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今天我们能够在这个比较和暖的日子里,欢聚一堂,共同来探讨美猴王与中国文化传统这个题目,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无异于一场洗礼。我们怀抱着神圣的使命、高尚的精神,去跟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去跟世界人类的祖宗,进行交流和沟通,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时刻。对我们现在人来说,“神圣”二字,实在是很神圣的。因为我们很少了解它,经常不用它,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了,何况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教学偶得     
王爱萍 《教育文汇》2004,(11):25-26
“老师.自修课不要上那些正正经经的语文课.我找到几篇好文章.让我们上去读读.你就坐着听我们上课吧。”一位平常很爱朗读的学生凑上来跟我说。我很高兴地同意了。其他学生也兴奋地说好。这位提意见的学生拿了本她平常爱看的内容丰富有趣的书很投入地读了起来。从学生的表情上看出.全班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听到高兴处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说起“爱国”两字,你想到了谁?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还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翻开历史长卷,爱国的名人志士数也数不清,也许你会说“爱国”这词好像离我们学生很遥远,不!大家可否知道,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  相似文献   

4.
一、寓教于乐,突破难点开始识字时,许多学生很容易漏写笔画或乱加笔画而造成错字,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休”与“体”容易相混,我便讲:“一个人倚在木头旁休息,请注意休息的休右边是个木。”“染”字很多学生易加点,我便强调“染房里不卖药丸子”。“啄”字学生经常少写一点,我便告诉学生“啄木鸟在吃树上的害虫呢 !这一点是它捉的小虫,可不能掉啊 !”这样学生能够牢固地记住易错的字。   二、抓住特点,分辨形近字   例如“辨、辩、辫、瓣”这几个字除了“瓣”字读音特殊外,其他几个读音相…  相似文献   

5.
我和小余     
<正>我有一本蓝色的日记本,从中学开始,我便拿它写日记,天天写,我的好朋友小余日复一日地看。我对小余每天的“崭新”与“陈旧”都无比熟悉,她对我也一样。现在算来,从大二开始,我已经有半年没有跟小余见面了,也没有讲过话。我们上同一所高中,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要那种近乎神圣的自由。在我们的浪漫想象里,  相似文献   

6.
小洋轶事     
洋妞Mary放着好好的洋高中不去念,而要来跟我们厮混在一起。据可靠情报,她来的目的是学汉语,深入“虎穴”偷师学艺,因此Mary来时我们持着一种爱国的谨慎态度审视她。她一进寝室就对我们说:“你们嚎,我很歌星扔死你们。”我们五个美眉大吃一惊,不由倒抽一口凉气:这洋妞是何方神圣?  相似文献   

7.
邢瑞霞 《新作文》2004,(9):14-15
我校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期中试题的作话题是“爱”,试卷阅完后,我对全高二年级的360份语试卷进行了评析,作成绩很不理想。按理说,“爱”这个话题对高二学生来说是再好写不过的了。即使生活圈子很小的学生,他的生活中肯定少不了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师生之爱;爱国、爱生活、爱自然……但凡可以称为“爱”的情感。但凡和“爱”字相关的经历和事物,都在  相似文献   

8.
张维娜 《学子》2014,(9):13-13
一、五花八门的汉字书写 下午两点整,我走进教室,这是孩子们的“午写”时间,我在教室里来回踱步,静静观察着孩子们写字。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要是带“口”字偏旁的字,大部分孩子写得都跟画圈似的,还有几位同学把字“反着写”。我们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写,他正好相反,竟然也能成字。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字佩弦,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生于江苏东海,祖籍浙江绍兴,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自称“我是扬nn人”。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扬州中学),一九二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思考: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也许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相似文献   

11.
逃亡记     
“逃亡”这两个字,常常出现在惊险的电影里。然而这两个字也曾出现在我幼时精彩的回忆里……“我——要——回——家!呜——”当时我被全托在长铁二幼里,这对于只有三岁的我来说,简直跟被关在地牢里与家人面临生离死别差不了多少。“别哭了,孩子,看,小叮当。”蒋老师摇晃着我的布娃娃,为了使哭得稀里哗啦、悲壮至极的我安静一下,她讲了恐怕是她有生以来最多的奉承话,但是对于“坚强不屈”的我却起不到丝毫作用。正当我沾沾自喜以为得势了时,蒋老师顿时刷的拉长了原本美丽的脸,说:“今天晚上,你给我最后一个进寝室!”“呜!”…  相似文献   

