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辅导员》2014,(35)
正小记者来回答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实际上就是微型"短片"。小主持大讲堂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它有故事情节完整、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成本投资少的特点,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一部好看的微电影要具备两个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纷纷产生,而越来越多的品牌倾向于用微电影广告这种方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与品牌。论文以汽车品牌为例,通过认真研究国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形态,研究汽车品牌微电影广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论文开篇先对微电影广告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进而具体分析汽车品牌微电影广告的特色和创作要素,再概括各学者对汽车品牌微电影广告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的观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以当前流行的“微”时代为传播背景,对当下网络盛行的微电影进行研究,从微电影的产生背景、定义出发,分析了微电影的创作特征,进而总结了微电影模式对大学生DV创作的影响,探索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DV创作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宠物,集娱乐、商业、文艺等于一身。媒介融合视阈下,微电影的创作处处充满着"个人化"的创作特点。基于微电影自身的特征以及创作原因,它的"个人化"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制作、传播、内容、形式以及平民化创作等方面上。在"个人化"创作发展的基础上,微电影逐渐走向商业化、专业化、跨界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们迈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广播”、“微电影”成为时下一种最流行的新兴媒体艺术形态.微广播、微电影内容简单充实,具有入门快、制作时间短、投资小、互动性强等特点,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将“微广播”、“微电影”引入学校教育,学生成为“微广播”、“微电影”节目创作的主人,创新校园广播影视教育新形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知微知彰:认识微电影微电影是伴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跃发展以及大众文化崛起而诞生的新兴传播媒介,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是相对于电影而言的一种艺术形式。微电影之微体现在三方面:微时长(播放时间短)、微制作(制作周期短)、微投资(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基于"三微"特点,微电影呈现出平民性、草根性,成为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中学生也可成为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等.通过微电影表达思想、体验美感、传播文化。二、见微知著:微电影作为思想品德教学载体的优势(一)微电影创新使用能增强课堂魅力和教学有效性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乔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4,(23):26-26
小记者来回答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实际上就是微型"短片"。小主持大讲堂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它有故事情节完整、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成本投资少的特点,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  相似文献   

8.
<正>一、微电影的兴起与特点继微博微信之后,微电影应运而生,成为影视行业又一新兴事物。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因为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故称为"微电影"。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随着观众的需求和媒体的发展,微电影从个人自拍  相似文献   

9.
不少大学生热衷微电影创作,但平心而论,在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空前繁荣"背后,其实隐藏了种种误区。本文从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实际状况出发,分析当前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种种误区,并对微电影创作误区产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力图从中探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到最近微电影、微旅行,"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让现代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语境的发展,纪录片也衍生出了新型的创作形态——"微"纪录。  相似文献   

11.
微电影,是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或者说类电影短片。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微电影以其制作成本底、发布平台广泛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一、缘起"微时代"悄然来临,倍受欢迎。这个世界"微"风一片:微博、微电影、微随笔、微日记、微课……写作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能力,针对作文教学处于的"高耗低效"的无奈状态,我们开展了"微活动"情境化作文教学的"草根"系列研究。我们期冀,借这股"微风",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在不知不觉之中叩开儿童表达的天赋之门。二、"微活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这是一个无"微"不入的时代。正如弗里德曼所说:"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微博的兴起,推动大众阅读和传播进入碎片化、瞬时性、扁平化状态,微传播、微政务、微支付、微电影和微视频共同构筑起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微时代"景观。当媒体业态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微改造"时,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口袋书、手机报、微博出现而兴起的"微阅读",亦在少儿群体中渐成趋势,并对其发展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而微电影成了微文化背景里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表达了微文化的经验与价值判断,本文里要重点探讨在微文化语境下微电影的话语空间意义,从微文化语境以及话语权等层面,分析微电影扩大了民众的文化权力,为当前文化整合的态势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河南教育》2014,(7):52-52
<正>策划人语:随着近年《老男孩》《一触即发》《一部佳作的诞生》等微电影作品的爆红网络,微电影这种新的电影形式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大学校园,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随之,各大学都开始举办微电影比赛之类的活动,一大批由学生制作的校园微电影作品涌现出来,其中不乏佳作风靡校园,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微电影,顾名思义,是比常规电影微小的电影,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其"微"在故事短小精悍上,"微"在观众的碎片化时间利用上,当然,也"微"在投资和制作周期上。大学校园里始终有着一批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以往大电影时代的高制作成本、长制作周期等高门槛让他们望而却步,而微电影的出现让  相似文献   

16.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改写着大陆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使其进入了"人人电影"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对微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从文学叙事学和接受学角度看,微电影叙事所采用的悬念策略、情感策略、戏仿策略等与其自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策略打破了微电影的成长悖论,促进了微电影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首"微时代"歌曲正在网络传唱,天赋极高的集演唱和作词于一身的"90后"现代时尚派歌手朱雅,用她那甜美的歌声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歌迷.歌词大意是: 开通你的微博和我们分享你的生活,其实你不必害怕寂寞,微时代会有你的依托.不要以为放下iphone就立地成佛,这个新的时代布满了诱惑.你有事可以微博里私信给我,你有事可以微信里留言给我.你没事看看微电影和微小说,你没事可以听听微音乐和陪陪我…… 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媒体、微电影、微音乐、微情书、微课程、微经济、微盘、微信、微公益、微整容、微支付、微表情、微社区、微文化、微时代等等,一个个新名词正不断冲击着这个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继微小说、微博、微信等微事物出现后,微电影应运而生,并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成为微时代中"微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平台,微电影丰富了电影产业形态,更日趋成为品牌推广、旅游营销、城市形象推广、公益观念传播的新宠。  相似文献   

19.
"微活动"是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支付等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文章尝试以"微活动"探索通过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微电影作为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其特有的电影叙事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今社会,"微"已经成为了大众欣然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这种"微时代"的事物非常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能够给人们的娱乐休闲带来更多的乐趣。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它的广告方式同传统的说教式、诉求式有所区别,它创造了全新的广告盈利模式。微电影广告的诞生,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广告体裁和广告制作方式,不仅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向,也为广告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广告特性,寄希望于对我国的媒体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