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教学目标:1.了解CO的物理性质;2.掌握CO的化学性质;3.了解CO的用途和毒性;4.初步了解CO对空气的污染;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及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了解一氧比碳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认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与毒性。 2.通过把CO与H_2、C等物质进行对比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3.对学生中进行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主父教育与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难点:CO的还原性。 课型:讲授新知识课。 教学用品:贮气瓶、铁架台、酒精灯、洗气瓶、燃烧管、火柴、小白鼠、CO气体、CuO、澄清石灰水。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预防.2.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知识.3.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一氧化碳的还原性.2.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请你回忆写出反应产物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C+O(?)2COC+CO_2(?)2CO.讲解:当火炉通风不良时,就会产生一氧化碳.炽热的碳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2.指此C+CO_2(?)2CO反应中哪种物质被氧化了?哪一种物质被还原了?哪一种物质是氧化剂?哪一种物质是还原剂?这里教师要指出:二氧化碳在反应中失去部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在反应中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从 CO与 CO2 的组成结构不同 ,了解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 ;2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 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了解 CO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环保意识 ;4 .与 H2 、C、CO2 性质进行对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CO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 :复习 CO2 的化学性质引入新课。 CO2 、CO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 ,CO2 分子比 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所以 CO与 CO2 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异。一、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请学生归纳 )列表比较 CO、CO2 的性质差异。二、化学性质 :1.可燃性 :CO是由 C经…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一氧化碳的教学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这两个演示实验可以集中成一次实验全部演示,同时还可以总结出一氧化碳的其它性质。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中,以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为例叙述了碳的还原性,并给出了实验装置和化学方程式:2CuO C(高温=)2Cu CO2↑.众所周知,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那么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呢?对此笔者通过实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中,以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为例叙述了碳的还原性,并给出了实验装置和化学方程式:2CuO+C(高温=)2Cu+CO2↑.众所周知,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那么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呢?对此笔者通过实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一节<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沿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学习一氧化碳性质时,需要较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量难以估量,造成浪费;实验次数较多,实验现象不明显;反应体系开放,容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也存在弊端:教材上是将未反应的CO和产生的CO2收集在一个塑料袋中,若CO和产生的CO2量大,很容易使塑料袋炸裂,而导致污染.用点燃的方法处理时,实验开始通入一氧化碳并同时点燃尾气,则点燃的是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排空后点燃,一氧化碳会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实验结束后,各装置内部有残留的一氧化碳,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要求1了解 单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甲烷、酒精、醋酸以及三大矿物能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 单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3应用 应用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化学现象和进行物质的推断.二、知识结构碳的物质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性质物理性质:具有的物理特性及其原因化学性质稳定性:常温下很稳定可燃性:C+O2(充足)点燃;C+O2(不足)点燃还原性:C+CuO高温+用途化合物无机物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目标1.了解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2.知道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一、复习目标(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木炭、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较强的能力,可以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活性炭的能力比木炭强得多.2.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2)可燃性:C O2=CO2(充分燃烧)2C O2=2CO(不充分燃烧)(3)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这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和实验分析,使学生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差异;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差异.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分析对比,实验准备:1.演示实验:课本【实验5-10]和埃验5-11,2投影灯片: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CO与COZ的性质对比.3录像:小老鼠煤气中毒4.实验改进:封闭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银.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间匐我们已经学过,碳在空气…  相似文献   

12.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请观察如下两个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相似文献   

13.
历年高考涉及《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热点有:金刚石、石墨、晶体硅、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比较,C_60的空间结构及计算;碳单质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检验和鉴别;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硅与碳反应产物的确定及计算;典型硅酸盐材料的性质及应用;推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特点或分析其用途等.  相似文献   

14.
CO2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式有些相似,但分子构成不同: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分子构成的不同,使得CO2和CO的性质有很大差别。一、物理性质1.密度不同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一氧化碳的密度为1.250g/L。2.溶解性不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而1体积的水仅能溶解约0.02体积的一氧化碳。二、化学性质1.可燃性不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一氧化碳能燃烧。正因为二氧化…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五节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点燃而爆炸,一般化学教师怕做这一类实验。但化学教学的实验性与直观性强,做好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改进(附图)。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一节《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沿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学习一氧化碳性质时,需要较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量难以估量,造成浪费;实验次数较多,实验现象不明显;反应体系开放,容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也存在弊端:教材上是将未反应的CO和产生的CO_2收集在一个塑料袋中,若CO和产生的CO_2量大,很容易使塑料袋炸裂,而导致污染。用点燃的方法处理时,实验开始通入一氧化碳并同时点燃尾气,则点燃的是一氧化碳和  相似文献   

17.
煤炉中的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C O_2(?)2CO。煤炉中的煤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下层煤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O_2(?)CO_2,放出热量使上层煤达到高温;生成的CO_2上升,接触上层灼热的煤层时,反应生成CO;CO_2 C(?)2CO;一氧化碳上升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燃烧生成CO_2:2CO O_2(?)2CO_2。  相似文献   

18.
附图是初中化学《一氧化碳》一节里用来附图 煤炉里煤层上方   的蓝色火焰  告诉一氧化碳燃烧时呈蓝色火焰的插图。若将其蕴藏的反应引导出来 ,可获四个好处。一、引导概况在完成《一氧化碳》教学任务后 ,以课堂练习方式问学生 :煤炉里CO是怎么产生的 ?试写出炉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这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具有催学生跃跃欲试的诱惑力。煤炉中主要的化学反应如下 :C O2 (充足 ) 点燃 CO2 12 C O2 (不足 ) 点燃 2 CO 2CO2 C△ 2 CO 32 CO O2点燃 2 CO2 4二、功能分析结果虽是四个化学方程式 ,而它有四个作用 ,我们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9.
碳的氧化物有CO和CO2。别看它们彼此的分子构成只相差了一个碳原子,但量变引起了质变,它们在性质上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的差异是:(1)相同状况下,CO的密度比空气大,CO2的密度比空气小;(2)CO难溶于水,CO2能溶于水(溶于水中的CO2有1%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的差异是:(1)CO具有可燃性,是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如:2CO O2 2CO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做灭火剂;(2)CO具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如:3CO Fe2O3 2Fe 3CO2;CO2没有还原性,却具有氧化性,如:C CO2 …  相似文献   

20.
默袭给显室效应杯- 甸伽COZ在大气中含量沪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反 应不属于自然界自发缓解“ A .CO。+HZO一 B.COZ十ZNaOH 由肠布洋礴 C.CO。+CaCO。斗一H:O D.6 nCOZ十51:HZO 谁黔(ceH10o‘;摊唬2, 分析:题干中强调的是自然界自发缓解“温 接存在NaOH.故本题选B. 应” 然界里不直 变式:原始大气是还原性的,含有CO:,但不含啾 气却具有氧化性,试推测在还原性大气向氧化性大气转 分的游离氧来源于(), A.大量的火山喷发 的大 大部 B.强紫外线使水分解而释放出的0:和H: C.远古时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