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画艺术是一种有别于架上艺术、独属于信息化时代的文化艺术形态。而作为一部动画的核心组成部分——动画角色的成功与否决定该部动画的成败,而这部动画片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会随着动画的成功得到更好的传播与扩散。纵观中国文化语境中能够广泛流传的动画形象,都是在民族文化艺术中提炼出来的经典的动画形象。湘西地区杂居着土家、苗、瑶、侗、白等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趣,也铸就了璀璨多姿的民间艺术与丰富多彩的美术形式。本文从湘西民间艺术中提取元素,将传统民族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现代动画形象的设计当中,从而使动画角色设计更加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2.
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巨大作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动画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依据动画文化学关于动画的"传承"特性、动画的"文化"体验来论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运用动画的形式进行传承的优势所在,从而更加肯定了当今探索运用动画的方式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画是一门广征博取的艺术形式,它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和有容乃大的艺术气质成就了艺术动画的诞生,也成就了宫崎骏等动画大师的成功之路。于此相比,当下的国产动画形式单一,普遍缺乏民族特色和原创性,渐渐沉默在他性文化的阴霾之中。文章尝试将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服饰文化与动画角色设计相融合,探讨民族风味的动画角色设计的方法。以鄂温克题材动画和民间传统服饰的结合经验,探讨鄂温克风味的动画角色设计,一定程度上营造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内容和形式,为未来动画创作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表演工作坊"相声剧所由诞生的特殊土壤,使其在叙事结构、角色设置等方面,体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现代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困境;在主题上则高度关切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追寻与赓续,并在技术上实验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以此作为从困境中突围的努力方向。台湾相声剧充分汲取民族艺术的养分,用现代剧场观念改造相声这一古老的说唱艺术,不仅开发了民间曲艺的现代潜力,而且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充分借用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开展技术革新,从而造就了一种超越于一般民俗艺术的文人化的高级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印文化是有着相似性的东方多元文化。印度佛教中的"非暴力"思想与儒家"和"文化思想在中印两国文化中具有最显著的相似性,它们都把对"和平,和睦与和谐"的追求作为两国文化的价值诉求。"非暴力"思想与"和"思想是人类和平、和睦相处的一剂良药,具有普世价值。它们的价值导向为两国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提供了新的文化选择思维范式,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画学派"作品风格多样,有传统二维动画,也有偶动画、剪纸动画等,还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动画艺术之林。其动画角色的动作表演或借鉴民族传统舞蹈,或来源于传统戏曲表演,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动作相糅合,形成写实、夸张、戏曲等诸多风格,具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结构",即对复调艺术及音乐节奏的运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成功再现原作"音乐结构"中"轻"与"重"的回旋、"快"与"慢"的变奏。这不仅是对小说精神与小说形式相对忠实的视听解读,也是使电影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进行音乐化探索的意义。在影像时代,小说的形式将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一种世界性、大众性的艺术形式,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俄两国接触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加强对俄语电影对白的翻译力度.电影对白翻译是一门艺术,尽管其与文学翻译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在更大程度上它还受制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时间、空间等限制因素以及中俄两国的文化差异,尽量做到高低适中,左右适度.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动画作品作为集多元化文学元素于一身的文艺表现形式,在文化传承中彰显着自身独特的心灵体验美质。认为它以"兴观群怨"的理论支柱为依托,以现代技术为衍生媒介,建构了独特而崭新的"动画诗学",是中国传统诗学具有转换意义的一次现代审美尝试。传统诗学中的"兴观群怨"观在构筑动画诗学深层意蕴的同时也丰富了其艺术能指。动画作品对传统诗学观的延承与转换过程中,形成了审美的"同嗜"力量,并在文学史传统"内在理路"的规约下诠释了"兴观群怨"诗学观的现代生存境遇,完成了自身的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中国电影在掌握西方电影技艺的同时,亦融汇传统文化形式和伦理精神,构成了一个混杂民族意识与现代技艺、道德理想与商业诉求的电影文化潮流。萌芽之初的中国电影以传统剧目、文明戏等为主要题材来源,在强烈商业化追求中蕴含了无意识的本土化趋向,而社会伦理片的成功,则初步实现了中国电影在题材风格和价值伦理层面的民族化。由古装稗史片演化而来的武侠神怪片,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类型片风潮,并为世界电影贡献了一个完全"中国化"的电影类型。早期中国电影通过商业竞争与艺术创新,基本完成了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使之成为世界电影格局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奠定了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动画是一种通过捕捉一系列的动作影像,快速播放而产生的一种电影艺术。和其它娱乐形式一样,动画形式随着时间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早期的木偶剧、橡皮泥动画到赛璐璐电影动画,从有强烈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剪纸片和水墨动画到代表动画发展最高水平的迪斯尼、梦工厂,动画提供了把人类最神奇的能力——想象力具体化的空间,把观众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新兴媒体的出现,动画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而动画形式也变得更加的丰富。  相似文献   

12.
