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纸活动背景:在引导孩子进行区角游戏“撕纸”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撕纸动作感兴趣,喜欢把撕下的纸撒在地上,再用脚去踩。当教师引导他们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时,他们却不愿意;当教师把碎纸捡起来团成一个小纸球时,他们又兴致勃勃,争相模仿,于是,就有了活动“玩纸”。孩子的已有经验:有撕手工纸和广告纸的经验,有在户外玩球、扔球的经验。目标:1.通过撕纸、抛纸、团纸、扔纸球等活动锻炼小肌肉和大肌肉的动作。2.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准备:1.各种质地、大小的纸张。2.大纸箱一个,质量较好的大塑料袋两只。3.在活动室上空吊…  相似文献   

2.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是一堂普通的撕纸课。我鼓励孩子撕纸,撕各种奇形怪状的、随心所欲的形状,让他们感知纸的美妙,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过程。但面对自己手中那张完整的纸,有的孩子却怯懦着、畏缩着、迟疑着,久久不肯动手,最终放弃。归为一句:我不会,我不敢。六岁的孩子,谁束缚了你的手脚、束缚了你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正>喜欢涂涂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无论是处于孩童时期的小朋友还是已经有一定绘画技巧的孩子,只要给他们一支笔、一张纸,他们就可以创造无尽的可能。有的小朋友喜欢随意地撕纸,许多家长可能都会注重孩子绘画才艺方面的培养,却对孩子的撕纸行为认为是在捣乱、把地上弄得一团糟,往往忽视撕纸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群还处于发育中,而撕贴活动又正好可以帮助小朋友锻炼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正好可以投其所好,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做事耐心、细致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一声声"老师,我不会撕……""老师,我撕破了……"我就知道,孩子们在撕纸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中班学期初,孩子们初次接触撕纸活动,觉得既新奇,又有趣,动手能力、主动力都被调动了起来,但效果并不乐观,起初几次撕纸活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让我感到很困惑,看着孩子们对撕纸活动欲罢不能的样子,我认为对撕纸活动的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认清几个误区1.撕纸活动不是单纯的玩纸,拿纸撕着玩,而是要用手撕出物体的简单形状和轮廓,是一种手的精细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撕贴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对小班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来说,撕纸技能是不局限的,只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向前向后对立地撕,并把纸撕下就是小班幼儿学习撕纸的方法,但这必须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幼儿愿意动手进行撕纸活动,所以激发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仅让幼儿这样练习,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会很快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撕纸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王艳芳 《师道》2004,(8):27-27
孩子们上节课是撕纸课,也可能是意犹未尽吧!等着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孩子还拿着一些纸在手上撕,结果满地都是纸屑。我看见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声地告诉他把纸屑捡起来。  相似文献   

7.
研讨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着"教师如何开展美术作品评价"这个问题,我们组织美术课题组教师观摩了幼儿园大班的命题撕纸贴画<七彩太阳>活动. 情景实录一: 孩子们进行撕纸贴画创作,教师巡视到一名男孩面前.他的纸上赫然贴着一个黑太阳.老师小声干预:"哎呀,怎么是黑太阳?脏兮兮的.今天贴的是七彩太阳啊.给你一张纸,重贴吧."孩子点点头,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8.
eripepot@126.com问:我的孩子10个月大,如果不合他的意,他就会伸手打人。比如,他喜欢撕纸,把纸撕成小块后会往嘴里放,我们上前制止他,他就伸手打人。请问,孩子喜欢打人要如何教育才好?答:孩子打人,可能是在模仿(如家长以打人吓唬、惩罚孩子),也可能是自己无意的打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核心目标:1.在游戏情景中练习有目的地撕纸,锻炼手指动作的灵活性。2.大胆想象通过撕与添加的方式表现不同的动物。3.感受撕纸活动带来的创意与快乐。相关目标:通过对不同形状纸的想象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逛动物园的经验。环境准备:1.场地准备:布置成动物园的场景:将树、草坪、池塘、动物图片等贴在地面上,音乐。2.彩色大正方形纸两张(教师用),幼儿人手两  相似文献   

10.
忻怡 《早期教育》2002,(3):38-39
带着“教师如何开展美术作品评价”这个问题,我们组织美术课题组教师观摩了幼儿园大班的命题撕纸贴画《七彩太阳》活动。情景实录一:孩子们进行撕纸贴画创作,教师巡视到一名男孩面前。他的纸上赫然贴  相似文献   

