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引述了马克思的话,“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并从中引伸出劳动具有潜在形态的结论,把潜在形态劳动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本身”。此  相似文献   

2.
以劳动为唯一尺度制定合理的工资形式,是今后工资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如何以劳动状态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工资形式,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一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劳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潜在状态,就是劳动力.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资本论》第一  相似文献   

3.
探索劳动力再生产发展中的教育因素,对于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在现代化生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劳动力再生产与教育的关系作一些探讨。教育属于劳动力消费的组成部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劳动能力是主要的和基本的。人的劳动能力,一般来说,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源和基础 在理论上马克思高度概括地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劳动是直接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训练、发展、维持再生产出来的劳动”。马克思在这里把教育与经济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结合点放在人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上,这是极其深刻、科学的。马克思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十分强调智力的作用,人类在从事社会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理体力上的差异是很在限的,而智力开发上的差异是很大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而是依靠劳动时间以内所运用的动原的力量,而这种动原自身及其动力效果——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以极大的反作用。教育应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必须依靠教育的提高和进步,这是一条客观的规律。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熟练的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而具有智能的劳动力的增加,又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者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和智力,才能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应用于生产实践,就是强大的活跃的社会生产力。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事实来看,本世纪初,社会劳动生产率的5%至20%是由科学技术的应用而取得的。到了现代,劳动生产率提高的60~80%依靠科学技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程度越高,劳  相似文献   

6.
<正> 人的劳动能力是全部人的活动能力的核心部分,人的完善和发展无疑要以劳动能力的完善和发展为核心内容。这就决定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当作核心内容。劳动能力的概念,一方面在内涵中要包括体力和脑力之外的第三种劳动能力,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要把外延扩大到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中去。劳动力的第一部分,即人的体力,是一种生理上的能力了,表现在劳动者在某一劳动过程中所花费的力气。良好的体育会使受教育者的身体各部分得到有效的定向培养,机体各部分能力得到合理发展,成为体格强健的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第二部分,即人的脑力,这是人们在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是发展教育产业的理论源泉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这里的"总体工人"大大拓展了生产劳动概念,不仅包含企业里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而且包括整个社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信息咨询、文化教育的人员.马克思认为:"这些人的一些服务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总之,是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例如,学校教师的服务(只要他是产业上必要的或有用的)".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中还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力的杠杆就是教育".教育是否具有生产性因素,教育投资是否是生产性投资,这是教育经济学研究遇到的首要问题.因此,从教育具有劳务性或服务性这一特殊使用价值角度讲,教师的劳动是服务于劳动力的再生产的,因而具有生产性.它主要反映在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直接生产科学技术上的社会生产力.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教育投资的消费性的一面,更要看到它生产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宋涛  顾海良 《科技文萃》2004,(9):104-109
94.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资本家在劳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商品以后,就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劳动者为了把自己的劳动表现在商品上,必须首先把它表现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中;因而劳动力的使用过程首先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虽然劳动力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改变生产使用价值这一过程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     
一、教育是改善生产力要素的媒介手段.生产力有四个内在源泉,即劳动力、科学力、自然力和要素组合力,而教育则是一种与生产力诸要素,特别是与劳动力和科学力密切联系的媒介因素,是改善生产力要素的媒介手段.二、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职能,并且扩大为包括各级各类人才在内的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能力的再生产.现代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功能的递增,则正是教育通过“生产”现代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而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这一论断揭示了教育与劳动能力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指明了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认真学习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学习马克思有关教育的经济意义的论述,对于深入领会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讲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不是教育效率和教育收益率,而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程度。计量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方法主要有四种:舒尔茨的余数分析法;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生产函数法。考虑资料可得性与技术的可行性原则,本文采用劳动简化法和生产函数法分别对湖南省1982—1990年、1990—2000年两个期间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进行计量,并做出简要分析。一、湖南省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计量1.劳动简化法及其运用劳动简化法是在考虑教育对劳动力质量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某种简化系数,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转化…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10页)。研究教育在人的劳动能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研究教育经济学其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之所以说教育具有经济意义,会带来经济效益,主要是说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论述清楚这一教育经济学中的基本问题,对于充分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加强对人的劳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教育在现代生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劳动,教育劳动的产品是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劳动能力。教育产品也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两重性。教育劳动产品的价值实现可以通过建立教育产品市场,调节教育产品供求,体现教育劳动产品的价值,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人劳动的能力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生产关系则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因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的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劳动力概念的含义以及它的现实意义的研究就更加至关重要了.本文想就劳动者的劳动力概念含义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我国,关于劳动力概念有一种传统说法,即“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上)第83页)我认为这种提法是有商榷余地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救国与教育兴国——兼论教育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将有所取舍,那么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出,只唯独教育不能。社会上有种种“热”,而始终没有“教育热”,而且每一种“热”总是伴随着教育的“冷”。读书无用论三番五次地侵扰着人们,似乎只有到了无路可走时,才会真正省悟:对教育的功能的再认识,似乎是时候了。一、教育是生产人的能力的根本手段人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虽然人有天赋的体力,但即便是从事最简单的劳动,都需要别人的经验传授,这一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水平的提高,简单的经验传授已经不能适应对人的能力的需要,因此,专门教育出现了,它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的手段,即生产人的能力的手段。教育作为传授知识的过程,作为教给人们怎样制造生产工具,怎样掌握生产工具进入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是生产力一代代得以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统一的社会实体,人首先是劳动力,因为人不劳动,没有社会生产,人本身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也就不能延续和发展;然而人为什么要劳动,劳动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回答这一问题,这又不能不回到人自身,人正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劳动,因而人的劳动是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劳动实践的最终目的。若把教育仅看作是劳动力的教育,那就是手段的教育,工具的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概念,一直是个没有引起争论的常识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在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一些论著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第二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本身。还有第三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是一种特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分析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物,一个满身矛盾的事物。要认识商品这个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商品的矛盾。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商品首先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一种有用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商品又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各种异质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以存在于它们之中的共通物为前提的。交换价值其实就是彼此交换的商品中共有的人类劳动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一般人类劳动在数量上的表现。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范畴,经济学理论界不少同志认为:马克思明确提出两种不同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种涵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涵义是指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为满足社会需要可用于生产某种商品的总劳动时间。同时又把第二种涵义中的“社会需要”理解为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