12.
1948年2月19日,我们部队打下鞍山。老百姓慰问我们一些毛巾和自做的布鞋,也有点钱。党小组长发话说:“哎!党员同志请注意,发了钱,要主动交党费。”我把发的钱,全拿去交党费。党小组长愣住了:“小高,你是党员吗?”“是呀!”我理直气壮:“我都参军快两个月了,怎么会不是党员呢?”指导员走来告诉我:“小高,你是入伍不是入党,不能收你的党费。”接着,他很郑重地问我:“小高,你想入党吗?”我赶紧回答:“我是跟共产党干革命的,我怎么不想入党?”指导员说:“你先给党组织写份入党申请书,中午给我。”我着急地对他说:“指导员,我不识字呀,不会写。”“没关系,你怎么想,就怎么写。”没办法,我就用各种图代字画出一份入党申请书(见上图),内容很简单,只有8个字:“我从心眼里要入党”。这8个字我只能歪歪扭扭写个“我”字,其他字全是画出来的。“从”字,我画条毛毛虫;“心”字,我画颗人心;“眼”字,我画只眼睛;“里”字,我画个梨子;“要”字,我写个别字“咬”;“入”字,我画条鱼;“党”字,我画棵树,上面画个钟,用敲钟“当当”响的声音之意,来代替“党”字。  相似文献   

13.
我经常觉得“继母”或者“继父”是人们加在那些进入一个已经有孩子的男人或者女人的家庭里的女人或者男人身上的身份标签。我们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我们想用一个称呼去区别他们。毋庸置疑,这个称呼侧重在“继”字上,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在这些人身上经常感受不到“父”或者“母”的真正含义。至少我过去对成为我丈夫的四个孩子的“继母”的感觉就是这样。我和我丈夫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六年,我看着他的孩子们从幼童长成为青少年。虽然他们主要是跟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全都学会了适应,学会了…  相似文献   

14.
陆贝尔 《新读写》2009,(9):61-61
当我捧起这本书,看到书名和封面上的绿色时,便好似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那是一种久违的气息。森林里应该有很多树吧,我这样想着。走进“森林”,我确实找到了很多“树”。我并不熟悉书中的那些树,而那些树却是似曾相识。于是,我在记忆中,慢慢地找寻曾经伴随着我的树们……  相似文献   

15.
爱国的方式     
常常能看到或听到那些走出国门为国争光的人(比如拿了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讲述自己如何为国争光的报道或报告,其中充溢的爱国主义激情,着实令人感动不已;可感动之余,也容易使普通人产生浓浓的自卑感,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那样骄人(当然是外国人)的业绩,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这自卑可能在许多情境之下都会冒出来,比如,当人们看到那些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回来报效祖国,看到那些在海外拥有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的学者“毅然回国”的先进事迹,在体验那种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因为那样的“高难动作”,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自卑久了,在潜意识里便产生了这样一种不该有的“三段论”:爱国是需要很特殊的本领的,我没有很特殊的本领,所以我没有资格爱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地理教学中,有时我把几个地理名称“首”字相连,即成实现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一,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这对相声演员来说,也有借鉴之处),教师随即指出:“这在世界各国中,只有我国所具有。”学生听了,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比如,表示“方位”、“季节”、“色彩”“矿产”“天文”、“气候”(天气)、“动物”、“植物”、“数理”等等,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看完这期《课·高》的时候,离寒假已很近了,先祝大家春节、寒假快乐!又是一个学期结束了!半年里,高一新同学在用心观摩体会后应该已经“独步江湖”了,高二同学又做了一段距离不小的位移,高三同学正为最后的“冲关”而闭门苦修。而在这半年时间里,和我们同样变化着的还有那些2005年的大学新生们。大学校园是个舞台,每个大学生都是观众也是演员。想知道那些先行一步的“菜鸟”们,是怎样开始在大学里安巢的吗?看看这些“大学新鲜人”的经历就知道啦。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一课》 ,用平淡无奇的语句叙述“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情景。“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重点句间隔三次出现 ,感情层层递进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之情。本课应当紧扣“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重点句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体会和领悟爱国之情。一、看图读文 ,抓住重点句1 图中黑板上写了一行什么字 ?让学生齐读。 2 仔细看图 ,对照课文默读 ,思考回答 :(1 )图中有哪些人物 ?(2 )什么事使教师和船员的手握在一起 ?二、直奔重点 ,紧扣重点句1 细读第二段 (第 3— 1 2节 ) ,思考讨论 :…  相似文献   

19.
那天语文课,我讲的是《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认读课后生字,并让他们尝试着给这些生字组词。结果发现,对于“泽”字,多数学生组的词都是“毛泽东”“光泽”“色泽”。由于这个“泽”字是出现在毛泽东名字里的,所以对这个单字的基本意义,学生并不熟悉。  相似文献   

20.
一场虚惊     
面对家长会,学生们有许多自己的故事,下面这事就发生在一个初二学生胡学楷身上:我在我们班级里属于那种不好也不坏的学生,但我一样害怕家长会。我和那些好学生不一样,人家都不怕开家长会;我和那些特别差的学生也不一样,他们反正“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我处于中间地段,心里特别没谱。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我妈妈在开会前说让我等她,等开完会后我们一起回家。开完会以后,我赶紧看我妈的脸色,看不出什么来。我也不敢问,赶紧特乖地跟在我妈妈身后。可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一声“炸雷”:“胡学楷的母亲,请等一下!”我心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