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表达了他不慕荣华、乐于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耿介不阿、操守高洁的品性。该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极富韵味。而今,有人套用其格式抒情言志,针砭时弊,鞭笞邪恶,诙谐有趣,颇具思想意境。现录14章如下。《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 《老年铭》位不在高,政通则名;权不在大,勤廉则灵。老骥伏枥,心寄雏风。两鬓霜尽染,未泯赤子情。谈笑有同辈,往来多宾朋。可以聊民情,磋学问;无会海之  相似文献   

2.
曹植应试     
曹丕(内唱)父死尸骨尚未寒,捷足先登作考官。子承父业责任大,择优面试选官员。嫉贤妒能应提倡,顺我者昌逆我亡。德能勤绩且放过,生杀予夺任我说。都说曹操本事大,儿子哪点不如他?幕启。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左边设着灵堂,右边设着考场,曹丕端坐在殿中央,文武百官列站两旁,灵堂上空悬挂着一幅《公仆铭》,文曰:“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魏主曹丕心,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考场上空悬挂着一幅《斗牛图…  相似文献   

3.
《庄子·天下篇》在总论部分对“古之道术”的基本评价,就是“无乎不在”。“古之道术”是指五帝时代的神巫之学。由于神巫之学的影响力深远,是后来史官之学与百家之学的源头所在,故曰“无乎不在”。明确“道术无乎不在”的真正含意,对于解决篇中其它难点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今文人仿效《陋室铭》的形式,表达异于《陋室铭》的内容,写下了许多仿作,以针贬时弊。清代作者的《陋吏铭》,可算是第一篇仿作: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维陋吏,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色减入枰青。谈笑有场商,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  相似文献   

5.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论鲁迅的创作生涯》,可以算是近年来难得的少见的一篇奇文了!该文,未免过于偏颇,对鲁迅的作品缺少深入、细致地研究,就妄加评论,说什么《狂人日记》是“模仿之作”,《阿Q正传》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伤逝》是,“夫子写爱情”,《呐喊》、《仿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泛泛之作或充数之作”;《野草》“坠入了僵化的缺限”;《故事新篇》是“游戏之作”、“三流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模仿者不绝于代,其中,清代的《烟室铭》、当代的《教室铭》及《给“以权谋利干部”画像》更是让人拍手叫好。《烟室铭》借《陋室铭》之体,注瘾者之神,达作者之讽刺与痛心之意。《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虽非跳舞厅,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给“以权谋利干部”画像》:“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人。”这二篇则是借刘之体,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陋面。这种模仿因其形式早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而内容又直指时弊,所以常常让人在大赞痛快之余,不得不折服于作者的幽默与机智,折服于作者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迟来的秋思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9.
字徽和县历阳镇东北隅有一陋室,一篇短文改变了它孤寂清冷的命运,使它因此而声闻遐迩,名播古今。这篇短文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那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其文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事。孔子云:“何陋之有!”短短81个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不求宦达、不慕荣华、不媚  相似文献   

10.
别样的风景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11.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12.
寻找沟通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13.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4.
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天子游猎赋》 ,《史记》、《汉书》本传连为一篇 ,但从时间来看 ,《子虚赋》本作于梁孝王时 ,而后者则作于武帝建元三年或稍后 ,参《史记》、《汉书》本传及《汉书·东方朔传》。《史记》、《汉书》本传将二赋连为一篇 ,盖主要是从二赋内容及形式的连贯来考虑的 ,而本传所谓的“赋奏 ,天子以为郎” ,则单指奏《天子游猎赋》 ,非指二赋同时奏上。又 ,《子虚赋》开头“而无是公在焉”一句 ,亦非原有 ,而是后来加进去的。据《隋书·儒林传》及《史通·序传》称 ,相如本有《自序》之作 ,而司马迁作传盖本于其《自序》。…  相似文献   

15.
《孔子家语》所附两篇后序都是可信的。今本《家语》前四十篇相当于孔安国所说“吕氏之所传”,后四篇相当于“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这四篇原来不在《家语》之内。《家语》确为先秦流传下来而由孔安国最后编定的古书,所谓王肃伪作的说法固然是错误的,时下比较流行的“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之类说法也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6.
《小取》现虽见载于《墨经》(或《墨辩》)中,但笔者很同意一种看法──《小取》本不在《墨经》之内,而且是反墨者的①。故本文虽仍于今通行之《墨经》引用《小取》,而实际是以之为一篇佚名之作。笔者不但赞同“《小取》是在名家学说基础上所做的总结”②,“《小取》还提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古典逻辑学体系大纲”③等意见,而且认为其中隐藏着解决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古典逻辑学问题的秘诀,还有待我们发掘利用。例如,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说,在以往数十年间常被一些人斥为“超阶级的口号”而大加批判。其理由是“爱人”是指爱…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附会》修改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中《附会》篇旨,不应作为构思文章、谋篇布局的写作命题来理解。它实质上是作家在完成作品革创之后,重新审理文稿,而依照作文章法对文稿修改整理、加工完善的定稿活动内容.即现代意义上的修改再创造。只有作这样的理论认识,才能解释《附会》在全书篇次结构中的现存位置,得出《文心雕龙》的确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评价。读解《附会》原文.也可以证明其实践针对性不在写作进行时态,而在成文之后的完善文辞的努力,其目的是“令章靡疚,亦善之亚”.义承《指瑕》篇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篆字体的产生,历来有秦丞相李斯作和程邈作两种说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在提及王莽时六书,三日篆书即小篆一句下,又  相似文献   

19.
《庄子·杂篇》所收《说剑》,因其思想完全与庄周及庄周一派不合,古今学者多疑为赝作。清人宜颖《南华真经解》卷十引孙广说,以为“战国策士游谈,与《弋说》及《幸臣篇》相似”。按《弋说》见于《史记·楚世家》,盖为先秦时文字,《战国策》与《春秋后语》皆收入之。以《说剑》例之,应题作《说弋》。《幸臣篇》即庄辛《谏楚襄王》。宣颖以《说剑》与此两篇相近,实为真知灼见。《说剑》并非庄周及其门徒与后学之作,但亦非有人故意作伪。章学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同时选入了三篇古代经典游记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它们均为大家手笔,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可谓典范之作。三篇文章无不综合使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艺术手段,或发抑郁忧惧之心,或抒随遇而安之情,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