叶显玉 《少儿美术》2020,(2):34-34,36
会动的“画”是一种既有趣又简单的动画形式,也是动画或者电影制作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它应用视觉暂留原理,将人物、动物的造型设计在一个连续相关联的画面中.以游戏形式的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感受会动的“画”,并学会创作会动的“画”,体验自己的画作“动”起来的奇妙感觉。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不仅仅要启发学生们探究了解各种形式会动的画,提高学生的造型与设计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课堂里打开一条康庄大道,引领学生们探索和发现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动画的辉煌与贡献,在情感上体会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直面我们国家动画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时代里,结盟计算机课堂,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擦出希望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教父》是一部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对小说进行了重塑。两种艺术形式在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差异。电影通过人物形象的改造完成了对主题的深化,同时对原著进行了情节拓展,展现了比文学更立体的世界。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表现形式在社会文化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承载了不同使命与文化意义。它们使命定位上的不同,使小说与电影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水墨动画是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引进到动画制作的形式当中,注重对意境的追求,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水墨动画在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水墨动画的传承与创新要建立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以中国水墨画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并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才能成为民族性、世界性的新型的水墨动画。  相似文献   

16.
<正>《罗山皮影风格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简介(左)河南罗山皮影采用平面雕刻的手法,造型外简内繁,具有对称、均衡、节奏的形式美感,色彩风格艳丽。《罗山皮影风格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保留了罗山皮影角色平面化、装饰性强的艺术特点,并将唐僧师徒与佛祖造型与现代扁平化设计手法相结合,提炼出点、线、面、镂空穿插结合的构成形式,既保留了罗山皮影的艺术特点,又体现出现代动画凝练概括的造型特征。作品通过设计实践探寻传统文化与数字动画的结合创新,既传承了传统民间艺术,也赋予了动画独特的民族魅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媒,备受关注。日本电影成为我们了解日本民族以厦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电影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艺术形式,而片名如同电影的商标,因此它的翻译尤为重要。本文从中日两国的文字渊源入手,结合当前日本电影片名中日本汉字词的翻译现状,指出日本片名翻译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情理对峙”是传统文化之下个体生存的一种典型处境。长期抒情文学传统包含了由此产生的大量“悲情原型”,此类阅读经验参与民族主体性的构成,并在叙事艺术兴起之后以“苦戏”的方式延续和加强。在详细分析两部早期中国电影“苦戏”模式的基础之上,广泛论及了中国主流电影及电视创作,说明这一传统文化因素的发展变化及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一直作为一门民族艺术被广泛流传。中国动画虽然始终处于逐步发展的状态,但是想要在国际动画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要充分具备独特性,这就要求中国动画必须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华,尤其是传统戏曲的元素。因此,本文对传统戏曲元素与中国动画的结合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的特色动画有其不可替代的民族价值。在当前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扶植下动画产量逐年递增,但少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精品。市面上大量充斥着的是模仿他国的"低龄"动画,而既富有民族特色又有艺术感染力的水墨动画在市面上则如销声匿迹般全然不见踪影,由此可见振兴民族动画已成当务之急。笔者拟从水墨动画的民族特色说起,通过与美、日等国的动画进行比较,发现国产动画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水墨动画在技术与题材上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