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经常在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时产生误会,这是由于学习者对中国的交际文化认识不足也无法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交际文化教学,教师应该遵循全面性、综合性、共时性、跨文化性等原则,在课堂上采用课堂讨论、增强文化体验、增加交际实践、深入价值取向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语言测试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以及第二语言教学有着指标性的作用.汉语测试随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发展也逐渐多样化.HSK已成为国际性的汉语水平测试,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权威和影响力.日本作为汉字圈国家之一,其国内的汉语测试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其中的中国语检定考试最为权威,值得我们了解、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同性恋自我身份认同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滚雪球方式选取两名女同性恋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故事分析。结果:女同性恋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经历了觉醒期、压抑期、冲突期、冷静期和稳定期五个阶段。结论:女同性恋在自我身份认同的历程中面临诸多压力,但随着认同趋于稳定,其生活满意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没有国内优越的汉语语言环境和中国商务活动环境的条件下,从事高级商务汉语教学的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对外高级汉语教学经验和专业的中国商务文化背景知识,更要区别于国内的常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和运用中外文化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国外学习者具备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同时还要为其编写"量身定制"的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实用性、交际性等特征的教材而做出大量而艰辛的工作,据此才能在国外的文化环境下培养出真正所需的具备"汉语语言能力+商务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商务汉语人才。  相似文献   

5.
论第二语言学习中听力技能的培养谢立新一、引言在过去20多年间,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69年在剑桥召开的第二届AILA会议的研讨主题已表明第二语言和外语教育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复杂过程中,学习者个人成为研究的中心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口语课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以提高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学习者开口少、言不从心的困境。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口语教学中,希望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从口语课堂学习到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运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实现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能力的高低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成功交际,避免语用失误的关键.语用失误现象在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阐述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举例展现了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最后提出了提高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介语是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写作是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四级考试前)的写作训练,收集了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的语料,从语内到语际,归纳分析了中介语的错误实例,并提出了写作教学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翼。而在现实中学生似乎“无米下锅”,因此,将写作内容、写作 知识、写作技能分解成“点”,再将点由浅到深,形成一条线,在写作中称为“格”。将“分格”训练用于写作教学中,势 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学习人群也越来越广泛。由于不同的人群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一个跨文化交际问题。文化的差异,会让不同的语言使用者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语国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掌握汉语的基本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们在正确的情境下,使用正确的汉语表达最确切的想法。因此,就需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研究分析跨文化交际,对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第二语言学习者写作教学的反馈研究的影响已成为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重点。反馈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文献检索研究为线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进行英汉语篇主题切入方面的对比 ,能够发现其差异源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习惯用不同的思维模式 ,从而使学生克服“汉语式英语写作”的缺陷 ,逐步过渡到以英语思维模式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4.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常常带有汉语的痕迹。本文拟从英语学习者作文中受汉语“负迁移”影响明显的词汇、句法和篇章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减少“汉语腔”作文的途径,并进而阐释英汉对比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将朗读融于双语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与听力、口语能力有一定关系,本文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对阅读中汉字认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少数民族学员汉语阅读中的障碍所在,提出了"默读+朗读"的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具体操作,最后总结了该模式在汉语师资培训阅读教学中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职前教师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采用叙事手法,以凯尔克特曼“专业自我”概念为理论框架,探讨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在实习实践中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分析影响他们身份认同的个人、环境因素,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教学实践中的身份认同挑战。研究表明,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强烈影响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建构: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决定了职前教师的初始身份认同;实习指导教师的支持与反馈对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有重要影响;实习学校的政策等社会环境因素会增强或破坏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言语或者非言语的交流,如何正确处理“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文章指出了不同的文化认同往往对跨文化传播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了“我”如何与“他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提出了跨文化传播应从主体性过渡到主体间性,进而过渡到“互惠性理解”,从而真正处理好“我”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掌握一门新的语言进行对日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高级目标,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今各种急需人才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间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分析,探讨日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流中经常出现声调的偏误,这是由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不到位,而教材的编写过于笼统、简单和教师授课的零散、不系统是造成声调教学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改善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教师应对学习者进行必要的原理及概念性理性知识的输入,并创建声调教学系统,将汉语声调教学贯穿于汉语学习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因素,学习风格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因学习风格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教师应因"学习风格"施教。本文将从学习风格的定义,分类,测量工具及其国内外实证研究几个方面系统的全面的回顾语言教学研究领域中对于学习风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