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代,随着笔记小说的丰富积累及出版业的繁荣,不少小说家在笔记小说的文体上进行诸多尝试,体现出笔记小说发展中求新、求变的一面。晚明笔记小说在编撰形式上多采取丛编、汇编与增补、摘录的形式,将前代和同时代的作品进行重新分类编辑。张丑的《名山藏广记》则突破性地以史书体例来结构小说。此外,"笑话"创作形式的变化和叙议结合的风格,"小品类"笔记小说"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清新自然的语言、个性化的内容,《续耳谭》"以简御繁"的叙事策略,都是值得注意的文体现象。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考据学高峰期的《阅微草堂笔记》创新了笔记小说的文体,是"著书体"笔记小说的典范之作。纪昀的这部小说形式短小,叙述简洁,是汉魏六朝小说文体风格的继承;纪昀刻意追古,这与乾嘉学术的复古思潮息息相关。纪昀的小说借助花狐鬼魅探索自然、社会的真谛,著述倾向明显,这是受乾嘉学派反理学、探求新义理、尚博学的学术风气影响的结果。作为学人小说,纪昀的笔记小说拒绝通俗小说的言情倾向,小说重探讨情与理、情与法的关系,有不少"资考证""补史阙"的条目,这提高了小说的品位,体现了乾嘉学人的雅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词话本为中心的《金瓶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20世纪30年代初<金瓶梅>词话本发现的经过、版本特征及其重要价值进行详细介绍,并分别从成书方式、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关系、素材来源等6个方面着手,重点对词话本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其为核心的<金瓶梅>研究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结合有关献资料,对20世纪30年代初《金瓶梅》词话本发现的经过、版本特征及其重要价值进行详细介绍,并分别从成书方式、作、成书年代、版本关系、素材来源等6个方面着手,重点对词话本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其为核心的《金瓶梅》研究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紀初的陽明學者周汝登一貫致力於構建陽明學派的系譜。萬曆四十二年,周汝登在南京建陽明祠,講學之餘,隆其祭祀,以陽明"及門之盛"比"杏壇之風",仿文廟之制而將陽明及門弟子、私淑門人配享堂內及兩廡。南京陽明祠雖然在明代存續時間不長,却是晚明陽明後學對其自身學派系譜化的一次嘗試,反映了陽明後學在晚明批評頗多的情境下試圖從"學"的角度强化陽明學的地位和學派認同。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文人独立自觉的时代。由此形成的魏晋风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佚闻趣事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便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士族名流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晚明時期空前地大量涌現的色情文學和藝術一直是近半個世紀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各種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是在把色情文學作爲一個特殊的類别來考察的時候,一個通常容易被學者們忽略的問題是,這些色情品的作者、制作者、讀者群以及其流行的範圍在當時社會其實有着很大的階層差異,這種階層的差異在理解晚明色情品的歷史文化意義時應該説是一個關鍵點。在歷史上,大衆色情品的出現往往也意味着城市平民對自身私生活和欲望的重視和醒悟,而色情品走向市場亦意味着私生活在社會生活中意義和位置的擴大和提高。本文試圖通過新近發現的一卷晚明平民色情讀物《京院秘傳洞房春意册》中兩篇改寫的文言色情小説《楊太真外傳》和《趙飛燕外傳》的文本細讀,考察晚明平民色情讀物所體現的價值觀和特點,并試圖指出他們與我們過去相對熟悉的晚明上層社會的色情文學的區别。  相似文献   

8.
晚明社会是中国社会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经济的高度发展给当时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带来了富裕和日趋精致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的士人对探索各种精神上的禁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打开晚明的典籍文献,我们往往总要惊讶于那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惊人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9.
吴存存 《中国文化》2013,(2):128-136
了解晚明社会和文学倾向,黄方胤的《陌花轩杂剧》应该说是一部无法忽略的作品。虽然在清代这部杂剧集由於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但对於晚明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来说,我们不能不庆幸我们现在还能读到这么完整的一部直接以当代都市的普通人生活为题材的叙写金钱与肉欲之交缠纠葛的剧作集子。中国的剧作,一向多倾向於从历史题材中撷取故事和灵感,但晚明中国,尤其是江南的高度繁荣和逐渐扩张的都市文化使这一带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充分地感受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在诗意和在文学上再现这种当代社会生活的冲动。与晚明的风靡一时的世情小说的流行相一致的是,剧作家们也更多地把他们作品的时间背景设置为当代生活。而《陌花轩杂剧》尤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在艺术风格上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小说集《拍案惊奇》或《欢喜冤家》的系列短剧集子,在内容上专注於"尘寰情态",尤其是情爱与物质欲望的交缠和挣扎。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剧作集中的  相似文献   

