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82页“十五减九”教学片断。用课件显示小白兔买铅笔的情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 -9 ,由学生对15 -9=?算法进行探索。师 :同学们 ,十五减九等于几?请同学们拿出小棒 ,摆一摆、算一算 ,说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更要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纷纷把手摆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生1 :15 -9=6 ,我是这样算的 :从15根小棒里1根1根地减 ,减到最后剩6。师 :有多少小朋友是1根1根地减出来的?(只有1个小朋友举起手)师 :(故作惊奇的)你们为什么不1根1根地减?生2 :这种方法不好 ,没有小棒时 ,…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郾摆一摆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5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要求重复摆这个图案,看看最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2郾展示学生作品(略)。3郾全班交流师:谁来说说自己摆小棒的过程?生1:我摆的是“”字型图案,每3根小棒摆一个这样的图案,15根  相似文献   

3.
【案例】师:(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生:知道了一共有14根小棒。师:你是怎么算的?能用小棒摆给大家看吗?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师:你能再数一次给大家听听吗?(生1数)生2:我是用小棒摆的。  相似文献   

4.
案例“十几减9”的教学片断。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15位客人,现在已经来了9位,还有多少位客人没有来?2.列出算式后,学生独立解答。3.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生1:我是用小棒摆出来的,先摆15根小棒,再拿掉9根小棒,还剩下6根小棒,所以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2:我是数出来的,10、11、12、13、14、15,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3:15-10=5,5 1=6。生4:15-5=10,10-4=6。生5:因为9 6=15,所以15-9=6。4.尝试练习。13-917-9在独立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和交流,并有意识指名几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说算法。师:13-9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6.
【案例】 师:(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了一共有14根小棒。 师:你是怎么算的?能用小棒摆给大家看吗? 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 师:你能再数一次给大家听听吗?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意义。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会用坚式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通过操作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余数的意义、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一、建立余数的概念学生拿出20根小棒,按要求操作并思考:(1)用5根小棒摆一只小企鹅“”,20根小棒能摆几只小企鹅?怎样列式?(2)用6根小棒摆一条小金鱼“’,20根小棒能摆几条小金鱼?小棒用完了吗?剩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0÷5=4,(2)20÷6=3……2。接着,教师就第…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学生用小棒“摆算式”,理解相同数位应对齐。教师出示例3:34 28=引导学生思考:34加28用笔算怎样写竖式?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算式”,操作前教师组织同桌的学生相互讨论:1.先摆出几捆几根,再摆出几捆几根?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操作时教师注意巡回指导,并抽一摆得好的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摆。  相似文献   

9.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  相似文献   

10.
"案例"十几减g"的教学片段. 刨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15位客人,现在已经来了9位,还有多少位客人没有来? 1.列出算式后,学生独立解答. 2.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生1:我是用小棒摆出来的,先摆15根小棒,再拿掉9根小棒,还剩下6根小棒,所以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82页15—9教学片断。……师 :刚才我们做了几道准备题 ,大家都做得很好 ,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 :15 -9=?请同学们拿出小棒 ,摆一摆、算一算 ,说出你是怎么算的?更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老师话音刚落 ,学生们纷纷动手摆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一生 :15 -9=6 ,我是这样想的 ,我把15分成10和5 ,10 -9=1 ,1 +5=6。一生 :15 -9=6 ,我是这样想的 ,我把9分成5和4 ,15 -5=10 ,10 -4=6。一生 :15 -9=6 ,我是这样想的 ,15 -10=5 ,10 -9=?因为被减数与前一个算式相同 ,减数比前一…  相似文献   

12.
瓦尔 《湖南教育》2002,(1):37-37
在教“等腰三角形”的课前,学生准备9根三种不同长度(每种长度3根)、3种不同颜色(每种颜色3根),且任意3根都能组成三角形的小棒。教师踏着铃声走进教室,微笑着说:“今天,我们做摆小棒的游戏。请大家用准备好的木棒,看谁摆出的三角形多,摆出的三角形的形状种类多。”同学们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由几个同学组合,他们摆弄着、议论着,还不时发出阵阵惊喜。十几分钟后,学生互相看着摆出的三角形,议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摆出的三角形边的颜色。有的学生说:“我用3根红颜色的小棒摆出一个三…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技能,让学生能运用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一、结合操作,发现规律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已有被2、5整除数的特征的思维定势,当在数的个位找不出被3整除的特征时,就出现了认知冲突。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下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数(数位上有几根小棒就表示此数位上的数为几)。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阶段性地发现以下特征:1.有6根小棒组成的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又用5根、4根、3根、2根、9…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  卡片出示:9+ 1+ 3= 9+ 1+ 5= 9+ 1+ 7=9+ ( )=10  二、新授。  1.教学“ 9+ 5”。  师:咱们来做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 ?请先数出 9根小棒,装进信封里;再数出 5根小棒,装到信封里。  生: (动手装小棒 )  师: (用手捂住信封口 )想一想,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想的 ?先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评析: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例题作了调整,选择了难度适中的“ 9+ 5”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兴趣。〕  师: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15.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在教学实践中,这道习题的设计会对一年级学生产生以下负面作用:一、不利于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课堂教学中,当老师问“正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正方形有4条边”,这是正确的;可当老师问“长方形有几条边”时,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有6条边”,这就是错误的了。细细品味,何以如此?根源就在于老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16.
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认识了6,掌握了6的组成与分解和6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采用下面思路,可望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 1.复习6的组成与分解,为6的加减作准备。 教师先拿出6根小棒,请一位小朋友在黑板上摆,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组成(分解)式,全班学生读组成(分解)式。如:一个同学在左边摆1根,右边摆5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二年级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 ,先讲授了P115页的例 1,让学生知道余数的含义后 ,接着教学下面的片段 ,让学生自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我先让学生拿出 8根小棒 ,问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学生回答 ,正好摆两个 ,并列出算式。然后 ,我又让学生把小棒添加成 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 ,看各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还剩几根 ?同桌进行操作、讨论 ,也要求列出各算式。操作完毕 ,学生汇报结果 :   8÷ 4 =2 (个 )   9÷ 4 =2 (个 )…… 1(根 )   10÷ 4 =2 (个 )…… 2 (根 )   11÷ 4 =2…  相似文献   

18.
彭文艺 《湖南教育》2002,(17):47-47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0页例题10:360-70=?属“口算退位减法”,可利用小棒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10根小棒做1小捆,10个小捆做1大捆,共准备3大捆6小捆小棒。上课时,教师提问:“从360根小棒中拿出70根,怎样拿?有几种方法?”学生们立刻认真地操作,摆弄一会儿后,纷纷举手。教师让几位学生上讲台边讲边演示。生1:先拿出6小捆,再解开1大捆,拿出1小捆,共拿出7小捆,也就是70根,剩下2大捆9小捆,共290根小棒,得出360-70=290。生2:先解开1大捆,拿出7小捆,也就是拿出…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学生理解余数含义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教学过程让他们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一、活动探究,理解概念内涵1.摆一摆。(1)教师出示题目:如果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么,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几个同样的正方形?怎样列式呢?(2)教师用课件出示“有余数的除法”学习单(一)(如图1),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用9根、10根、11根、12根、13根小棒摆同样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20.
一、操作引人师: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除法,今天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按要求分小棒。准备题:10根小棒,①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②每3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③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 (抽一名学生在幻灯机上摆,其余同学在自己桌上摆,教师列式略) 师:我们在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有时按要求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不是正好分完,有剩余的小棒。像后一种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