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考察篮球运动员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中的表现。专家组为篮球后卫、中锋和前锋各14人,新手组为篮球专选学生14人,实验运用多目标追踪和变化检测范式考察各组别在不同目标数条件下的追踪正确率。结果表明:随着目标数增多,专家组的追踪正确率与新手组的差异逐渐显著,出现显著性差异的顺序依次为后卫、中锋和前锋。专家组组块化的效率高于新手组;后卫的多目标追踪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中锋略好于前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和新手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认知特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线索-靶子与Go-NoGo相结合的实验范式,记录在不同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等行为特征,并同步记录其脑神经活动的峰波幅和潜伏期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特征,揭示跆拳道专家(专家组)和新手(新手组)返回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旨在探讨任务类型-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结果:1)专家组和新手组反应时(F=9.820,P=0.002<0.0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专家组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新手组;专家组和新手组均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专家组的返回抑制量大于新手组。2)不同脑区诱发P2(F=10.595,P=0.000<0.01)、N2(F=6.407,P=0.007<0.01)和P3(F=2.923,P=0.038<0.05)的峰波幅存在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专家组和新手组诱发P2(F=6.212,P=0.018<0.05)、P3(F=9.042,P=...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羽毛球运动经历与非注意盲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羽毛球运动是否能够减少大学生非注意盲现象的发生。方法: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羽毛球专项大学生20名作为羽毛球专项组,非体育专业无规律运动习惯的普通大学生2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和静态非注意盲两项测试。结果:在静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25%)与普通大学生(1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动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30%)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5%)(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经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但无法减少静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张怡  周成林 《体育科学》2012,32(12):24-34,49
以网球比赛相持阶段为背景,将43名被试分为专家组、二级组、新手组,运用时间阻断技术记录被试在不同时机判断击球线路的行为特征及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专家网球运动员在对手击球前80 ms表现出明显的反应速度优势,在各时间点预判准确率均明显高于新手;在实验材料呈现早期,顶枕区诱发出明显的P1成分,且专家组波幅最小;专家和二级运动员的N1波幅小于新手;专家组N200潜伏期最长;新手组P300潜伏期最长;各组被试大脑左半球800~1 900ms的晚期慢波的平均波幅均高于右半球;在500~700ms,800~1000ms,1 400~3 000ms时窗内,专家组和新手组在各脑区诱发LNC和LPP的平均波幅均有显著差异;在对方触球前80 ms做出预判时,专家组诱发的N250成分峰值最大,新手组N250潜伏期最长.这一结果说明,专家网球运动员能在信息量呈现尚不完整时把握有利时机,决策反应既快又准;专家运动员在对刺激任务的感知阶段投入的脑资源少,而将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于对刺激材料的类比、加工阶段,使之能够快速提取、整合信息,及时调整策略,做出决策,表现出明显的认知优势.  相似文献   

5.
从心理学认知角度,将被试按运动等级分为专家组和新手组,运用高速摄像等方法,研究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阻断条件下接发球落点及旋转判断的反应时及准确性.结果表明:2组运动员不同时间阻断对发球旋转性质判断的准确性和反应时均有显著性差异;对发球落点判断的准确性和反应时专家组优于新手组;2组运动员不同空间阻断对发球旋转性质及落点判断均有显著性差异;在落点和旋转判断上,球拍阻断部位低于躯干阻断部位,躯干阻断部位低于头部阻断部位.优秀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综合更多有效信息对发球旋转和落点作出有效判断,此能力可作为考察能否成为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新手-熟手-专家”研究范式,对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注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发现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注意品质的特点及其专家型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特征的核心指标,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训练和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由北京师范大学殷恒婵老师编制的《注意力测验》,对140名乒乓球运动员(有效人数132人,男82人,女50人)进行注意能力测试.结果:新手组、熟手组、专家组在注意分配能力及注意广度方面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注意稳定性和注意转移方面,专家组的注意能力显著优于新手组和熟手组(P<0.05).结论:可将注意的稳定与集中、注意的转移(灵活性)、注意分配作为乒乓球专项选材与训练监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排球运动员观察运动情境图片的眼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取专家-新手范式,利用眼动仪记录专家运动员、一般运动员和新手在观察运动情境图片时的眼动规律,了解排球运动员的视觉信息特征,分析被试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研究表明,专家组对排球情境图片信息的加工更为细致,他们的首、次注视点时间较长,注视次数少,注视持续时间较长,与新手组有显著差异.专家组的注视范围较为宽广,注视点少而分散.被试的注视多以球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散开,重要信息区内都有较多的视觉注视.图片材料的不同对于被试的首注视点、次注视点时间以及瞳孔直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反应时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特征的重要指标,然而以往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通过采用自编程序的微机视觉反应时测验,以不同反应时与竞技能力的相关差异,探讨影响竞技能力的神经机制。反应时测试有简单反应时、复杂反应时二刺激、辨别反应时二刺激、复杂反应时四刺激和翻转反应时四刺激。46名男队员和61名女队员按成绩分成优秀和一般两组,结果发现:简单反应时复杂反应四刺激和翻转反应四刺激指标在不同水平男女运动员中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简单反应时不显著。翻转反应时在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之间差异效果量为最大。结果提示: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与信息加工速度有关,还与信息复杂程度有关,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加工复杂信息更具优势,灵活的神经转换机制可能是影响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中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不同时间阻断视频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预判准确率和反应时的影响,并考察知觉动作匹配程度(按键反应、动作反应)对运动员接发球的影响.25名男性被试有偿参加试验,包括专家组(7名一级运动员)、中等水平组(10名二级运动员)和新手组(8名业余爱好者).结果表明:随着时间阻断的增加,预判准确率上升,反应时缩短,专家组的预判准确率和反应时显著优于中等水平组和新手组;按键反应的准确率高于动作反应时的准确率,但反应时长于动作反应的反应时,专家组的动作反应时和准确率明显优于新手组;与新手组相比,专家组的接发球反应时多集中在最佳接发球时间区域,对接发球时机的判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不同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模式,揭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认知加工策略及眼动特征,有助于更好的解释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实验采用Dikablis Pro头戴式眼动仪,以"专家-新手"为研究范式,10名二级篮球运动员、10名普通大学生作为被试,让被试观看实验材料同时记录专家组与新手组的运动决策和眼动特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