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出《赤壁之战》的特色礼县东关小学王小英《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45回至50回部分内容改写的。是指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刘、孙联军与曹军在赤壁进行的一次战役。主要讲周瑜、黄盖设计火攻曹军,使曹军大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小学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采取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事。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  相似文献   

3.
伍紫姿 《小学科学》2011,(11):16-17
火攻连环,三国鼎立形势成——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地点: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 参战双方:A.曹军 B.孙、刘联军 主要指挥官:A.曹操 B.周瑜、刘备  相似文献   

4.
戴海南 《湖南教育》2007,(11):34-34
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在分析“以少胜多”原因时,有个学生对黄盖说的“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这句话做了分析:“80-3=77,曹军比周瑜军队多77万,可以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但最终还是周瑜赢,曹操败,真是以少胜多啊!”该教师对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赤壁之战》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黄盖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东汉建安年间,疫病流行。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疫病流行,是曹军大败的原因之一;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地区疫病爆发,人口大量死亡。对这两次疫病具体病因的讨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综合各种观点以及依据具体史料来看,赤壁之战爆发的疫病应该是斑疹伤寒;建安二十二年应该是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例,并且还是一战定三分的局面,结束东汉,形成由魏、蜀、吴三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历史上赤壁之战研究的最大悬案便是其战地始终未能确指。本文通过赤壁之战前的军事态势和曹军的攻击目标,曹操进攻刘备的进军路线和军事部署,赤壁之战的水陆战场和火烧环境三个部分的分析,认为赤壁之战战地是著名的黄州赤壁。  相似文献   

8.
桑丈彬 《现代语文》2005,(10):26-26
<资治通鉴>中关于三国赤壁之战部分(以<赤壁之战>为题目选入高中语文课本)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杂,人物众多.在一般读者看来,在这一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历史转折过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人物当为吴都督周瑜和刘备集团的军师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局面,周瑜统帅吴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其实,根据<赤壁之战>的记载,客观地考察这一历史进程,人们就会发现,赤壁之战中至为关键的人物当非吴主孙权莫属.  相似文献   

9.
<正>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场举足轻重的战役——赤壁之战,奠定了曹刘孙三分天下的大势。战役中孙刘联军以弱胜强,为后人们津津乐道,并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而对于赤壁之战,大多数人的认识来自于电视剧《三国演义》。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又和《三国演义》中又有哪些不同呢?刘表引发蝴蝶效应说到赤壁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曹操军队南下进攻,孙刘联军抵抗,双方在长江两岸摆开阵势隔江对垒。然而,曹军南下,最初的军事目标,真的是刘备与孙权吗?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就其战略目的而言,都是为了图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取得全国的统治权。实现这个战略目的,除了客观条件之外,对敌斗争策略正确与否,也是重要的主观条件之一。在运用对敌斗争策略方面,孙权是值得称道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浅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学界和读者。一、赤壁之战联合刘备抵抗曹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6年),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凭借不战大胜的隆盛军威,亲率二十多万大军,进击孙权,企图一举占领江东,统一天下。孙权联合刘备,共出兵五万,与曹军战于赤壁。孙权利用曹军长途进军,疲惫劳顿,不服水土,多患疾疫,又不习水战等弱点,采取火攻,尽毁曹军船隻,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但决定于作战双方的经济、政治、军事和自然等客观条件,而且还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小战々是一场决定形势的重大战役,还是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历史上多数人赞同前者,几乎已成定论。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了尹韵公的《赤壁之战辨》,对传统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赤壁之战不是一场决定形势的大战,“是五千而不是八十万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  相似文献   

12.
《赤壁之战》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有关情节改写的。全文按“曹军南犯——火烧战船——曹军大败”的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脉络清晰 ,语言通俗 ,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道理却很深刻。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 ,我们针对学生速读的水平和教材特点设计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学目标1.运用整体式、寻找式、浏览式速读法理清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2 .通过速读与精读相结合抓好重点词句 ,感悟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3.学会 10个生字 ,理解 2 6个新词语的意思。4 .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二、教学重难点运用速读…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当然是虚妄之谈。不过,赤壁大战时,确有东南风。此风从何而来呢?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5万兵力大破曹军20多万,东南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国演义》上说,谋士程昱曾向曹操进谏:“船皆连锁,同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笑道:“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长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它主要写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采用火攻,大败曹军的经过。当时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呢?这是由于周瑜善于用“计”,也就是说周瑜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危急时刻,能精心分析敌我情况,然后针对对方的弱点,采用正确的策略出奇制胜。教学时,如果能在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内在联系,突出周瑜是怎样根据敌我形势而正确“定计”、“用计”,从而大败曹军的,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下面想就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整个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教师只有精心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值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探究的欲望,发展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要搞好课堂提问,应注意运用“四巧”:一、巧合起。倍提问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值,将学生引人求知的新境界。例如,一位教师教《赤壁之战》时,一上课就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刘备、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军为什么被打得大败?这一仗为什么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战例呢?”这是…  相似文献   

16.
《赤壁之战》主要讲东汉末年,曹操的军队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设计乘东南风火烧曹军,大败曹军的故事。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动手画战争双方地理形势图,使抽象的文字通过思维形成形象可感的画面,引导学生弄清战前形势,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一、初读课文初步画,弄清战前形势教学时,待师生弄懂题目,知道战争双方及战争爆发的原因之后,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画出赤壁之战前双方地理形势图。学生画好后,师生讨  相似文献   

17.
《赤壁之战》记周瑜部将黄盖言:“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此句,一般随文释义,不作深解.其实,这“方连船舰,首尾相接”8字所言正是曹军战船列阵情形.不过,此种阵式,不是“一字长蛇阵”,而是机动性差且忌火攻之庞大方阵.  相似文献   

18.
《赤壁之战》是小学语文第九册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三国演义》中第45—50回的部分内容。描写了公元208年的冬天,在赤壁(现湖北省嘉鱼县东北,周瑜、黄盖充分发挥自已优势,利用曹军的弱点,采取火攻,设计火烧战船,大败曹军。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结合五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应指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讲的是周瑜、黄盖设计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关系复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文章的思路(定计的原因、议计的根据、施计的过程),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赤壁之战”题是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的一道历史选择题。该题如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见图)一触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