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馆员只有真心为读者服务,认真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妥善处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为读者排忧解难的信念,读者服务工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读者服务工作才会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读者是编辑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读者意识是编辑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鲁迅编辑出版思想的核心理念。在编辑出版实践中,鲁迅处处以于读者有益的价值取向,关注读者阅读需要和审美习惯,与读者进行平等交流,争取读者又不忽视社会效益,尊重读者,引导读者,提高读者。他这种决不敷衍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为当下编辑出版人员树立了崇高的职业典范。同时,鲁迅的读者意识启示我们,当前的编辑出版应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满足读者多元阅读需要;谨记文化产品特殊性,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创新美化出版物,满足现代读者的审美习惯;建立编读共同体,让读者参与互动与建设。  相似文献   

3.
期刊读者关系管理,是期刊经营者树立以读者为中心,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提高期刊综合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它通过运用读者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读者资源信息,了解读者信息需求与阅读偏好,采取一系列策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及忠诚度。期刊维系读者,挖掘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以读者关系为支点是提升期刊整体绩效,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是读者意识最强的文学样式。儿童文学的读者研究是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一种双重结构,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构成。儿童读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他们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具有年龄阶段性。成人读者包含两种类型:主动的读者和被动的读者。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一方面使儿童文学变得更加难以创作,一方面又可以使这一创作获得活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5.
读者服务是贯穿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的工作应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工作,各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理,结合实践,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进行思考.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区分原则,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其次,提高馆员素质,提高读者服务能力;再次,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高读者的文献利用能力;最后,实现读者和馆员的良好沟通,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应该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观念,充分发挥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馆员的潜能,以便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服务。文章从图书馆管理理念、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读者服务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认为要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读者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服务制度;增强馆员的读者服务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鼓励并督促馆员加强业务学习,逐步提高馆员的人文素养;开展富有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尽力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文论中,读者历来是被"忽略"的,他们视读者为文学及文学作品的附庸,既没有把读者的欣赏趣味和时代相联系来进行考察,也没有赋予读者参与文学作品建构的权利。接受反应文论受现代解释学的启发,认为文学意义和价值要靠读者来实现,文学史就是读者的接受史,读者的主体地位由此得到承认和巩固,读者从此成为文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8.
隐含读者与隐含作者和谐一致,一个代替作者说话,一个从读者出发,作者赋予了读者全部的阅读涵义;隐含读者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自我"和理想的读者形象,它完全接受隐含作者的意识形态,而现实读者最成功的阅读就是能成为文本中的隐含读者。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建构读者评议机制有利于确立读者的主体地位,强化读者的监督意识和参与意识,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建构读者评议机制还可以促使图书馆转变观念,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读者服务工作的相关规定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从如何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研究读者,增强读者服务的针对性,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质量提出了一些具体想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