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只能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得以体现。为了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有机统一,我们必须很好地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在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如何衔接,如何整合?如何通过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教学而共同实现课程目标?笔者尝试从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内容整合及教学衔接两个层面略加探究,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教学的最基本参考——教材,在新课改中被分为了必修与选修两种读本。新课改的开展为新的教学提供了机遇,然而并非每一位一线工作者都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新的教学。本文对高中语文必修读本的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材整合就是把分散、零碎的教材知识进行整理,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新课改下,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近年来不少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论文谈到教材整合问题,但探讨必修本与选修本教材之间整合的不多。下面以岳麓版教材为主,以近两年广东高考题题为例.谈谈必修本与选修本教材的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中历史选修模块教学的有效性应整合教材、研读史料、加强与必修模块联系,以适应福建新课程高考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分为必修、选修、读本三大板块。其中必修教材五册为正本,读本作为教材正本的重要补充、延伸与深化,受到人们的关注。曹文轩说:"读什么书"是一个比"读不读书"更重要的问题。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各省市均将语文读本内容包纳进来。依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作为教材的正本无疑担负起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特点 江西省从2008年9月起,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我教了一轮半,感觉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做了不少改革:一是高中语文分为"必修"与"选修","必修"五册,每一册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建立了阅读、探究、写作、口语交际四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打破了以往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三个阶段的文体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具体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7.
<正>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上,往往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放得太开,"放羊式"教学,学习处于无序、无法、低效的状态;二是收得太紧,牢牢牵着学生鼻子走,和必修教学区别不开,忽视选修教材在拓展、探究、提高上的要求。"放"与"收"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自然是相得益彰。一、教材处理放中有收,着眼知识建构与素养提升选修是对必修的拓展与补充,选修必须重视对必修内容的梳理和巩固,选修课仍然具有基础性,选修课  相似文献   

8.
按照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模块构成,选择理科的学生一般均在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2的学习后,进入选修模块物理3系列的学习. 目前大多数学校均在高一下学期期中后不长时间即完成了对物理必修1、2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到对高一学生来说,物理必修1、2, 与选修3-1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台阶",认清"台阶"的成因,做好必修1、2与选修3-1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跨过这一"台阶",对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光 《教师》2015,(4):35
昨天,我与学生共同复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模块,涉及两篇文本——《项羽之死》与《阿房宫赋》。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的扩展、教学难度上的深入。因此文言文的复习要把握两个根本:一是夯实文言文基础,在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上落实知识点;二是在高一、高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文脉的梳理、知识层面上的"整合",归类型,悟方法,求高效。基于上一节课已经把文言字词进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多个省份轮番肩动,生物学科按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有三个必修模块、三个选修模块,不同省份对于选修模块的安排各有所不同,浙江省根据省内实际选择浙教版的生物教材作为选修教材,并安排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为指定选修内容,是理科学生必考科目,"生物技术实践"和"生物科学社会"两个模块作为"18选6"的自主选修模块(IB)内容,供学生自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贯彻,高中化学教材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必修教材,一个是选修教材,在这两本教材中,必修教材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适用于全体高中生,选修教材是对基础知识的发展和深化,适用于理工科的学生或爱好化学的学生.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衔接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选修模块的教学中,"结合必修模块整合单元话题复习高考词汇"的单元词汇巩固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词汇复习的有效性。以选修6Unit 3A Healthy Life的词汇复习为例,其教学思路为:整合文本内容,再现单元词汇;利用图片描述,再现话题词汇;创设情景,结合必修模块,多样化拓展词汇。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自200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新课改,并全面采用新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开始大变脸,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语文必修本分为1―5册,在每册语文必修教材中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新内容,即"梳理探究",从此它成为高中语文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上安排梳理探究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过去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  相似文献   

14.
教学大师与教书匠只隔“一纸墙”。在面目一新、内容丰富、编排精巧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面前,这种教学境界的高下赫然显现。 的确,苏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太丰富了。必修教材有五本;从必修一到必修五,相应的读本有五本;选修教材有《传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等共十三本。二十三本教材,到底哪些必上,哪些选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它在高考中会不会有所体现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构建注重基础、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因此,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应该体现出基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之间要有合适的梯度、衔接有序,才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目标与必修阶段的相关内容在这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全国各地高三应考学子统一使用了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高中地理(选修)1~2册和初中地理1~4册。如何衔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融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兼顾课本与图册?取舍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为此,《地理教育》杂志社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原点,以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为基点,以近年高考命题走向为视点,整合高初中教材,并聘请经验丰富的命题专家、长期奋战在高三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编写出版了高二、高三单元、综合复习资料《地理知识整合与能力训练》一书。该书共分15个单元。高中地理必修部分8个单元,高二选修部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全国各地高三应考学子统一使用了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高中地理(选修)1-2册和初中地理l-4册。如何衔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融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兼顾课本与图册?取舍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为此,《地理教育》杂志社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原点,以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为基点,以近年高考命题走向为视点,整合高初中教材,并聘请经验丰富的命题专家、长期奋战在高三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编写出版了高二、高三单元及综合复习资料《地理知识整合与能力训练》一书。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湖南省加入新课改的行列。政治科的新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打破了旧教材的知识体系,以生活逻辑为主线设置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每一模块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以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为支撑,并通过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相关内容而形成的整体。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穿新鞋,走新路",加强对新教材、  相似文献   

19.
张淑芳 《科学教育》2006,12(4):10-11
自2002年在天津理科综合卷中新增加了生物选修内容以来,各地采取了不同措施:向生物学科倾斜;专时专用于选修内容;压缩必修教材复习时间而为选修内容大开绿灯等。尽管选修课已开设了几个年头,但师生均有不堪其重之感。选修内容在高考中的出现,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的复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为此认真研究,大胆实践探索,结合目前教学实际,提出如下建议:1纵观三册教材,穿插、整合知识生物选修教材中考点内容多,实际应用性强,但试题难度适中。因此,复习时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分散在必修与选修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穿插、整合,形…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碰到困难在所难免,克服困难的关键是要抓住技术实践问题,多学科整合问题,技术创新问题,科学、人文思想的渗透问题等几个关键问题.文章认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技术实践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多学科整合提倡与其它学科整合,必修与选修整合,关注整合带来的人文效应;让课程成为学生技术创新平台,提倡载体选择生活化;与科学、人文融合,体现科学力量,健全学生人格.同时,把关键问题有机结合,处理技术实践问题时,发挥多学科整合作用,强调技术创新和科学、人文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