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到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经历了"探索起点"、"继续推进","深入发展"和"新的突破"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则意味着该国社会经济技术面貌大改观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变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工业化和国富民强,一直是毛泽东投身革命后的理想追求.本文主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探讨毛泽东工业化要素战略思想,从中汲取应有的经验教训,以求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当代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按说在我国大陆不应该成为问题,但近30年来又确实成了问题.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革命的忏悔者和传统文化的护教者,他们认为,五四运动及其代表的近现代文化思潮把传统文化摧毁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被中断了,以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处,在强大的外来文化侵入下,造成民族的生存危机,社会的不安定.他们提出挽救的方案不太一样,多数主张尊孔读经,有的主张独尊<道德经>,还有的主张扶植佛教、道教.二是某些"全盘西化"论者,包括所谓"文化基督徒".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先天就具有缺陷,愚昧落后是它的必然:他们提出的挽救之道,也不一样,其中有一种主张,是要将中国文化基督教化,亦即基督教化中国,"中华归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足以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经验".这个"中国经验"不仅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硕果累累,而且在文化上也多有独创.单从美学、文学理论而言,就有一些值得认真总结的"中国经验".本文提出对"文艺美学"学科的再认识,即希望从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中国经验"立场,重温我国文艺美学学科草创、发展的历程,认识文艺美学独特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的进步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深层的进步,改革开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思维方式不断变迁的过程.从"两极思维"向辩证思维、从"惯性思想"向"创新思维"、从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向"系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上取得的"三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从就业市场中灰领群体的壮大看高技能人才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4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经济正好走过1/4个世纪.25年前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个计划,要在20年内使我国的GDP增长4倍,也就是"翻两番".为此,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7.2%.当时,世界上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可能的.但是,2003年中国的GDP超过了10万亿(RMB),而1978年不到5 000亿.在过去25年中,中国保持了高于9%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按照可比价格计算,GDP增长了8倍,今天的一个中国相当于1/4世纪前的8个中国.这种事件肯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7.
谢秋莎 《家教世界》2013,(9X):220-221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文化消费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化创意产业被称"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绿色的产业,然而有着悠久厚重中原文化的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却发展缓慢,文化历史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作为人口大省,也是文化消费的大省,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繁荣的今天,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原刊于《学术界》杂志2012年12月刊)。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湖湘文化是不重视产业经济的,其原因不是不懂或不会搞经济,而是不屑于此.今天的湖湘文化则十分重视产业经济,尤其重视文化产业经济,重视文化产业经济是当代湖湘文化的特色之一.传统的湖湘文化发生重视产业经济这样的现代化转型,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动的.但今天已经转型的当代湖湘文化,仍然包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重视湖湘文化或者说建设当代湖湘文化的有识之士,仍需要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而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当前最好的体现与运用,就是要用来培育和构建当代湖南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男女都一样"和"女人味"是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节点上应运而生的时代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两个时期的性别文化特点.这两种文化价值导向上的分歧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冲突既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家庭教育目标相矛盾,也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中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对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潜伏于"无性别"的幼儿至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会明朗化,造成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其成才进程出现徘徊、停滞甚至逆转.为促进女大学生成才,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中性教育和性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性视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严复作为系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制度的先驱者,他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进步观点,服务于中国当时的社会需要,并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的,是进步的.这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仍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靠什么来守护"师道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道尊严",一度作为挂在"臭老九"脖子上的"罪状牌",遭受严厉的批判.之后,人们再面对它,不免心有余悸.然而,中华民族数千年尊师重教的传统,难以割舍"师道尊严"的文化情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教育的春天,"科技兴国"的国策,使教育享有"优先发展"的地位."师道尊严"在尊师重教的舞台上重新亮相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的任务已摆在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面前. 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理解上应当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究竟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地进行?对此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这在客观上压抑了广大社区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对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里,试结合上海市嘉定区在推进社区教育与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3.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与课程文化建设处于与西方"相离"的状态,但改革开放后却步八与西方近乎"重合"的危险境地.这种远离课程文化"公共区域"及主动放弃课程文化"自我区域"的倾向导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上的过度推论与课程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应是一个拓展课程文化"公共区域"及捍卫"自我区域"的过程、对西方课程文化的学习应注重在传统课程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提炼、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并将其科学地融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一、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及其载体。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上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人类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在学校中的缩影.百多年来,它造就了多少爱国志士,培养了多少科技英杰,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在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社会面貌和人们观念的今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功能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更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往今来众多科学发明事实的列举,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创造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联系今天现代大学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途径从六个方面加以论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亲临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就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犹如春天的惊雷,宣告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古人说"一言兴邦".10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实起到了"兴邦"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邓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到今天,一些人类社会中古老的问题又浮现出来,改革开放破除了不符合中国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模式.但是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晓莉 《考试周刊》2008,(21):68-69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共存的今天,翻译在各国交往之间变得不可或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翻译重要分支棗口译,在各种国际会议、商务谈判等外事活动不断增多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同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口译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多.口译开始出现职业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张耀谋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70-71,77
90年代初贾平凹鼓呼"大散文"掀起了散文界的一场革命.其实,早在80年代初,他的<秦腔>就已经实践了文化意义上的超越,步入了"大散文"的境界.今天当我们重读文本时,我们可从秦腔、秦人、秦文化的内在联系发掘出其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历史和当下的交融里感受<秦腔>至性至情的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