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姜皓 《新闻世界》2008,(1):54-54
他是穷山沟里的孩子,常常坐在田埂上,望着太阳的方向无限向往地憧憬着。父亲问他想些什么,他说:“我在想,等我长大了,我不要耕地,也不要上班,而是天天坐在家里等着别人为我寄钱。”  相似文献   

2.
甄西 《出版参考》2010,(11):41-41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三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3.
初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十五章第三段写到“文采同志”闹的又一个笑话:另外一次,他在一个县委家里吃饭,想找几句话同主人谈谈,他便说:“你的胖胖的脸很像你父亲。”那个主人很奇怪,问:“你见过他老人家么?”他指着墙头挂的一张木刻像说:“这不是你父亲么?你看你的两个眼睛多像他。”不防备把一屋子人都惹笑了,坐在他对面的人,忍不住把满嘴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天呀!那是吴满有嘛,你还不认识,同志,亏你还在延安住过。”“吴满有的像我看得多了,这个不是,这真不是你父亲么?”这段文字两次提到的“吴满有”,在1950年后印行的《太阳照在桑干…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福     
昨日读报,读到两则关于读书的消息,忽然在脑际蹦出一个挺特别的词:读书是福。这个“灵感”使我感到兴奋。《北京日报》上的消息说,在书市上,一个学生对卖书的人说:你看有什么好书给我挑150元的,不管什么书,只要有气派就行。原来他是一个司机的儿子,他们家新分了房子,父亲购置了书橱,但家里没有书,他父  相似文献   

5.
严农 《军事记者》2004,(11):63-64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先父严怪愚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告诉父亲,说:“名记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父亲说:“本是名记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创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官僚!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父亲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  相似文献   

6.
怎么也没想到会牵扯到徐大圣的相亲事件中。曾有熟悉他的姑娘做过“真心话大冒险”: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两个男人,徐大圣和S君,你会如何选择?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先杀了他俩,再自杀。  相似文献   

7.
过失与责任     
《档案与社会》2009,(3):1-1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相似文献   

8.
上军校的第一年暑假,我回到家里,父母亲工作都很忙,尤其是在军区负责做全区部队军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父亲,一星期难得见个面,小妹功课很紧,全家就我一个闲人。于是我只好去找老同学玩,军校的专业书根本就懒得翻,自我感觉学习已学到了头,该掌握的知识都知道了,没什么再需要学习的。当父母提醒我“该看看书和练练笔了”,而我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学到头了。”一天下午,父亲下班回到家,他习惯地将公文包放在了写字台上,也许是太疲惫,没有放稳的公文包里滑出一个鲜红底色,烫金字的小本子。“这是什么?”疑惑的我拿起小本…  相似文献   

9.
花钱买心情     
父亲是我知道的花钱买心情的第一人。那是半个世纪以前,一天他从街上回来,掏出一个玻璃杯,笑嘻嘻地让母亲看。母亲说哎呀家里这种杯子多的是,还买,浪费。父亲说,我三角钱就买了个高兴,浪费什么,太值了。那个年代人的意识也是旧式的,大家都理解不到“三角钱买了个快乐”的绝妙真谛。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22日,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来金坛谢罪,谈起金坛慰安所的事。他说:“金坛慰安所有几处,有的所内是中国姑娘,有的所内是日本女人。军内规定。士兵去中国姑娘所,军官去日本女人所。”随同采访的旅日华侨、记者朱弘向范学贵解释说:“中国姑娘年轻漂亮,日本女人人老珠黄,军官有的违反规定,就相中中国姑娘年轻漂亮而去了中国姑娘的慰安所。于是官兵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11.
我爱写“家里”的新闻。有人会说,偌大一个村都没啥新闻,你家的“小天地”里有啥写头?且听我道来。父亲是集镇上的义务“清洁工”,每天早上空车而去满载而归。恁深的粪坑不几天就填满。一天父亲正卸垃圾,串门的邻居说;怪不得你家的产量总“拔尖儿”。我听后一震,上级不正提倡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吗?真是眼皮底下活生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爸爸是扇门     
这扇门颓然倒了。时间是2005年6月12日23点15分。“父亲去世,我才知道父亲像一扇屏风把死亡和我隔开;父亲去世,我才看见了自己前途上死亡的海面。”十九年前,我翻译过井上靖写的《怀亡父》一文,里面的这段话我一直记得,只是把他说的屏风记成了是门。爸爸是在5月30日下午住进医院的,当时天上下着小阵雨。120救护车开到家里,把他像粽子一样地捆在担架上,哥哥和我送他住进离家最近的民航总医院。一去就住进了监护病房,那时谁也没想到,爸爸此去就再没有回来。爸爸的毛病是在肺上。他的肺年轻时就不好,经年地咯血,老年后似乎反而好些,好多年没有…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秘密     
“罗伯塔,”父亲低声说道,“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前,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而病倒。忙完妈妈的葬礼我就立刻赶到医院,从小我就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和很多家里的“老二”一样,我感觉自己始终在家里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妈妈生病时,我每天都来照顾她,  相似文献   

