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30多年前吕叔湘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这种的状况至今未有根本的改变,原因之一是未能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要反思现有语文教学只重视精讲加操练的普遍模式,树立"读书为要"的自觉。这就有必要区分不同的课型,最好采用"1+X"的方案,扩大阅读量。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有用的读书方法。提倡"海量阅读",鼓励"连滚带爬"地读,以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读书状况要纳入评价。语文教师要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曾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读书方法以示后人。鲁迅有"跳读法",老舍有"印象法",华罗庚有"厚薄法",爱因斯坦有"总、分、合三步法"。名人的读书方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名人的读书方法未必就适合自己。因为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性格的出入,都会影响到读书方法。个人觉得,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专心致志,沉思其中。所以为了做到自己读书时心无杂念,我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心度,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方面,我读书时手中必定要拿一支笔,边读边思考,有时有了一点不同的观点,便及时地写在书的旁边;另一方面,当自己心思  相似文献   

3.
关于阅读教学,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无非是想让学生多识字,多读书,读透书,读出自己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把握教材,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读出文章的主旨。也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读书时,要寻求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作为  相似文献   

4.
要学会自学     
青年同学们从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而我现在还是首先提出"要学会读书",这岂不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学会读书,并不简单。而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又与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一生从事工作的时间总是比在校学习时间长些,而且长得多。一个青年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时刻,读书给予我们知识、智慧,又或是简单而积极的信仰。同时,读书又是一种长期的"活到老读到老"的活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街头、在校园、在书店举行。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则是更重要的。作为老师,首先要从我做起,言传身教,师生共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愿读书伴我们终身,愿我们的世界因为读书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工会通过建立基层工会"职工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使"职工书屋"成为职工增长知识、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从长远来看,要想真正建好、管好"职工书屋"并非易事,如何不断创新发展,打造好工会组织的文化品牌,我们应该关注并处理好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纪龙 《中国教师》2014,(12):12-13
<正>读书、学习、思考、体验、感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法宝。老子的《道德经》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而观古之圣贤,皆有爱学习、爱读书、爱观察、善思考的传统。因此,校园要有读书声,教师要有书卷气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爱思考、会体验也十分重要。正如穆仁先同志所题:"多读书气宇轩昂,爱写作笔下生花。"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笔者就当前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读书,打游戏多,读书少,这一现象甚是担忧,要改变这一现状,其根本途径是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多舍弃旧的过时的东西,更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求"新"、"求"、"活", 求"实".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  相似文献   

9.
章桂丰 《师道》2015,(2):44-4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然而,在教师职业群体中,我们总能发现不想读书、不肯读书、不屑读书的尴尬现象。许多教师总是说杂务繁忙,没时间读书。其实,即便闲下来,很多人的心仍静不下来,远离书本,远离阅读,以致"书卷气渐淡,烟酒味渐浓"。所谓的杂务繁忙,不过是教师不读书的借口。但纵有千万种借口,作为教师,仍应使读书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获得与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教师接受,我以为"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使读停留在读通、读懂的表面层次上,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注重读的实效性.落实"读"要做到"三要",要有目的性、层次性,要有教师的指导,要积累并内化运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读书,将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的。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是以"给学生读书"拉开我们班读书"工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做事要靠勤奋和毅力达到水滴致石穿,而靠规律和方法更能够事半而功倍。读书,亦是如此——读书有"道",亦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情感、品味语言,加深对文意的了解。但是,读书不能"死读书",更不能"读死书",要做到开卷有益,开启智慧课堂就要"阅读+",即读书要入文多读、入情多思、入味多品、出乎其外。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注重"读",要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根据课文本身特点,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多朗读,从范读入手,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多读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去读书,去思考,即所谓"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6.
小编点评:"学而不思则罔",这篇文章所选的视角相当独特,启发我们要带着感情和头脑去读书,真正领会书里的思想。好读书并且会读书,才是真正的爱书人。我有一个关于读书的毛病,那就是"操之过急",把读书当做任务,最后经常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来看看我的自我总结吧。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直接来源是实践。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人类积累的实践经验已浩如烟海。时代发展到今天,获取知识,已不需要时时、处处、事事去实践了,对于儿童少年来讲甚至可以说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读书。所以,办学校、办教育要把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作为当务之急。读书是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读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过程,读书是德、智、体、美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人们常常把"上学"叫做"读书",把接受学校教育统称为"读书"。  相似文献   

18.
时下,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一些学者都提到实现"中国梦",我看要想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倡导建构学习型社会,号召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对中学生来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其学习的主要内涵就是要把握好"晨读"之于学习的基础地位,这无论对于学生阶段的学习还是一个人终身的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优美,语言博大精深。读好课文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林语堂提倡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性灵来,秦牧主张读书要"牛嚼"和"鲸吞"。可见,语文教学还应"以读为本",读不仅能观其"言",还能品其味、悟其神。  相似文献   

20.
<正>喜欢"书生"一词。"书生","书生",为书而生。一个为书而生的人,自然应将每年的"世界读书日"看成是自我的节日。节日到来之前,照例要思考关乎读书的问题。关乎读书,本"书生"有如下四句忠告——一、人要不读书,赛过一头猪。这句话,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