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跳高教学过程中,包括踏跳、腾空、过杆、落地等动作,都对头部姿势作出要求。因为头部位置的改变对完成动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是由于头部位置的改变刺激本体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身体肌紧张重新分配,产生状态反射,从而保证技术动作的顺利完成。综上所述,头后仰动作在背越式跳高的过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好正确的头后仰动作,控制好头后仰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形成最佳的过杆姿态对提高背越式跳高的运动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头后仰”动作主要是靠主动肌的头夹肌、颈夹肌和对抗肌的胸销乳突肌,是属前纵韧带伸。在实际练习中应注重对这…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技术之一。研究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对于合理掌握这种跳高姿势,提高运动成绩是有重要意义的。笔者在上海体育科研所生物力学组及市运动技术学院的大力协助下,对背越式过杆动作做了一些测验和分析,供教练员和有关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总结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分析。阐述自背越式跳高技术传入我国后出现的较为明显的两种不同的过杆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训练对比,发现并阐述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发展过程、动作解剖原理及两种过杆技术的实效性对比。  相似文献   

4.
内容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技术”的特点及其原理和锻炼价值。
  2.通过学习,60%的学生能原地跳起做出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20%的学生能起跳后适时沉肩,空中做出“背弓”,20%的学生能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原地跳起过杆动作;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空中身体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过杆技术,已经从“拱桥”式过杆技术发展成“卧7”式过杆技术。然而在教科书中一些教学过程被忽视,严重影响了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在此笔者将近年的教学心得与读者分享。一、注意解决从双脚起跳向单脚起跳背越过杆过渡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一 般采用先双脚跳背越式过海绵垫和过杆练习,待背越挺髋、后屈膝、压肩、收腿过杆动作熟练掌握之后,再通过短助跑单腿起跳等背越横杆的练习巩固背越式过杆技术。而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过杆技术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尽管双脚起跳背越式过杆技术已经掌握了,一进入短助跑单脚起跳过杆总会出现一些技术变形,成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 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横杆的判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单脚起跳不像双脚起跳那样背对横杆,而是身体侧对横杆,在空中要转体形成背对横杆姿势,所以在起跳中要注意有助于空中转体的动能形成。第二,  相似文献   

7.
葛旭干 《中华武术》2007,(12):50-50
正确的过杆技术是要把起跳的初速度充分转化为跳跃高度。过杆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而杆上背弓动作则是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重点。笔者根据教材,并结合实践经验,采用了下列一些练习法,仅供同行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和训练中,杆上错误动作如“杆上落”“坐着过杆”等现象会经常出现。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往往会陷入杆上动作就在杆上解决的误区,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教学时,通过助跑和起跳解决杆上错误动作,效果很好。 背越式跳高过杯中常见的错误及杆下解决方法: 一、杆上做不出“背弓” 一般认为,杆上做不出“背弓”是由于杆上低头而不抬头、协调用力能力较差或者是腾空后上体过于直立以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过杆技术目的是把起跳的初速度充分转化为跳跃高度,因此过杆技术也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而杆上背弓动作是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重点。本人根据教材,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采用了下列一些练习法,仅供同行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0.
庄容 《体育教学》2002,(3):39-39
众所周知,背越式跳高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趣学生爱学;二是掌握技术后,提高成绩较快。尤其是学生,对此项目都比较感兴趣,可往往对杆上技术的“挺髋”动作,不能很快掌握。当然,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应该有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这里,就杆上“挺髋”动作,介绍几个辅助练习,通过实战,效果很好,而且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1.
<正>背越式跳高是小学田径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过杆动作是整个背越式跳高动作的核心环节,笔者借助海绵滚筒(以下简称滚筒)、软垫和小垫,采用靠、倒、裹、贴4个环节感受过杆顺序;引、沉、挺、踢4种方式掌握过杆发力;挤、抬、试、练4个阶段提升过杆能力,针对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进行个性化、游戏化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揭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内在规律,引导和启发挖掘过杆技术的潜力。并通过对基层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过杆技术训练前后的对比研究,探讨提高跳高过杆技术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技术高,动作难,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以掌握。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倒序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此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倒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完成某项技术动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按反向的顺序,即由后向前的顺序进行教学,最终达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教学目的的练习。一、倒序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具体运用1.教学顺序(l)让学生初步了解完整技术动作。(2)学习掌握正确的肩背落地技术,狠抓杆上技术。(3)学习掌握过杆和起跳相结合技术,狠抓过杆和起…  相似文献   

14.
    
G823.119,G823.12 9803403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的错误动作分析与纠正[刊,中,A]/宫新清,孙守正//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1).-74-79参3(XH)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动作分析//教学//错误动作//纠正本文通过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概念的确定,从技术动作的整体性出发,提出了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以及“防止错误动作”出现的教学思想,以探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技术教学的指导意义。G823.114.87,G804.87 9803404跳高运动员竞赛心理准备的教育教学方法探讨[刊,中,I]/姚辉洲//广西体育科技.-1998.-19(1).-22-24(SML)  相似文献   

15.
1、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与教学 背越式跳高动作技术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讲解的主要内容,背越式跳高由直线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几个技术动作组成。每个动作过程又都有它的技术特征、要领以及作用和原理。学生要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只有在了解和领会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背越式跳高杆上的挺髋动作是顺利完成过杆任务的关键技术动作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初学者往往在腾空状态中肌肉感觉模糊,感知不到挺髋动作的用力部位,常犯屈髋“坐着”过杆的错误动作,延缓了挺髋动作的掌握。在背越式跳高过竿教学中,强调学生在空中运用臀部的左右两部分向中间快速短暂的强力挤压的动作(即臀部的两边向身体中心矢状面挤压,本文简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的特点,本文利用Dartfish10.0运动分析软件对穆塔兹·伊萨·巴尔希姆、张国伟、詹马尔科·坦贝里、尤沃恩·哈里森、禹相赫和王宇背越式跳高中过杆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发现:在过杆时采用挺髋动作,是建立在先挺后跳基础上形成的,该动作顺序会减小垂直向上的腾起初速度;采用主动下放摆动腿的过杆动作,能够使身体形成最优的“桥型”动作姿势,保证人体重心移出体外,缩小身体重心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缩短绕身体重心额状轴的转动半径,加快身体过杆的转动角速度,减小过杆后期膝关节的角度,提高自然收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在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教学阶段,随着横杆高度的上升,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杆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在过杆时,出现技术动作变形,使运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着技术动作学习和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高度瞬时变换法”,作为改进学生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手段,并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中常见的事故、产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的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笔者就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两轴一杆平行"过杆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 3H、4H观点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两轴一杆平行”观点。此观点反映了人体在三维空间的实际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