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无痕教育”或“不教而教”。“不言”和“教”统一在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之中,就是让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得到教益。孩子在这种教育中不觉得压抑,能充满信心地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教育家布贝尔对此作过很好的解释(:孩子)“不愿听任自己被别人教育,更确切地说,他们不喜欢别人想要教育他们的意图。”所以,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做到无痕,使孩子愿意接受,就要迂回,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换种做法。试想,陶先生如果当场指出那个女孩的作弊行为,其结果必然造成女孩的难堪和怨恨,谈不上促进孩子自我反省的良…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于是,在平时教育的过程中,我尽量不让孩子感到我在关心他、爱他,我想等到有一天,当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爱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和作用是巨大的。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师爱无痕”。但有这样一件事,改变了我对“师爱无痕”的理解:无论你的内心对学生有多少爱,无论你对学生无私付出有多少深,倘若你没有传达给学生知道,或者对方没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总之,听,是一种本领,也要训练。以下是发生在冀教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哪儿去了》一课上的三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当时我正准备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  相似文献   

4.
郑梅蓉  洪榕波 《考试周刊》2012,(54):191-191
有位特级教师曾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那么你的教育就失败了。”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渴望平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愿别人(包括父母和老师)对自己指手画脚。所以高中班主任教育学生时更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无痕教育”往往比那些有声的教育效果更好.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有“三心”:敏锐的心、爱心、诚心。  相似文献   

5.
善良如仙     
如果在校园中搞一个民意测验,问“学雷锋”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说:“就是做好事呀!”问这样做有什么益处,他们会笑逐颜开地说:“带给别人快乐,展示自己的善良。”的确,电视、报刊上这样宣传,老师们也这样提倡。然而,我却因为一次善良的学雷锋行动,成了许多同学的“公敌”。  相似文献   

6.
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这样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拥有它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学生,他们总是向别人谈自己“怎么不行”,这将使一般的自责转变为“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会严重压抑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要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然而自然无痕——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要想做到自然无痕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吸引他们的兴趣。我们的每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挫折教育”已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盛行,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他们认为: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得易失,而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此其一。其二,“挫折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即是说,“挫折教育”就是使学生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我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保持乐观亢奋状态。  相似文献   

9.
《穷人》一课在叙述渔夫怎样对待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时有这样一段语言描写:“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把渔夫关心体贴别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别人解除困难的思想品质充分表现了出来。“熬”字是什么意思呢?通过查字典,学生知道了“熬”字是“忍受、勉强支持”的意思,本课中有“想尽办法度难关”的意思。为什么要“熬”呢?我引导学生围绕渔夫一家原先的家境来讨论。关于渔夫的家境,课文第二节有这样一段叙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风暴和寒冷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这段叙述告诉我们:尽管渔家夫妇拼命干活,可还是摆脱不了家境贫困,生  相似文献   

10.
在复习《词的不同色彩》时,我讲“怂恿”是中性词,但学生说是贬义词。他们还振振有词地找出理论根据,说书上是这么写的:“老师,看!第四册159面。”我接过书一看,果然,上面这么印着:“鼓励”和“怂恿”这两个词,都有鼓动人做某件事的意思。“鼓励”是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是鼓动人做坏事,是个贬义词。”我只好说:“可能是我记错了。”下课后,我又查了《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是这么解释的: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没讲鼓动别人做坏事,况且“鼓动”本身也是个中性词。我又  相似文献   

11.
我在讲《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关于“读书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分两层意思说的:第一层讲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第二层是讲不要专看文学书。而第二层又分别讲了要了解科学常识和看看世界旅行记。这种意见跟参考书,跟后面一篇课文《读书笔记》的内容都不相同。我请这个学生讲出理由来,他说:“课文第三段开头有个‘其次’,就是第二的意思。如果说读书讲了三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讲的“看看世界旅行记”应是第三层,那就要用‘再次’。很显然,这个‘其次’是第二层意思‘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当中的第二点。”  相似文献   