14.
有一年快过年时,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一个大箱子回来了。我赶紧跑上前去问父亲是什么。父亲说:“是电视机,今年咱们就能看春晚了。”“什么是电视机啊?”我问。父亲说:“打开你就知道了。”当父亲把这个黑色外壳、莹亮玻璃屏的东西放在桌上时,我伸出小手指轻轻触了触玻璃屏,很滑。父亲接上电源,拔开天线,“啪啪啪”连拧几下,那玻璃荧屏上就出现了会说话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15.
一天,著名作家刘绍棠应邀到南开大学讲学。他讲到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即使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和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这时,一位学生向他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写和有所不写,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刘就开玩笑说:“你把你的学生证拿给我看看好吗?”递条子的姑娘呈现迷惑和茫然的神情,刘微笑地解释说:“我是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疤的照片。”这位姑娘更感莫名其妙:“长疤时谁拍照片啊?怪寒碜。”刘因势利导地说:“是呀!你不在  相似文献   

16.
“我发誓,家里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向媒体、外人提过哪怕是一次关于文珺要找爸爸的话。”郭文珺的妈妈张琳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就算是找父亲也轮不到别人呀。而且我相信他爸跟我一样爱文珺,甚至比我更爱。早年因为双方都要拼事业,我们分开了。但这并不等于他就不爱文珺。我相信孩子的爸爸有难处。”张琳说到动情处,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17.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王明军、徐中华报道:l月24日,在烟台警备区某团召开的1995年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团首长宣布给报道工作成绩突出的战士报道员何名享记三等功一次。同时,又为他在客车上挺身斗歹徒的事迹嘉奖一次,并号召全团官兵尤其是新闻报道人员向他学习。今年元月4日上午,报道员小何乘坐由威海发往济南班车的途中,遇到一伙车匪,强搜乘客的腰包。一位姑娘因为给钱时态度不好惨遭毒打。他来不及细想,大吼一声:“不许打人!”从位上一跃而起,问姑娘身边靠过来。“当兵的少管闲事,站一边去!”歹徒们松开姑娘,将他围起来,挥拳就…  相似文献   

19.
泪水     
以往,我是不会轻易流泪的,但自从担任团新闻干事以来,每次面对那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幕幕火热的情景,我总会泪水汪汪……去年夏天,听朋友说某部八连连长阎洪梅的妻子患子宫肿瘤.做了两次手术,病情仍然没有好转。父亲患哮喘病,母亲瘫痪在床,家里欠下一万余元贷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阎连长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全身心地扑在连队的工作中。我被他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为此,便慕名前去采访。在交谈中,尽管他极力地想控制自己的感情,但谈到家里不幸处,他还是呜咽着抽泣起来……他说:“面对家里这一切,…  相似文献   

20.
懒人没福     
从小就听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拉了一车李子来到一个村庄,高声叫道:垃圾换李子!垃圾换李子!大家都很哿隆,纷纷从家里扫尽可能多的垃圾来换李子。只有一个姑娘捧出一小簸箕垃圾,她说:家里每天都打扫,实在扫不出更多的垃圾。小伙子高兴地跳下车,说:我要找的就是你,最勤劳的姑娘,请你嫁给我吧!两个人坐上车,向着幸福生活奔去。而懒姑娘留在当地痛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