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苗红 《甘肃教育》2013,(20):92-92
一、正确把握多元化评价的“度” 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的评价应该做到有“度”,这个“度”来自文本的制约。多元解读不是没有底线,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是不可取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时,应该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做出思考,思考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解读,哪些应该肯定,哪些应该否定,如何否定等,预先做好估测和设想。在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正确的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的优劣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只要评价标准不同,争议便可能产生。诚然,对作文的评价,是定性的、主观的,因为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准确定量、绝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即便这样却不能没有不同评价者都必须依照的共同标准。缺乏或不能把握和运用这些共同标准,而不恰当地运用一些过时的标准,或执着于自己心中的标...  相似文献   

3.
第四代评价理论的精髓是“多元价值观”通过“协商”达成“共同建构”,其影响波及到教育的每个角落。以其精髓反思高职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行业、企业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共同体并对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学生从被评者变为评价者,行业和企业从边缘者变为评价者并参与学习标准制定,这是校企合作微观深层次的表现,高职学习情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评价必须关注学习过程并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1.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而需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这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评价标准的“变脸”与现实的尴尬但凡正式的教育教学评价,都会给被评价者一个说法。而要给说法必然要有标准或依据,否则就不能理直气壮。课堂评价亦如此。自有评价起,就有了课堂评价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不仅起到了“给说法”的作用,还在于为课堂教学设定了一个导向的标高。由于时期不同.教学评价的导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评价标准。早些年,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评价标准的“变脸”与现实的尴尬但凡正式的教育教学评价,都会给被评价者一个说法。而要给说法必然要有标准或依据,否则就不能理直气壮。课堂评价亦如此。自有评价起,就有了课堂评价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不仅起到了“给说法”的作用,还在于为课堂教学设定了一个导向的标高。由于时期不同.教学评价的导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评价标准。早些年,  相似文献   

8.
杨琼 《当代教育科学》2003,(1):31-32,35
一、自主选择式考试的缘起及内涵 由于受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第一,从评价内容上看,考试试题大多重知识记忆,轻实践应用,不能全面地测量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第二,从评价形式上看,测量方式多为“卷面考试”,“一张试卷定优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第三,从评价主体上看,忽视了被评价者自身的能动作用,背离了评价的人本主义原则,使学生长期处于“被评价者”的地位,不利于唤醒他们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意识。第四,从评价功能上看,突出了甄别和筛选,致使本应为教学“服务”的评价变成了教学的“主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对评等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一、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一位教师在教学《负荆请罪》时请学生进行表演,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课堂上,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课堂出色的表现,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采用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行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然仍沿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从内容看,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所关注的仍然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很大一部分还仍然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生的情感品质、心理发展、为人素养并未进入评价者的视野,或者并不占据重要地位。从评价方式看,更多使用的是指向分等分类贴标签的总结性评价,而缺少着眼干学生提高的激励性质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最需要的是发展性评价,以便对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给予定性定量的评价。开展发展性评价,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资料库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们学校遵循“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把“明确理念、把握原则、鼓励创新、及时反馈、促进发展”作为评价改革工作的新思路,构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考试评价等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起新的“导航仪”。  相似文献   

13.
王洁 《山东教育》2009,(12):38-39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全面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同样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评价的出发点从评比、筛选走向诊断、帮助。评价的目的从知识学习走向育人,即促进“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评价者的心态从冷静客观走向充满人文关怀。评价形式从“三个一”走向“三个多元”:从整齐划一式评价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多元评价;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教师、家长、同伴、个人等互动式的多元评价;从统一的纸笔测试走向对艺术作品、实践成果、小发明制作、  相似文献   

14.
徐晓蓉 《教育艺术》2009,(11):62-62,6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目前,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越发显得重要。教师对学生间的互评既要鼓励又要引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赞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同学,多给同学赞美,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用正确、得体的语言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中质性学生评价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性学生评价是从“质性研究”的视角关注学生评价,其评价途径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探索学生评价的基本路径,让评价者走进质性学生评价的“时空隧道”,寻找学生评价“显性”的路径,开发“隐性”的路径,凸显其“质性”特征,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实现质性学生评价的基本途径及案例。  相似文献   

16.
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是质性评价的一种.在评价过程中,一个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正方,提出支持课程计划的正面意见,而其他评价者或评价小组充当反方,指出课程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审判法课程评价模式为参与评价的人员提供了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机会,也为各个受到课程影响的相关团体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机会,强调了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和评价标准的多元性,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的多元决定了评价标准在其内部构造上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化标准。质化评价是对事物现象进行本质化的判断过程.在评价之前不能提出某些价值的假设.也没有既定的理想价值状态作为参照.完全根据评价者对资料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价值.所以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种在质化评价中没有明确评价标准的标准称为质化标准。(2)定性标准。所谓定性评价.是指在已有的价值理论指导下.根据既定的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堂评价语不能简单、机械地一味赞扬,更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惩罚。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加强被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与协商,需要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既要遵循“合作原则”也要注意“礼貌原则”,违背“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势必破坏言语交际的公正性,势必给知识的传授、师生的共同发展、学生的人格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的发展。然而,从目前的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丁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魏希芬 《宁夏教育》2006,(7):142-143
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回应,不能一概而论,要判断学生问题的价值,依据价值性大小给与回应。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学生提问的意图看,一类是为了自己更深入地了解知识而提问的问题(视为“良性问题”),一类是有捣乱嫌疑的问题(视为“不良问题”);从提出问题的内容看,可以分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关和不相关两大类;而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又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既有“是什么”的问题,又有“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