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历史于细节处见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用历史细节,可以还原历史具象,使逝去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可以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伟大的人格,感受人性的力量;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使学生在历史中钩沉思想。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学习音乐的生命体验。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断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以音乐为本、回归自然,大胆地说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一次又一次讨论中得以回归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受,从而达到内心的选择和情感升华,让学生独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要求学生在符合基本历史背景和史实情况下,可以展开大胆想象,用个性化的语言再现历史,从而理解历史为什么是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  相似文献   

4.
卢武 《天津教育》2023,(32):119-121
<正>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然而,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层,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融合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一首首流传千古的优秀诗篇,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是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能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本质、美的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受到感染。智慧受到启迪,情感受到震撼。  相似文献   

6.
肖川 《辽宁教育》2003,(5):35-36
教育是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而不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承载我们的心灵飞升的载体,历史与文学,对于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丰富我们的内心感受,对抗我们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历史的学习,是增进个体与整个人类的情感联系和熟悉人类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桥梁和纽带。因为,“人  相似文献   

7.
<正>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说: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教学不应仅仅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也应该传递价值,注重引发学生的相关情感体验。通过历史学习过程中日益积累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深刻感受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从而激发其对人类历史、人类命运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课对于渴望知识、想了解人类发展轨迹和奥妙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课程。从内容上看,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学生也能在历史的熏陶下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史题材文章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殊文本,对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再现历史、明晰历史、审视历史等方面展开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深入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即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陶冶性情,发展思维;让学生在人类历史文化传统中感受人文精神,丰富文化积累;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认识美、创造美。简单地说,就是在注重学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生活的记录,充满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瑰宝。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美的宝库。历史教育过程应该是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纵观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历程,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无不在历史中流光异彩。历史学科的美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历史的美,发挥其内在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柯宏 《新课程研究》2009,(12):119-120
新课程改革背案下,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知识的价值;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张锡伟 《考试周刊》2013,(15):52+49
<正>【教学目标】1.调查地名的由来,感受"巷"、"路"、"桥"的区别;了解地名背后的传说故事、时代背景、风土地貌、名人思想等;根据街名由来创作地名文化牌。2.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常州市的地名,深入研究地名的由来,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中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通过地名研究,了解其中蕴藏的文化,感受常州的发展变化,展望美好未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陈瑜 《时代教育》2012,(7):196-197
文章从历史发生原理出发,把高职极限概念的教学进行了优化,分别从引入史料故事,使学生感受极限的无穷特性;极限思想历史回顾,使学生懂得数学概念发展的经过;利用历史发生原理,认识极限本质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探讨。最后对高职极限概念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教学便是这一重要文化行为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 ,还能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新的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发挥创造力等综合艺术素质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不应生搬硬套 ,做教材的奴隶 ,而应对教科书进行艰苦的再创造 ;同时 ,也应引导学生对教科书进…  相似文献   

16.
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而不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承载我们的心灵飞升的载体,历史与文学,对于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丰富我们的内心感受,对抗我们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历史的学习,是增进个体与整个人类的情感联系和熟悉人类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桥梁和纽带。因为,“人是什么,只有历史才能告诉你”(狄尔泰)。在人类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刀光剑影、生离死别、血腥与暴力、眼泪与欢笑,以及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的艰辛与曲折,一曲曲的喜剧、悲剧、闹剧竞相上演,…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地利用片段训练,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摸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一些做法,试分别阐述如下:1.感受型即在阅读或学完一篇文章之后,让学生针对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谈感受写心得的一种片段作文训练形式。这种训练既可以对文章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艺术形式进行赏析。优秀文章是人类优秀思想的凝结。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再次评价,能使学生贫乏的思想丰富起来,肤浅的思想深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而思想的成熟,又是写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如学习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通过片段训练,学生会对“人权”有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是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美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那么,教师如何抓住音乐教学内容所体现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并在教学互动中与学生一起不断感受和创造这种来自精神、心灵深处的"美"?  相似文献   

19.
杨全红 《教学与管理》2009,(10):139-140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哈佛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领会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从这个条幅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动手实践,亲自参与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历史讲述的是人类过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今天的人们已无法亲历亲见,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像化学课和物理课那样亲自动手去做实验、去感受、去探究、去发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再现历史,使学生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在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的真谛,同时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