12.
邢介鹏 《山东教育》2021,(3):116-116
可能因为年轻的缘故,每每面对学生总会想起自己的青葱年华,内心充盈着感恩与激动,于是忍不住想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看某某老师,不怒而威,学生一看到他就吓得不敢言语,作业不敢不做,成绩特别好!”这时候我就在想:出成绩只有让学生害怕这一种办法吗?为什么不让学生乐学、好学、亲其师、信其道?学科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有人说:“最伟大的课堂是唤醒学生的美好,最伟大的教育是让人变得柔软。”我在有限的教育生涯中一直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柔软丰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为期五天的学农结束了。我不能违心地说想要留在那儿,但真的觉得不舍。首先要真心地感谢学校有这样的安排,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农村去,让农村的生活融入到他们的人生之中去。我不清楚别人是如何想的,但这样特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有很多人都喜欢《大话西游》,有很多大话台词也是琅琅上口。你是不是真的“大话迷”,就要看你是不是符合下面的要求了。真正的“大话迷”说话可是这样的哦:早上起来照镜子喊:“猪啊!”看到一条小狗要叫它:“旺财!”别人对你说话要回答:“收到!”有人威胁你时说:“饶命啊,英雄!”看到别人打架,劝架时说:“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当别人向你借东西时说:“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  相似文献   

15.
教育无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1]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如此,它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无痕”渗透。那么,如何做到“无痕教育”呢?笔者在写作和中学语文教法课教学中,总结出如下一些做法:一、结合教学,教育…  相似文献   

16.
Here you are     
同学们,当你把东西递给别人时,常说:“Hereyouare.”这里,“Hereyouare”是“给你”的意思。这句话还有别的含义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Hereyou/weare原意是“这就是你们(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或要到达的目的地”。在不同的场合用这句话,它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当几个朋友一道乘车,车进站停车时,乘务员对他们说:“Hereyouare”,意思是:“你们到站了。”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说:“Hereweare”意思是:“我们到达目的地了。”如果你上车时或进影剧院时对检票员说:“Hereyouare”,意思是:“你要检的票在这儿。”如果在商店里营业员对顾客说:“Here…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三个追问,有效地诠释了“普通”一词的内涵。追问一:谁“噙满泪水”?为什么?黑板上写下问题后,学生们一愣,陷入思考。我又用粉笔在“噙满”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请问‘噙满’是什么意思?”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要流泪了”,有的说“是泪水满满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呼之欲出了”,有的说“情至深处,说不出话来时就是那个样子”。我说“:一定是动了真情时才会这样。”学生们纷纷点头认可。我指着黑板问“:谁这样了?”学生回…  相似文献   

18.
倒霉的职业     
<正>我的第一部小说出版时,我还在读大学,那已经是遥远的、将近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回想起来,或许从那时我便入了“作家”这一行。时间一长,大家也这样看待我了。“唉,”常有人找到我说,“我本来也想当个作家。”可当我细细询问,却发现他们“想当个作家”其实是想要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必应酬上司,不用被迫加班,还可以享受“名人的种种乐趣”。我理解他们的想法。可是,如果他们想当作家的唯一原因是要自由自在、一夜成名,那他们定会大失所望。我绝不会鼓励别人为太狭隘的原因去写作。就让我来说说当作家有什么倒霉之处吧,如此一来,或许很多有作家梦的人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当成作家而感到遗憾了。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懂得说话有礼貌是好品质,教育学生做到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要点: 1.对人说话有礼貌是好品质,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2.对人说话态度要和气,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引入。先讲“问路论礼”的故事,后提问:(1)小青年问路,老爷爷为什么不理他?(2)老爷爷最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最近,科任老师来“告状”:我班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好说“闲话”,不能静心听讲,不能倾听同学发言,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其实,这种现象我也早有察觉:讨论时,他们喜欢扯话题,打断别人发言;听讲时,他们心不在焉:别人发言时,他们不知所云……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静心学习,用心思考呢?课堂教学的高效又怎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