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体育锻炼参与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群体和正常体重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在运动自我效能、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体育信念等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人群,提示以上四个因素可能是制约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海滨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601-602,F0003
根据《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锻炼的标准对枣庄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证明,学校应加大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与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肥胖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因素调查,分析肥胖及超重人群的相关行为因素,筛查出遏制学生肥胖行为因素和促进肥胖行为因素,结果表明: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态度、学校对肥胖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缺乏力度是造成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5.
试论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课外体育锻炼和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及参与程度的分析研究,以建立和完善新的课外体育体系,达到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赵全强 《精武》2013,(36):181-181,183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中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学校体育锻炼密切关系到孩子的终身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一旦形成则会延伸至终身锻炼习惯,这样孩子在周末假期或寒假、暑假都会保持着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本次研究针对三种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展开探讨和分析,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加强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视程度,不断合理有效的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使学生自觉学会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对中学生的终身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孟英澎  金玉珠  张强 《精武》2012,(8):46-46,48
高等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入手,研究与分析了其内涵及与终身体育教育的关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如何培养的措施等等,旨在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大学生掌握和提高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时必须重视及思考的问题。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地区10所大学体育、文科、理科1250(男662,女588)名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体育类大学生生命质量高于文科、理科大学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体育锻炼因素不同有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对生命质量专业类别差异造成的影响不如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和行为意向对其产生的影响大.提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ARS-3、GQOLI对体育锻炼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