同于我们传统电影忽视个体的个性、描绘个人从属与集体从而获得幸福的模式,也有别于传统电影中充满历史感和责任感的民族语言,他们从另一方面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个人化的日常生活;在形式上,他们以纪实的拍摄方法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表达了他们对于战争特殊的思考。在短短百年历程中,西方出产了大量战争题材的电影,历史上几乎每次重要战争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我们从电影《战马》的解读入手,透析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反战情绪,并通过战争电影的演变和它们出现的意义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影片中的和平主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日本电影史的显在现象,青春电影的流变一直贯穿着整个日本电影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整个传统文明了出现了社会语境的剧烈冲突,传统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分裂立即被敏感的艺术家所捕获,他们纷纷以此为题材开始大量的影像创作,出现了青春电影的创作高峰。本文从青春电影的生成、电影文本主旨的传示和典范性文本的影像风格反观80年代的青春电影,为青春电影勾列出明晰的样式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西部电影已成为一种被国际电影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艺术品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在文化内涵、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理解这种差异,我们才有可能在中国的西部电影中建构起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人文精神、西部精神。  相似文献   

5.
天上的星星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干思万想,也不曾明白。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的艺术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在迎合观众观赏习惯的同时,主题思想、叙事模式、武侠电影的基本元素等也发生了嬗变,使武侠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由传统走向现代,在继承传统和拆解传统以求其变中完善和发展,并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敬琦 《辅导员》2009,(18):I0016-I0016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记录了几个孩子成长的丰富而复杂的历程,他们想独立却叛逆,他们按照自己的思想干自己想干的事,表达着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北京四少年闲来无事,觉得内心空虚无聊,便上街闲逛,突发奇想,以打人取乐,结果越打越一发不可收拾,打了拾荒妇女,火烧、虐待,该妇女最后不治身亡,他们也在打人快感中走向毁灭。这个在变态心理学教材中才可以见到的心理变态行为竟然是四个不满18岁的辍学少年干的,而且其中还有两名女孩子,这不禁让我们产生强烈的认知失调。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和家庭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连西方暴力电影中都难见到的镜头竟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电影创作背景和艺术理想的意义上,电影导演黄建新、冯小刚的共同处又是他们差异性的出发点。主要表现是:在总体观念一致的前提下,他们对电影艺术的观念和属性的理解的切入点不同;在他们的电影作品表现出思想主旨即都市意识在总体上的一致性的同时,又呈现出对都市意识在分类和层面意义上的不同理解,如对都市人生存状态的不同理解及其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以《偷自行车的人》、《马路天使》、《十七岁的单车》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以平行研究的角度,分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和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创作风格,能够发现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相似和不同,有助于深入理解现实主义电影传统在中西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当中国第五代导演光彩渐隐之际,一批更为年轻,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以其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片断化的感觉风格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群体。多年电影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一拍片就造就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影像魅力远胜于形象魅力”。在其充满“隐喻”的简约电影风格中,我们既看到了第六代导演的过人之处,也看到了他们不尽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的萌生是从观看外国电影开始的。在外国电影的启蒙、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电影完成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历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电影这种外来形式逐步实现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终于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3.
世界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我们看到了许多男性大师的巨大身影,他们拍摄出了许多令世界震惊的电影,使电影从一种杂耍变成一门综合艺术。由于它在今天的巨大影响,这门“第七艺术”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最大的“第一艺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包括道德景观)。应该说,女性的声音在  相似文献   

14.
我的二叔     
从电影上,从连环画里,从课文中,我知道了许多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的壮举深深地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他们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精神,又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无比的崇敬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一位好党员——我的二叔。他30出头,在圩上开了一间饮食店。几年光景,就赚了一笔钱。在我们村只要一提起他,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大家夸奖二叔,不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影叙事是否依据一个形式惯例传统,电影理论把电影分为类型电影和非类型电影。事实上,来自于既有惯例的类型经验影响看我们从日常生活到艺术欣赏很多行为中所具有的心理模式;我们的相关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以此建立。本文讨论的是在观看类型电影的时候观众的欣赏态度,并将这个态度分为“作为基础的惯例经验”、“欣赏时建构的心理时空”和“态度的娱乐指向”三个部分,从中可以看到三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观众欣赏类型电影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老式战争片和现在的不同,那时影片里,要牺牲的人会等一会儿死去,他们会交代些什么事情,然后做出什么动作,音乐也激动地响起,然后他们再很悲壮地死去,故事情节我们甚至能从开头就看出结尾。虽然那样简单,但我们那时也稀罕看那影片,很多人物我们是从电影上知道的。时代造就电影了。现在的电影进步太快,战争片的速度、场面,还有子弹打人胸膛的声音,你都可以听见,  相似文献   

18.
电影:《开天辟地》人物:第一届党代会代表13个人,在一条游船上,庄严地举起了他们的右拳,宣誓。他们成立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电影:《烈火中永生》人物:江姐和她的狱中难友1949年10月1日,几十万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了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06,(9S):4-5
今天,除了将教师看作“奉献”“牺牲”“文化传承”等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典范之外,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我们已经有了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当我们把教师从神龛上请下来,去除那些强加干他们身上的神性色彩,赋予他们更多“人”的内涵之后,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优秀从业者所相通的积极意义——对事业的用心,对信念的执着,对实现生命价值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20.
周四,我们很荣幸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在这里上了《辉煌的电影艺术》一课。在这节课上我们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又觉得非常生动有趣。在第一展厅我们了解到有关电影诞生的很多知识,知道了德国的马莱、美国的爱迪生、法国的卢米埃尔等都为电影的诞生做出了贡献,还了解到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