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赵羽 《文教资料》2007,(23):143-145
庄子哲学有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道"。在《庄子》中,"道"既是代表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代表一切物质、精神、客观的、主观的概念的本源。庄子"道"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庄子丰富的美学思想也多缘"道"而来,其艺术精神体现着"道"的特征。在庄子的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范畴,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庄子之"道",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超越性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意境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或“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庄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真正的美学性质。它不仅把中国艺术家引向无限广阔的山水自然,使他们从中汲取永不枯竭的生命饮料,而且为中国古典艺术形成整体的、时空自由的意境特点确定了审美心理原则。受庄子(包括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总体趋向于一种宝贵的纯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先生探讨中国艺术精神以道家尤其是庄子为精髓和根本,认为这种纯艺术精神最终落实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上。徐氏在中国艺术精神之落实所得的“偏”,与他对中国艺术精神主体挖掘所呈现的“全”,不能相圆融,因而出现阐释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艺术精神》这部著作作全面而扼要的评述:介绍了著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分析了这部专著的基本架构,指出著者由孔子、庄子这二个典型导出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是“为人生的艺术”的结论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同时阐释了这部著作的现实意义及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庄子及其学说对中国艺术精神之生成具有立体而又根底性的意义.其贵生、安命的处世之道,乃后世文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他们寄情艺术的缘由所在;其"虚"的体道工夫,亦为后世文人进行艺术创作的心理前提;其体道时所呈现的至乐、逍遥的精神状态,恰是后世文人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而庄子对真与自然这种价值形态的推崇,正与后世许多文人所领悟到的最高艺术境界相融通.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艺术特质除了以虚构的艺术形象来阐明哲理外,更表现在他为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而对人精神境界的艺术描绘。即:(1)“虚静”境界形象化,艺术化。(2)对“悟”在人与物勾通中的特殊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此二者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影响久远,而首先于魏晋有比较集中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庄子都是在阐述哲学观点中指向艺术的,孔子认为艺术只可取"游"的态度,强调"礼而艺""艺而游";庄子直接对"游"发问,主张艺术家要绝对自由、不受拘束,追求通过"心斋"、"坐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又是呈现于艺术精神之上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二者的艺术观加以比较,以期同中寻异、异中寻同,从而更好的把握中国艺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庄子的研究中,人们多关注庄子出世思想而忽视其忧世情怀和救世精神。其实庄子具有深沉浓郁的救世情怀,主要表现为对浑浊社会的批判,关于生存出路的探索和对心灵自由的追寻,通过"内向的心治"来拯救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认为中国的文化归本于心,心是一切文化的价值根源,亦是道德、艺术的价值根源。心之所出为性,所以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考察落实于中国的人性论史上,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考察也是根基于此。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本文所要谈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心性是仁善,以此心性为基础的儒家的艺术精神则为美善合一。而儒家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于音乐上,乐曲中出,即乐由性出,所以有乐合同,有仁善之音。而儒家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在最高境界中的合一。  相似文献   

10.
潘天寿先生是近现代杰出的大画家,是一位以"精神性"为依恃来从事艺术,从事"丰富而深刻灵魂生活"表达的艺术家。他以艺术本身作为救赎自我灵魂的"宗教",用尽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宣泄出内心的真实感情,以真善美的美好情感给别人的心灵以感动和慰藉。他要求他的学生们对艺术要有持久的热情,告诫学生艺术要着眼于创造。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精神对我们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庄子》寓言中涉及文学与自然关系的言论十分丰富,其中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对自然之"道"的阐释,隐喻修辞手段的"生态化"取向以及绿色修辞言说对"天人合一"精神的揭示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庄子》寓言修辞的生态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方明 《巢湖师专学报》2012,(4):60-63,79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出现的意义在于它所标志的是一种新的艺术精神, 在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 魏晋精神对文人画有着深远的影响。文人画的艺术精神体现了魏晋人格的自由精神, 即表现为视艺术为艺术家生命体验与情感体验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观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原因即在于这是他"自己"的理论。"人生的艺术化"表面看来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它却牵系着朱光潜的美学探索,潜含着一种美学精神,中国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构成了这种精神的诗性底蕴。朱光潜常以庄子"鱼相与忘于江湖"的说法来描述艺术化的人生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又可以庄子"诱然皆生而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无我"、"化"的意念进行具体的阐明。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其早就具有了现实主义精神。从史前艺术到中世纪艺术,都可以找到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存在,而文艺复兴更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集大成者。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精神在西方现代艺术却越来越少见。我国当今的艺术不可避免的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并且出现了一些完全脱离中国现实的艺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着重对史前艺术、古希腊艺术、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论述,从而强调了现实主义精神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期望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家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南田画学,博大精深,承上启下。他的境界论绘画美学思想既是对清之前中国艺术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对他之后的清一代绘画思想有深远影响,他的唾斥"摹古",推崇"情"、"意","静、净"为尚,追求"高逸"的画学理论,他那流荡的气韵、荒寒的境界、神气的标准、高逸的韵味的山水画境界,对后来清画家的山水品格影响深远!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受庄子影响之巨之深,中国古代画家中恐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庄子的艺术精神,融入了恽氏的血脉,化入了恽氏的画魂。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杂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的形成、发展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当代杂技创作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主题晚会的兴起,与戏曲、舞蹈的嫁接,都使杂技的文化含量在不断提升。杂技人牢牢把握"技"是杂技的本体、"艺"是杂技的神韵的创作理念,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点,传统文化精神才是中国杂技的生命。当回顾近年来的精品之作时,不难发现,那些作品中闪烁的不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吗?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杂技这个载体体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能够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宣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绘画艺术为切入点,结合接受美学分析法,从艺术发展史与当代艺术的纵横两个方面揭示出前卫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与态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说明前卫艺术精神就是人类探索进取、反省自励的最根本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9.
<庄子>对音乐的论述无形式上的系统,宇宙化的音乐是能表现"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天地境界"天乐".庄子讲求在"虽出人工,宛若天成"的艺术技巧修养的基础上,经过精神修养,实现音乐与宇宙的和谐为一.他强调适性之乐,注重音乐的个体娱乐性,而不是群体的政治教化.本文旨在通过<庄子>的道论,根据"法天贵真"的主旨,批判儒墨乐论,探讨庄子乐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