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今山东菏泽人。他曾率起义大军几度出山东,转战大江南北,并于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门上插艾是现在仍然流行的民俗,艾草有香味,可以驱虫,但把艾草插在门上却来源于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故事。黄巢在唐僖宗年间起兵造反,攻城夺隘,杀富济贫。皇帝派兵去镇压,宫府并且诬蔑黄巢的队伍杀人不眨眼,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一些没有见过黄巢义军的老百姓不明真相,轻信了官府的宣传,一听说黄巢来了,就纷纷出逃。  相似文献   

3.
小学课本历史上册第十八课《黄巢攻克潼关入长安》中,提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末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一首用比兴手法写的托物喻志的诗。黄巢赋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长期以来对黄巢、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和义和拳运动的一味颂扬,对曹操的肯定评价和对武训的否定评价提出置疑,论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上还需继续清“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有奖竞猜6则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一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虽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曰。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家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题菊花》。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菊花迎风霜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懑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 (投影诗歌)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一首诗《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点击)黄巢在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有朝一日为王之后的梦想——希望菊花与桃花一样能够享受春天的温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也曾经作过一次“帝王梦”,(点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他有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相似文献   

7.
《水浒》中的宋江,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篡夺梁山起义军的领导权,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交出武装,屈膝投降,成为封建王朝的忠实走狗、屠杀革命人民的急先锋。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触动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决不是革命,而是不折不扣的修正主义。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曾经发生过大小数百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斗争锋芒都是指向封建剥削制度和包括皇帝在内的整个封建政权的。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要用农民革命政权代替汉朝封建政权。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表现出决心推翻唐王朝的豪迈气概。与宋江同时的方腊,“仗义而  相似文献   

8.
《水浒》中那个农民革命的叛徒,地主阶级的忠实奴才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曾在江州潯阳楼上题过一首所谓“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被一些人誉为农民起义“杰出的领袖”的宋江,竟公然以轻蔑的口吻嘲笑历史上杰出的农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唐朝末年王仙芝、黄巢领导农民起义的历史过程,并懂得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黄巢起义的经过与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唐期初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取得怎样的效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唐朝初期,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实施了较为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国内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在与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交流方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亲,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这些事件都成为历史上的大事而载入史册。但到了唐朝后期,统治阶级越来越腐朽,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这节课要讲的就是:唐末人民不愿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终于举行了  相似文献   

10.
小V填字游戏     
横向:1张艺谋新片的片名,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一句诗。2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一位传教士,曾得到万历皇帝的召见。3“UFO”的中文意思。4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创建的革命组织。5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以严格的规则和纪律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1.
从黄巢家庭出身、起义前职业看,这个农民起义领袖是特殊的农村游商,为地主阶级下层成员;黄巢起义前、起义中的作为表明,他主要是为自己政治报复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代表的是地主阶段下层,即中小商人、地主的利益,这种奋斗行为与起义农民奋斗目标有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在农民战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着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是不是皇权主义者,农民起义领袖有没有皇权主义思想。在讨论中,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有,一种认为无。有无之中又存在互相渗透,即主张有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无,主张无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有。史学领域内的这个争鸣,在林彪、“四人帮”横行肆虐时期遭到扼杀,谁如果认为农民起义领袖有皇权主义思想,就会被戴上“污蔑农民革命”、“污蔑贫下中农”的帽子。大家吓得不敢吭声了。“四人帮”的反革命极左路线在史学领域中泛滥成灾了。讲中国古代史只讲农民起义(后来又只讲所谓的儒法斗争),每次农民起义只讲一个,最多二个起义领袖,而讲这几个农民领袖的时候就拼命拔高,把他们说得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品德,描绘成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3.
唐朝自穆宗以后,日趋衰落。到了懿宗、僖宗时,唐王朝更是危机四伏,民不聊生,当时即有国有“九破”,民有“八苦”的说法。人民忍无可忍,唯有揭竿而起。公元860年,发生了浙东裘甫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十四年后,黄巢领导的全国性农民大起义也爆发了。在这疾风暴雨的阶级斗争中,农民起义军摧垮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封建统治思想也遭到严重打击,因此,出现了像皮日休、无能子和谭  相似文献   

14.
一我这里所要说的宋江,既不是历史上的宋江,也不是经过金圣叹改造过后七十一回本《永浒》里的宋江。而是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里的即原来的那个宋江.自来评论《水浒》者,对宋江的评价分歧最大。有人说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农民起义军中的杰出领袖;有人说他是农民起义队伍中的叛徒,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也有人想把这冰炭不能相容的二者调和起来,说宋江前期是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领袖,后期是农民起义军中的叛徒,是镇压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15.
略论项羽     
项羽是否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史学界的看法还不一致,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是杨翼骧先生在1954年“历史教学”第四期上“为甚么项羽是农民起义领袖?”一文中,把项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来考查,在灭秦时,是代表着农民阶级利益的,因此是农民起义领袖;灭秦后分封十八王,违反了历史统一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是代表旧贵族的反动利益,因此导致项羽的最后失败。一是同年张传玺先生在“文史哲”第十期上“项羽评论”一文中,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尽管有其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他自始至终是站在旧贵族利益的立场上,是为了挽救其本阶级没落的命运的,在整个反秦斗争中没有转变为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起义,从而否定了项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近来,仔细地看了有关秦末农民起义的材料后,觉得上述两种说法有可取之点,但也还有可以商讨的  相似文献   

16.
这个俗语出自小说《隋唐演义》。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投瓦岗寨。失败后归顺唐朝,西平突厥,功劳赫赫。此人憨厚耿直,手执板斧,常伏于半路杀出,故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之说。  相似文献   

17.
刘邦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参加者。史学界的一些同志曾据此给他戴上“农民起义领袖”的桂冠。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有其探讨的必要,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刘邦在推翻泰王朝统治中起了作用,但不能因此就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要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价,首先需要弄清刘邦是抱什么目的,在什么情况下卷入起义洪流中来  相似文献   

18.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首《题菊花》被选进初中教材,是唐末农民战争领袖黄巢的一首诗。由于农民战争的积极一面历来被人为夸大,因此便有人用“鲜明的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放情感和宏伟抱负”“显示了诗人改天换地的伟大胸怀和英雄气概”等赞美之语评价这首诗。但看看黄巢的所作所为,就可知道这种赞美其实大谬!黄巢屡次科举均以落第告终,愤怒的他离开长安时扔下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杀气腾腾的誓言。诗中的杀伐声,和后来黄巢践踏长安的铁骑…  相似文献   

19.
方胜 《课外阅读》2008,(12):22-24
随着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热播与炒作,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一诗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诗云:  相似文献   

20.
铸成大错     
语出《资治通鉴·唐纪》:"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朱温本是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因作战失败,在左右的劝说下,投降了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