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呼唤执行力”。因为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说,就是依据国家颁发的各项课程政策,行使有效执行和合理建设新课程的能力。并且执行力是左右一个地方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分教育质量平庸与卓越的明显标记。为此,我们自2000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始终以提升执行力为抓手,  相似文献   

2.
课程执行为研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程政策研究中,课程政策执行研究相对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要切实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更突出了课程执行力研究的重要性。而在这一研究范围内,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也更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在对地方课程的认识上存在着“大一统论”、“接轨论”等错误理论倾向,扭转这些倾向,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地方性要求的基本前提。要在地方课程的开发利用上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科学、全面地认识地方课程的精神实质,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手笔就是调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改国家“一刀切”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足”互为补充。但由于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课和学生自主选择,学分要求不高,更主要是不被计入各种考试,所以这一“足”成了短脚。有人戏称,如果说新课程改革新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校本课程是“弱势群体”,那独立于国家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师本课程”,因为最终是教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关注与期待的不同,必定会引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课程改革呼唤政策执行力目前,我国课程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但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表现在“计划内课程”的随意更改,  相似文献   

7.
课程执行力研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程政策研究中,课程政策执行研究相对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要切实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更突出了课程执行力研究的重要性。而在这一研究范围内,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也更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升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执行力,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怎样依据国家的课程政策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怎样才能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课程领导?课程改革中的利害关系人都清楚自己的权责并能切实履行自己的权责吗?作为地方教育部门或学校到底该执行什么、建设什么?这些都是地方课程能力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也是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专题发表浙江省义乌市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过程中的一些原创经验,让我们一起分享义乌人勤劳、实干的“拨浪鼓”精神和“小商品做出大市场”的干劲,同时特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允教授以课程执行力为主题做点评。希望这组文章能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和讨论,并将您身边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氵郭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整体上已转入常态下进行。今后,锦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目标和任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全面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建立起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锦州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深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增强课程的法律意识、深化课程理念改革为先导,以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以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为重要理论基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得课程由集权走向民主,由预设走向生成.由专家走向教师。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权威主义”知识观背景下知识被少数所谓“专家”、“学者”垄断和刨造解释的局面;打破了“整齐划一”的知识、“普遍适用”的知识一统天下的局面,地方性知识、个体性知识成为知识共和国的公民。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合法地位,教师再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编制者。从教师的角度讲,这样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模式”的问题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处在极其紧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及其地方课程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在对地方课程的认识上存在着“大一统论”、“接轨论”等错误理论倾向,扭转这些倾向,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地方性要求的基本前提。要在地方课程的开发利用上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科学、全面地认识地方课程的精神实质,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培训问题,建构校长培训的内容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笔者根据校长培训的基本理念和设计原则,提出培训内容的“3 3模式”,即六项模块,前“3”为核心模块,后“3”为辅助模块。 一、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之一: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怎样的课程改革目标?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管理者,应该如何投身到课程改革的管理中去,有效地指导和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些都是身处第一线的校长在组织实施课程改革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郭晓华 《教育艺术》2011,(4):33-34,47
校长的新课程执行力是指校长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安排、实施、开发、设计和评价的自主管理活动的力度。概括地说,校长的新课程执  相似文献   

17.
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及其角色定位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左右一个地方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分教育质量平庸与卓越的明显标记。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校长在现实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受到课程政策、校长自身执行能力、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执行力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校长课程执行力以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面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程主要执行者的教师,应该从“实”、“活”二个层面提高课程执行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务之急是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根据新课程培训的基本理念和设计内容,构建“1+2模式”的培训形式,即构成了三个模块,“1”为核心模块,“2”为辅助模块。一、核心模块:新课程的理念与构建教师能否对新课程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关键在于新理念的建立。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其中有通识培训、参与式培训,形成了以“新课程理念为主线”,以两个专题:“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为内容的系列培训。就“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的专…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列车驶进了校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推进者”──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也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 走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发现,在新课程实施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导向发生了变伦,教师角色发生了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