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本义在于基于人性,顺应人性,并以提升人性为目的。然而,在今天教育被日益技术化、理性化、功利化的情况下,倡导人性化教育是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性化教育的实施应以科学的人性观为基础,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影响,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日益明显.改变这种观念的途径就是重新认识并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通过教育"以人为本"来实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革新,由单纯注重知识转向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让现代美感教育充溢着人性关爱,其根本要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心"去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怀学生,特别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的生命自由生长。美感教育倡导并体现这种人性关爱,即通过美感教育提高学生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效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任何教育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以古今中外教育史上主流的性善论、性恶论为立论前提的教育理论,可以进一步剖析新课改背景下生本教育理论体系中儿童观、师生关系、评价观所蕴含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人性具有独到的见解,具体表现在关于人性的不变与可变、"经验人"的人性假设、人性与民主、人性与道德等几个方面.杜威的人性思想对其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儿童中心"观、关于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的理论等均建立在其人性思想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性危机,女性主义哲学揭示出正是男性逻辑与现代性的合谋,造就出"破坏环境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深受父权逻辑影响的现代教育推波助澜,一直在培育"破坏环境的人".要解决环境危机中的人性困境,人类社会需要重视女性特质和女性道德,培育"爱自然的人""关系中的人""多元丰富的人"和"拥有关怀能力的人".学校环境教育应从整体上转向造就人性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幽暗的现代教育观把人设定为被动的存在、功利的诱物、封闭的设定及僵化的客体,造成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遮蔽。敞明的后现代教育人性观认为人是创造性的存在、精神的成长、开放的无限及自由的主体,这极大地释放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幽暗的现代教育观把人设定为被动的存在、功利的诱物、封闭的设定及僵化的客体,造成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遮蔽。敞明的后现代教育人性观认为人是创造性的存在、精神的成长、开放的无限及自由的主体,这极大地释放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是缺乏人性关怀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工具性、群体性,忽视人的精神性和个性,导致培养出一批只识德性、没有个性的人.文章在回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缺失的同时,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宏观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