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陈峰 《文教资料》2010,(13):140-142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经商或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农民群众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国家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本文作者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以及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使用情绪调节问卷和依恋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农村和城市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认知重评因素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因素上留守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城市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对父亲疏远和认知重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农村留守儿童母亲沟通对父亲疏远和认知重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而母亲信任对二者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更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中国一类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甚至得出了一些比较有争议的研究结论。从本质上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环境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对环境与个体关系的宏理论和相关微理论的分析,文章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模型,从远环境和近环境以及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等与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基于该模型,提出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593名农村儿童(其中留守儿童36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和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并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学业求助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对370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执行性求助、回避求助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工具性求助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求助在歧视知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留守儿童自残行为有了蔓延的趋势而且极具危害性。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自残的因素很多,有学习压力、感情因素、家庭贫困、父母关系等,家庭教育缺位和贫困是主要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留守儿童漠视生命,缺乏生命意义感导致的,所以,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国妇联2017年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7000万人,已经超过了全国儿童总数的四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难以抵御外界的凶险,溺水、性侵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关系留守儿童成长的学习状况也迟迟未有改善。基于上述状况,笔者总结了陇中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和政府部门以及各方社会力量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使用问卷调查64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状况,分析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水平、主要特征以及受三类社会关系质量的影响水平,得出如下结果: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的水平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母、朋友、亲戚、同学和其他家人是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质量显著影响到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永东 《学周刊C版》2019,(5):190-191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代表性。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就是有效提高家长教育意识,有效处理好外地务工与子女教育的矛盾,因此可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入手,旨在找出其与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其教育才能有所成效。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现状、留守儿童的两种心理倾向,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最后归纳出用爱浸润孩子心灵,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之留守儿童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分别从留守儿童厌学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两方面,分析了厌学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六个策略。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学校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政策、环境、家庭及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心理与生理的健康成长都面临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班级执行新教育实验行动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更好。在控制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外出打工时间、与父母联系频率等相关变量的情况下,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这一影响关系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伴支持发挥显著调节作用。综合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其机制,未来可以通过借鉴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经验、强化乡村中小学校教师流动、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等路径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心,再加上小学教育的教学缺陷,导致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因为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管教儿童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因而教育儿童的重任就落在了学校的肩上,学校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学好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向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塑造农村留守儿童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父母不再驻守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也有留守儿童自身发展的因素。全社会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并采取相应措施矫正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乐观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131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抑郁与乐观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乐观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与抑郁中存在调节效应;乐观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应激事件各因子与抑郁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翟仁云 《考试周刊》2012,(58):94-95
当前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校各党委,各关工委,各办学机构都把留守儿童工作视为工作的重心,留守儿童不仅是家庭问题、学校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家庭,关系到学校,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留守儿童大量涌现在课堂,农村中学的教师要采取有效对策展开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状况已成为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出现不少适应问题.但是,留守儿童并非一定是“问题儿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342名农村儿童,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保护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积极应对和主观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保护性因素,主观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应对和自我意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