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浅谈老子“自然”概念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自然"概念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包括:"自然"是"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自然"是一种内在本性;"自然"是真实、质朴的品质;"自然"是指一种理想的状态或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魏晋时期,玄学美学本体论由自然宇宙观转向了人文本体观,玄学的"自然"主义思想是对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继承方面:"自然"即"道性"本体。超越方面:"自然"即"精神生命"的自由性;"自然"即返归本真存在的生命自觉。魏晋玄学作为人生本体之学,其命意在于精神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在于借本体的追问,给生命的自由找一个终极的依据,借对"自然"本体的确认,为无限的、自由的、自然本真的生命作注释,从而使生命返归本真的存在状态,成就个体生命的诗意自然、自由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道家世界的"自然"图景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指"道性自然",涵摄"自然生成论"与"自然本体论"双重意蕴;二是指"物性自然",即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三是指"人的自然",即方法论与境界论意义上的"自然"。但"自然"并非一高居于"道"之上的范畴,"道法自然"表达的基本意蕴是"道"作为最高范畴已无别的效法者。作为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哲学形上学建构,"自然"落实到人生和政治上即"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4.
穆树红 《考试周刊》2009,(17):39-40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到了"自然英旨"的观点,"自然英旨"观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然美、真美,诗之声韵应符合自然,应当以"直寻"为创作方法,诗歌创作也是作家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自然英旨"观反对"用典"和讲究"声病"之风。与此同时诗歌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还注重文采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是理解老子哲学思想的关键,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老子思想的形成是从对自然的关注起步的。老子抽象的最高范畴——道——就是源于可以感知的大自然,"自然"是老子思想的发源地并贯穿其思想的各个方面,老子用"自然"将其学说建成体系,以"道法自然"为哲学的逻辑起点阐发了"自然"的宇宙观、认识论和辩证法及社会政治观。  相似文献   

6.
作家韩少功的个人体验提供了一个"返魅"的范例,他的跨文体作品《山南水北》描述了真实世界中一个不可思议的自然生态圈。韩少功不再以"从人到自然"的思维向度审视世界,他投身于山水之间,去静心体察自然的神力,从而能够心存诚恳、恢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发现"上帝"的在场,找到人生的落脚点。文章认为,自然的"魅性"从来就未曾消失,真正消失的是人感受自然、与自然相处的能力。真正迷失的不是自然的神力,而是人类的本心,是现代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这一点的标志性事物是现代都市。生态批评应该抛弃掉"人类中心还是自然中心"无休止的争论,开启政治性的批评维度。  相似文献   

7.
“人化自然”与人类"人化自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人的智力、体力外化、物化的结果。"人化自然"一方面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又是人的自然化,因而它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虽然如此,但从主体性的角度看,"人化自然"本质上是属人的。因此我们说"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8.
将已有的"人化自然"概念加以细化分类,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在能动的改造自然的问题全面诠释并运用辩证思想与人类能动改造自然的目的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人化自然"分为"主动人化自然"与"被动人化自然"两种。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细化,而且是在具体内容和对"人化自然"这一人类改造自然的过渡类型所产生的影响的细化,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伟大哲人和思想家,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提出天地万物是由自然生成的思想家之一。"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境界,而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本文由"道"体到"德"用,从道的含义、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刚柔相济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思想所主张或提倡的"道",尤其是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在管理哲学思想领域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以老子的"自然无为"为主线,结合老子的辩证哲理,引申出"反者道之动"、"柔弱胜刚强"、"处下谦退"等一系列管理哲学思想,构成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用它来和现代管理对照,探索它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亚敏 《考试周刊》2010,(34):29-30
本文主要通过中日两国的神话传说、对树木、自然的情感,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渗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表现了日本人"爱自然、嫌人为"和中国人"轻自然、重人为"的不同自然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又探求了形成不同审美意识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哲学的视角提出"以自然为本"的理论命题,对"以自然为本"的理念进行了哲学思辨,论述了"以自然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以人为本"和出现的"过度人本关怀"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批评。认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我们应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除了具有"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外,还应倡导"以自然为本"的开发理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从荒芜走向文明,经历了"惧怕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阶段.本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设计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源于自然,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更应该回归自然,绿色设计和废弃品设计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代表着未来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自然之道与文贵自然魏家川刘勰原道时标举"自然",论文时也倡言"自然"。'自然"一词在《文心雕龙》中多次出现,成为刘勰言说"因文明道"大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正如纪昀所说:"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本文试以刘勰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绿色教育"的"绿色"出发,在对"绿色"自然的、历史的诠释中发掘出最能代表"绿色"特性的三个层面"自然"、"和谐""、美",并结合职业教育职业理念、人本理念,将"绿色"植入其中,形成"绿色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对近期可能达到的绿色教育程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一生坎坷,故而在词作中对"黄花"、"风雨"意象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黄花"不仅是个人外在凄婉哀怨的象征,更是其内在高洁孤独的象征;"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更是情感的风雨。"黄花"与"风雨"意象在内涵上总是紧密相联:自然风雨之于自然的菊花,造成了"满地黄花堆积"的苍凉秋景;而人生风雨之于李清照,凝成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苦心境。  相似文献   

17.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有两特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道是唯一整体;道无所不在,是永恒的真实,称为究竟真实。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自然"的境界,"道"的境界,自由的境界,亦即是美的境界,即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潜水鸟"中展示的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的局限性、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和人类中心主义对于社会和人的危害性,揭示"潜水鸟"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的主题,试图唤醒人们正视人类中心主义幻觉,认识自然的内在价值,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诗选》收录了英国浪漫派湖畔诗人华兹华斯108首诗歌,其中无题诗有29首,达到总数的1/4以上。无题诗名曰"无题",实则较某些"有题"诗蕴含了更深刻的主题。华兹华斯"鸽舍时代"的经典无题诗《无题·虹》的主题由"讴歌童心"与"赞美自然"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可以概括为永生的信息存在于童心与自然之中。"讴歌童心"源自《致蝴蝶》、《麻雀窝》;"赞美自然"源自《廷腾寺》、《水仙》等诗作。从虹与童心、虹与自然以及虹与永生多维度解析《无题·虹》的主题,以期为华兹华斯系列无题诗的解析拓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生命分为四维,即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结构包括五个维度,即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社会支持。生理、心理分别评价大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为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提供了"环境";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通过"行为"影响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同时从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中获得"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