11.
一把剪刀,一张纸,一会儿功夫,刚拍死的蚊子,便在剪下栩栩如生。手法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呀,头太大了,得重剪。”孩子好像并不满意。 在平谷县乐政务乡中心幼儿园,一个离著名风景区京东大峡谷不远的地方,锯末染成五颜六色,鱼骨白得耀眼,麻头做成了印章,蚂蚱、野花、剪纸满墙,质朴的农家子弟正工作:沿着打过、没打过孔的轮廓撕纸,或者直接撕纸;沿着纸的轮廓剪,或者直接剪;用竹签在涂有广告色的玻璃上刻画;在老师教的鱼上面,加一加,变一变,剪出有自己的情感、认识和想法的鱼,或者干脆自由创作。 一般来说,从撕到剪到刻画最后到创作,大概要三  相似文献   

12.
绘画、剪纸、染纸、撕纸、泥工等民间美术工艺活动,在发展幼儿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拼搭七巧板能满足幼儿的无意想象  相似文献   

13.
《早期教育》2005,(9):F0002-F0002
纸是没有生命的.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无锡市惠龙幼儿园的教师们以幼儿撕纸艺术活动为切入口,运用创新方法,设计和组织撕纸活动,使其由过去单纯发展幼儿动作为目的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价值在内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从小班开始我就教幼儿撕纸,先是撕长条、撕小块,接着撕不规则图形。现在幼儿进入中班,我又尝试教他们“撕纸贴画”。我的主要做法是: 1.培养幼儿目测撕纸的能力。我觉得按轮廓线撕纸,幼儿容易受到束缚,就尝试直接教幼儿目测撕纸。我先教给幼儿一些撕基本图形的技能,如怎样撕正方形、长方形,并在此基础上撕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再教幼儿依靠目测掌握物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先将撕出的各部分放在底板纸上,看看各部分是不是合适,大了撕小些,小了重新撕一块,看上去都差不多了,就安排好画面,依次粘贴。 2.教幼儿学会撕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如撕熊猫,要把熊猫圆圆的头、半圆形的耳朵、胖乎乎的身体、圆滚滚的四肢表现出来。撕长颈鹿,要注意撕出三角形的头、长长的头颈和四肢。物体的主要特征抓住了,撕贴出的形象就比较鲜明、逼真。  相似文献   

15.
撕纸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为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孩子.教师不妨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幼儿对撕纸的兴趣,注重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创设良好的幼儿撕贴氛围,促使幼儿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撕贴画是学前儿童美工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小班孩子正处在各方面能力都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可以借助撕纸活动,通过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小班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在美工活动中表现得更出色。撕纸目的是最大限度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控制能力,它与剪贴的最大区别在于撕贴以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撕出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我的撕纸画《童年的脚印》参加江苏省第一届园丁画展,获得了优秀作品奖。的办公室里堆放着五颜六色的彩纸,墙上也贴着一幅幅撕纸作品。这些吸我的学生。他们好奇地问:“用手怎么能撕出这么好看的画?”我看他们这么撕纸画,就把这项美术创作活动引进了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我选择了易于造型、色彩丰富的热带鱼作为题材,讲解了撕纸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为他们进行操作表演。在他们作欲望达到高潮之时,我让他们拿出旧画报、旧挂历及有丰富色彩或图案的纸,自己选择纸质,自己组织色彩、安排画面。当一幅幅生动有趣、各同的海洋鱼图制成后,我把这些画组成一片,挂在黑板上,学生惊异地发  相似文献   

18.
<正>纸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从图书、报纸到纸巾、纸盒、各种彩色包装纸……纸不仅成了幼儿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之一,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认识依靠行动进行,他们大多喜欢撕纸、贴纸、揉捏纸、喜欢在纸上画画等。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有趣的纸》。  相似文献   

19.
吕烨 《考试周刊》2014,(29):189-189
<正>新《纲要》中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正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陈鹤琴先生指出:"能使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乱涂、乱画、撕纸、揉泥、印章是幼儿最喜欢做的事,幼儿手中只要有一块泥或一张纸,他们就会百玩不厌。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应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把幼儿所撕  相似文献   

20.
锦囊妙计     
撕纸游戏 溶溶有个坏毛病,看书的时候喜欢撕书,刚买的新书,还没看几天,就已经支离破碎了,跟她说也没有什么效果。书上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手部动作刚刚发育,撕书能够训练他们手部动作。于是,我就干脆把撕纸变成一个游戏,给溶溶准备了很多废弃的报纸,她想撕的时候就让她撕。一开始只是无目的地撕,纯粹是满足她撕纸的欲望,后来慢慢地教她撕一些图案或者形状。在撕纸游戏的时候已经撕得过瘾了,看书的时候,溶溶就不再撕书了,而且也发展了她手指的动作,一举两得。 溶溶妈(海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