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华文新媒体逐渐成为海外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深远地改变了海外华人社区的文化与经济结构。华文新媒体作为华人社区的文化传播机制的组成部分,强化华人的文化身份认知与确认,发展与主流社会平行的社区。然而,华文新媒体对文化圈层的推动作用,形成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平行社区,虽然能为华人提供文化与心理安全空间,但是却形成了与主流社会相隔的文化边界,即华人缺乏向主流社会进行文化适应的动力与热情,不仅不利于华人形象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与自我创新。拆除文化藩篱,促进文化互动,生产文化交流的优质内容,祛魅中华文化,实现文化的双向流动,是推动华人社区过度平行化的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温艳 《职业圈》2008,(11):140-141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基本形成了校级、学院(系级)、教研室三级评教体系,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文章指出应该进行理论创新;坚持评教制度化;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督导队伍;坚持综合评教;加强网络建设,使评教能真正发挥最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葛兰西的霸权学说,安德森创造性地提出了权力"具体类型学"理论,倡导权力的多中心论。其中,对于文化权力,安德森重点通过考察英国社会的权力构成,尤其是主流教育及传媒在知识分子中的巨大效能,彰显文化权力在英国乃至西方的主导与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战略性薪酬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薪酬方面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一是民营经济已经超过了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市场化的薪酬模式已经成为主流;二是国有资产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趋势,促使大部分国企不得不融入以民营经济为主流的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26日晚,杭州大剧院座无虚席。世界上唯一获得格莱美最佳乐器独奏大奖的钢琴家、荣膺“世界杰出青年”称号的华人之一、世界上唯一身兼“音乐主流传”与“音乐学者”双重身份的青年女钢琴家张安麟,以精湛、高超的演奏技巧,让观众们在如醉如痴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有着他独特的学术品格。他一生以积极入世而非出世的精神,感应时代文化思潮,在学术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努力介入主导学术话语,却尽力保持着与权力话语或远或近的距离——这种距离往往由权力话语的强制性程度所决定——他或自觉或下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个人情感、个人话语与时代学术大环境以及所处学术小环境的关系,同时,也着力表现出在主流学术话语框架内的独立思考,由此而获得相对独立的学术价值和相当程度的主流学术话语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可以有效增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更好地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推动立足于中国文化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笔者参加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举办的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席、新加坡著名的华人问题研究学者说:“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东南亚贡献良多,但在近代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文化影响力很弱,远远不如欧美和日本,甚至也不及印度。”的确,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对东南亚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迄今为止,东南亚的历史学家撰写他们的历史,还必须从我们中国的古籍中查找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文电视对外传播的目标受众主要是第一代华人移民,还没有从整体上特别关注第二代受众。从长远计,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应该在目标和策略上都重视对华裔第二代的传播。例如,美国华人移民人数在2000年的时候将近300万人(包括45万混血儿),其中,  相似文献   

10.
远在异域的美国,能在电视荧屏上看到东方人面孔的主播人和记者,倍感亲切。在美国东西海岸的华文大众传媒中当然拥有华人记者编辑,但是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英语新闻传媒中亚裔的新闻从业人员则很  相似文献   

11.
论理学之消化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理学之消化佛学崔大华作为一种异质文化思想观念的佛学,被中国文化所固有的儒学理论消化,曾经是一个十分艰难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应该说是在理学形成的时期。理学形成与消化佛学实际上是互融互动的:理学观点在儒学消化吸收佛学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朱鸿军  王涛 《对外大传播》2023,(12):13-16+21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适逢ChatGPT推出一周年之际,通过对过去五年国内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的议题、成果和脉络的系统回顾,发现国内的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人工智能中的国际传播与国际传播中的人工智能两大研究主题。其中,前者力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后者则回归传播研究的本质,力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应用风险与负面效应的最小化。鉴于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实用主义偏向、缺乏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等问题,建议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增加人本主义关怀,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背后人的价值、自由、尊严和理性;增加经验和实证类研究,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尝试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实现叙事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对身处中国国内的媒体来说,海外华侨华人是一个既近又远、既熟悉又陌生的受众群体:他们去国怀乡、心系故土,却又未必全然了解和理解中国当下的世事人情;他们身上传承有中华文化的基因,但思维、行事方式包括阅读习惯又大都已本地化。因此,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09,(5):82-82
王超在《青年记者》2009年第8期发表的《解读网络媒体山寨文化的勃兴》一文指出:对于表达草根阶层价值观的山寨文化,与牟取利益,复制、仿造、损害他人的山寨产品应该区别对待。对此。社会学者夏学銮给出了一个辩证的认识角度——诸如山寨手机、山寨广告明星等商业产品性质的“山寨”属于侵权行为,不应支持;而可被称为副文化的山寨文化反倒是主流文化的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方近五年来涉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建构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剖析了国际传播元话语的理论来源,梳理了从以霸权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元话语革新。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对于话语的建构,实质上就是对于价值理念、话语逻辑和影响范围的争夺。本研究提出,建构和创新中国的国际传播元话语,需要统摄文明、民族与意识形态的内部要素,注重节奏、规范与国际秩序的外在环节,以及拓展技术、冲突与群体情绪的宏观视野。找准核心立场与根本观点,以人民为中心、兼顾文明与价值多样性、立足中国化与全球化,是打造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宋照莲 《职业圈》2014,(26):103-10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处理简捷化、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化、会计资源共享化、会计信息成本廉价实用化等优势,使网络会计成为会计发展的主流。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会计将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网络会计,发挥其优势特点,弥补其缺点,使其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网络会计的优势特点、当前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执平 《职业圈》2007,(2S):158-159
文章提出当前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关系不协调。需要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减少外部行政干预;发挥校长的协调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适应学术组织变迁的灵活化行政管理系统三个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董华 《职业圈》2007,(8X):175-176
薪金单据的输出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格式,其中横向的输出方式其设计简便,但适应性、可移植性差,很难实现通用化。文章以纵向输出的设计方式为依据,着重研究了该种方式的通用化,包括输出的分析、设计与编程;所编制的程序,简短、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侨华人媒介实践在建构国家形象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海外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海外华文传媒也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又先后提出"和平崛起"、"软实力建设"和"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华侨华人的传播实践也因此备受关注。这其间,西方学者对华侨华人媒介的研究呈现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