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职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使命,实行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时代的呼唤、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学生教育理念的核心理念,内涵丰富,不仅顺应时代要求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需要。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要贯彻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也只有在实践中的切实运用,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有本体论和价值论两种解读方式。思政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在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思政教育规律之所需、时代潮流之所迫。“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引导者与指导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死记硬背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与自主建构者。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如何营造一种教师成长的文化氛围,应立足自己学校的条件,挖掘学校资源,紧紧依托校本研训,创建学校自身生长性文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总体要求。文章对这一总体要求和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对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回归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教育应循着人的素质出发,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人性、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大脑和智力潜能。在这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以生态学的理念创设的富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社会里,管理不能简单生硬,而应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发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克服传统学生工作过程中过于政治化、教条化、单一化的教育管理弊端,积极探索人性化管理大学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成才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浠水县师范附属小学确立“给学生快乐的童年,给人生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9.
赵少彬 《新疆教育》2012,(11):159-159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间学生"是相对两头的学生,即优等生和差生而言,他们人数占了学生中的大多数,却被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好高校"中间学生"的工作,帮助他们进步和成长,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和学校的整体水平,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此研究通过对"中间学生"这一群体特点的深入分析,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思想认识、激励机制、帮扶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搞好"中间学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成长对德育提出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心理障碍增多等一系列问题,这与德育的缺失紧密相关.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成长对德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无处不渗透着对学生品行的教育,只有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中学体育教师应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分析及工作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学生道德发展呈现出道德认知从感性走向理性,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律,道德评价由单一性的评价体系变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道德目标由养成教育向成人教育过渡等特点。由此出发,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为一体,以唤醒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情操、良知、信念和完整人格,使道德规范成为他们的内在约束力。  相似文献   

14.
弘扬人的主体性,既是培育和谐社会主体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明智选择。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让学生的主体之光在德育中闪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地市及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246位来自全国地市、县市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教育局长对本地区可接触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整体状况持比较肯定的态度,对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持基本肯定的态度。但也有很多局长对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评价不高,一些局长对德育本身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要重视区域特征,进一步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问题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其成长即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上遭遇的种种困惑与矛盾,及对自身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笔者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提出主体性道德教育、榜样式示范教育、情感式道德教育、社会情景渗透式等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德育的重要性,此文作者从学校德育、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途径.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配合搞好学生德育的可行性,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世纪电大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电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大德育工作必须探索德育的内在规律,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结合电大实际,充实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努力开创电大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实践德育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德育是从学生道德实践的需要出发,在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进行,通过道德实践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良好品德,最终为了学生过(实践)道德的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取向及具体操作范式。实践德育将实践作为德育理论建构和实际的德育过程的逻辑起点与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懂理论、会实践的高新技术实施者;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者;有修养、会协调的德才兼备者。为此,其人才培养必须贴近市场,实行开门办学,注重培养学生专长,突出实践,以全面提高为原则因材施教,在育人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