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从考古发现看古蜀生产经济杨德谦先秦时期,蜀地气候温润,植物繁茂,阔叶林、针叶林、菊科和水龙骨科为主的草木及蕨类植物均有分布,河道纵横,湖沼棋布,各类食草、食肉动物、水生动物生长其间,"山林泽渔,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华阳国志·蜀志》)。在...  相似文献   

2.
龙潭观瀑     
山无水不活,少了水的山总是让人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儿灵气;水是山的血脉、山的精神。 泰山石灵水也秀。溪谷把泰山分成了6个扇状的景区,于是便有了“幽、旷、奥、秀、妙、丽”各景区。自古命名的56处瀑布潭池,一到雨丰水涨的夏天,山格外抖起了精神,有溪皆流水,无潭不涌泉,崖崖瀑飞溅,整座山活了。 登山赏景岂能不看水?泰山上看水最佳处在黑龙潭。黑龙潭位于西溪中下端,因传说壮士小黑龙战胜邪恶而得名。还相传与东海相通。西溪因具通天之势又名通天河,常年流水越过长寿桥底巨大石坪,随悬崖垂落潭内,崖陡流湍,形成“长虹飞瀑…  相似文献   

3.
2008年,南汇区档案馆在前3年编辑出版《南汇印象》、《桃花魅影》、《桃花盛开的地方》和《大地风采》的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图文并茂的《走向海洋——媒体笔下的东方大港》一书,该书将媒体中关于洋山深水港建设全过程的精彩报道整合成序幕、海港、港城、大桥、道路、精神6个篇章,每个篇章内按建设时间顺序排列,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洋山深水港从20世纪90年代初构想到2006年底建成开港的全过程,以及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凝聚和光大的“洋山精神”。  相似文献   

4.
月月     
柏叶  鲁斌 《滇中文化》2000,(1):35-36
我观赏过许多地方的山,有些还是所谓的名山,但细细体味过后,却没有一座山真正在我心中留下过难忘的印象。这也许是我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然而我又想,有些名山不就是划了几处景点,建了几个凉亭么,要寻山的性情、山的品质、山的灵秀,那可就难了。  相似文献   

5.
入了粤东、闽西一带客家地区,山岭绵延起伏,山多溪流,山随着水转,水绕着山流。有山的地方就有村庄,有村庄地方就可闻到客家妇女唱山歌,歌声嘹亮动听,响彻山谷。  相似文献   

6.
早期人类对于野生的植物,尤其是可以食用的植物,自然而然有着栽培的想法。所谓“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的传说,是农业社会诞生的标志。栽培植物,尤其是粮食作物,把人类从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惠赠,转变为主动地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这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牌意义。因此,植物种植栽培的历史,是人类文化史...  相似文献   

7.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12,(12):80-81
想去水目山游玩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终于有幸前往。在祥云县城稍做停留后,我们一行四人便驱车奔向据说安放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的水目山。以前曾经间或翻阅过一些关于水目山史料,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和尚受戒、吴三桂问卜、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等记载,都充分说明着水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望丛古韵     
吴德翔 《寻根》2005,(6):95-97
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已定居于成都平原。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的郫县曾是古蜀国的都邑,郫县的西南郊至今尚有古蜀国望帝杜宇、丛帝鳖灵的陵墓和专祠。宋陈皋《杜宇鳖灵二坟记》称:“杜宇、鳖灵墓,在郫县南一里,二冢相对峙若丘山。”为川内最古老的帝王陵墓。  相似文献   

9.
品味大龙泉     
易门的大龙泉,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大龙泉集山、水、林、鸟为一体,却又各具特色。大龙泉的山,山势挺拔景色峻秀。大龙泉的水,水质清澈甘甜清凉。大龙泉的林,林茂叶密浓绿滴翠。大龙泉的鸟,鸟鸣雀舞艳丽多姿。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是龙泉公园的地貌特征。三山环抱,是指大龙泉是由南、西、北三座山环抱而成;一水中流,是指大龙泉水从三座山中间穿过向东流淌而去。环抱大龙泉的三座山,一样的挺拔峻秀,一样的浓绿滴翠,一样的莽莽苍苍。这三座山,还有一点相同,就是都有林荫小道通往其间。这些林荫小道,或攀越而上,或环绕而行,使大龙泉山上优美的风光景色不仅可望而且可及。当然,这三座山的景色和相貌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佛教的四大名山翟萍佛教四大名山的提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五台、普陀、峨嵋、九华并称为"四大名山",是明代以后的事。"五山十刹".经元明动乱,久已衰竭。明代,四海统一,信徒活动范围也远远超过唐末和唐宋时期。于是,"四大名山"应运而生。四大名山虽然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