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纂修的一部庞大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由于卷帙浩繁,最终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和江南三阁。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阁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最为坎坷,其间出现的众多护书英雄至今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纂修的一部庞大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由于卷帙浩繁,最终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和江南三阁.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阁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最为坎坷,其间出现的众多护书英雄至今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这个名称很多人是知道的,好些大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里还置备了(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的影印本,可现在又出现了一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所谓(四库全书》并不全。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3)征集书籍开始,到乾隆四十七年(1783)第一部贮藏进文渊阁的(四库全书)竣工,历时十年之久,所收入的书籍不过3461种、793po卷,而并非当时书籍的全部。这Wil种都是叫人工楷抄录,用行话叫“著录”在(四库全书)里的,在每种书前还都写了篇提要。此外还有大量的书没有著录进(四库全书),其中一部分是…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一九九七年八月,中国大陆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杨讷、李晓明编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据文津阁四库全书补》(以下简称《补遗》),全书精装十五巨册,都二百余万字。这是世人第一次将二种不同阁本的四库全书,经过比对、录异所进行的整理、辑佚工作。虽然仅见集部,但已颇能  相似文献   

5.
文渊阁碑在文渊阁东侧,其正面为"文渊阁记",碑阴是与文渊阁《四库全书》缮毕入藏有关的御制诗。正文注文俱镌刻上石,至今清晰如新。其诗题为"经筵毕文渊阁赐宴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阁内用幸翰林院例得近体四律首章即叠去岁诗韵"。诗共四首,间有小字注,注释内容为《四库全书》编纂事。该诗及注释又收入乾隆《御制诗》。原在圓明园内的文源阁碑,今矗立在北京西城区文津街七号国家图书馆分馆院内,其正面是"文源阁记",背面无文字。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检清宫档案,发现《四库全书考证》于乾隆四十一年酝酿,四十三年正式编纂,四十七年正月完竣,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进呈,后直至乾隆五十四年一直在馆校对,嘉庆初年始交付武英殿摆印。此外,现存文渊阁本《考证》的修改内容与庋藏时间不一致乃是因为七阁《考证》均由馆臣带回武英殿重新缮写,较最初的庋藏本,吸收了乾隆四十七年至五十四年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编成于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至嘉庆十三年(1808),又按嘉庆旨意,将其中《授时通考》中《耕织图》(上、下)原有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题诗下分别增补抄入了自己的题诗四十六首。经过增补的《授时通考》被重抄后再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之中。就笔者所见,其余六阁中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中的《授时通考》均有相同处理。嘉庆此举,虽有私意,但丰富了农耕文献的内涵,进一步维护了清代帝王重视耕桑的良好形象,也有功于文献的保存和流传。  相似文献   

8.
一宁 《津图学刊》1993,(1):96-96
北四阁是指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在决定建阁之前曾派专人赴宁波了解二百年前建立的范氏天一阁建筑情况,并“烫成准样,开明丈尺”,以便取材。北四阁是仿天一阁建造的。文津、文源、文渊建成于乾隆39年至41年间,文溯建成于乾隆47年。乾隆46年12月,第一份《四库全书》告成,先贮于文渊阁。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它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南三阁"《四库全书》历经太平天国战争,仅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源于浙江士人发起的补钞。也正因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具有现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宏伟的文化工程,分“经史子集”四类,刊抄典籍达3400种以上。历时8年完成初稿后,乾隆皇帝就考虑到了如何妥善存放的问题,于是开始修建专门的藏书楼。先后建成了北京皇宫内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奉天故宫的文溯阁,被称为内廷四阁,建在深宫别院,便于乾隆随时随地调阅。“四阁”的名称大有文章,均与水有关,以文喻水,将浩瀚的文化典籍比作江河之水。水由“源”流出,汇合百川而成“渊”,若寻源必找渡口,这就是“津”;再由“津”而“溯”流而上,即可找到“源”。存放于内阁的《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创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完成了全书的编纂与抄写,历时15年。《四库全书》成书后,遵循乾隆旨意,共抄写了7部,并模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式样,建阁庋藏。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是清代编篡的一部巨型丛书,为保存这部丛书,乾隆下令修建内廷四阁和江浙三阁庋藏。文章介绍了《四库全书》贮书阁的建置、《四库全书》的贮藏及其防火意识。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该工程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高宗皇帝下旨徵书至四十六年(1781)第一部文渊阁《四库全书》缮写告竣,前后历时9年,至四库七部书全部缮写装潢庋藏完毕,则已到了嘉庆九年(1804),历时32年。其中仅誊录人员就有近4000人,各类专职人员约400人;单部收书量据文津阁藏本,共3503种、36000册,79337卷。其历经时间之久,工作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都堪称中华古代文化史之最。规模如此庞大的文化工程,要想保质保量的顺利完工,没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是难以  相似文献   

14.
编余手记     
《图书与情报》2005,(4):F0003-F0003
鲜花、盛装、鼓乐见证了四库新馆,楼阁、黄河、苍穹联想起七阁日事。四库全书之命运,是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命运的缩影。两个世纪前,乾隆为标榜爱新觉罗盛世,举国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为政权计,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禁毁和文字狱。  相似文献   

15.
文渊阁作为七阁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保存完好,地处深宫禁地,第一份完成的《四库全书》曾庋藏于此。文渊阁是乾隆皇帝仿照江南著名藏书楼天一阁,以"天一生水"为理念进行建造的,外观色彩风格及内部构造与宫中的其他建筑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每年春秋的经筵赐茶举行于此,因此文渊阁的内部装修与陈设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是乾隆时期官方建筑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官修书中最伟大的一部。现将关于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四库全书》第一份钞本成书时间、各阁抄本情况等问题有代表性的提法辑录,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四库全书馆开馆时间,提法有二: 1、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开始成。”(1) “爱新觉罗弘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借‘稽古右文’之名,设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古今图书,进行严密审查。”(2) “清乾隆三十七年设立四库全书馆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电子出版工程与中文信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背景与目标(1)《四库全书》盛世修典,清朝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文献整理活动。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开始征书,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库馆开馆,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第一份《四库全书》抄成,这次由朝廷倡导的规模空前的修书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全书》广泛网罗和搜集了从上古流传至清初的所有著作,用“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类,共收书约3,461种,总计约79,337卷,约SO,000万字或97,7O0万字[1]。它全面总结和系统整理了三千年来中国封建文化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订误十七则●修世平(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下称《四库》)附之《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下称《总目》)著录书中,有的与《四库》存异。检核中华书局1965年6月版《四库全书总目》(下称书局《总目》),有的...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档案春秋》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12期刊登拙作《抢救<四库全书>的陈布雷之弟——陈训慈》一文,有六处将“文澜阁”的“澜”字印成了“渊”字,特此指出。《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即所谓的内廷四阁(北四阁)和江南三阁(南三阁),分藏于“七阁”。七部中的第一部即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文澜阁的那部《四库全书》是藏于杭州圣因寺(现今的浙江省博物馆)的“文澜阁”内。因为原稿上,我用的手写体不够规范,把印刷体的“澜”字写成了“”,也足以引以为戒。此致!礼!编读往来@童然星  相似文献   

20.
《当代图书馆》2005,(3):75-75
据光明日报报道,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历时2年修建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最近在兰州建成。此次新修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位于兰州市黄河以北的九州台上,继承了四库七阁的传统风格,为外二内三的园林式仿清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200多年来,历经战乱,原7套《四库全书》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3套,目前分藏于台北、北京、甘肃省图书馆。甘肃收藏的这套溯阁《四库全书》原藏于沈阳,上世纪60年代中央决定拨交甘肃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