10.
《宋子》十八篇班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是在对《宋子》十八篇的成书情况及其学术上的特点进行说明,"孙卿道宋子"所说是《宋子》十八篇是以"孙卿道宋子"的形式而展开,"其言黄老意"所说则是《宋子》十八篇的学术特点,"其言"与《宋子》十八篇之内容实二而为一;弄清…"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含义等,对于讨论班固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之用意、《宋子》十八篇何以著录于小说家、《宋子》十八篇对于学术史研究的意义等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香港大学历史系吕元骢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葛荣晋教授合著的《清代社会与实学》(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26页)一书最近正式出版。该书优势互补,是两位来自不同背景的著名学者合作而成的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该书不同于其他清史著作的地方是作者把清代学术的基本特征概括成与晚明“虚学”相对的“实学”,系统地论述了其基本特点、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并深刻地揭示了清代实学与清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内在联系,解释了清政府如何把空泛的理论付诸实践,巩固其体制与国力,使其政权能够延续至二十世纪,从而填补…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是《水浒传》研究史上一大难题,自上世纪20年代胡适、鲁迅肇始,虽经几代学人努力,但距问题的最终解决仍有相当漫长的路。本文从梳理百年《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的成果入手,分析了四种常用研究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不足,提出将《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与作者考定、版本溯源和本事探考等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研究法。  相似文献   

13.
乾隆壬寅版、甲辰春版和万卷楼版《函海》非常稀见。它们的学术价值、版本特点以及在研究李调元思想学术中的作用长期堙没无闻。梳理其版本的源流特点对研究《函海》的编纂宗旨、体例构成和学术价值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凭借翔实的史料和文献,注重多学科、多方法的交叉运用,从社会背景、生产方式、阶级立场等角度展开对孟子的考证;把孟子放到先秦学术史与思想史的脉络下进行梳理,从晚周的社会环境中分析思孟学派的学术脉络;根据文献学材料论证井田制的性质、产生、瓦解,回应学界争论,还原历史真相,开阔研究视野。但由于时代或文献局限,郭沫若学术判断易受政治影响,引起学界争论。  相似文献   

15.
巴蜀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地区是中华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巴蜀化是中华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秀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名称:唐寅《虚阁晚凉图》轴时代:明材料:绢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71厘米,横138厘米收藏处:四川省博物馆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画艺超群,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誉,早年师事周臣,后取元季四家之法,独具一格。同文征明、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  相似文献   

17.
吴炫 《东方文化》2000,(3):60-64
应该说,实证之所以对我们具有一种科学性的学术意义,恐怕并不仅在于它所注重的观察、实验、材料论证以及逻辑分析,因为仅就这些,20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并不缺少相应的实践,也不缺少与这种实践相匹配的“论从史出”的学术传统。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实际上是一直在强调论点和论证(材料证实与逻辑分析)的结合来判别一个命题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论金沙江文化与文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化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所谓金沙江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化。作为一种流域化,金沙江化具有自身的各种特色。从史前化到青铜化阶段,金沙江化均具整合与不整合的流域形态,其基础在于不同的地域类型。金沙江明的起源时代,相当于它的青铜时代,青铜化十分发达,但仍在国家制度之外徘徊。汉代政治化的扩展,把金沙江各族纳入明社会,成为中国明一个重要的亚明区。  相似文献   

19.
本事说、美刺说以及正变说是<毛诗序>吸纳<春秋>学说后的新创造.<春秋>学说对汉初<诗>学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诗序>表述方式与引事明诗多与<左传>相合.考察西汉学术源流,<毛诗序>当成于贯长卿之手.贯长卿之学术特征、生活时代及文献记载三者都切合<毛诗序>作者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2-73
作为2011年上海长篇小说的重要成就,沪上小说名家王安忆刊发于《收获》杂志的长篇新作《天香》,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在这部《天香》中,从未写过古典题材的王安忆首次将叙事的笔触伸进晚明时期的上海,对明朝后期江浙一带的园林、建筑、木石、器物、纺织、刺绣、书画、美食、风俗、世情做了一番悉心的知识考古与爬梳,以清雅、细腻、舒缓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晚明上海风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